摘要:中职学校德育课面对的是一些思想日趋成熟的学生,他们富有朝气,但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尤其是德育课的创新改革教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生的思考。所以,学校德育课的成功来自于学校德育硬环境的创造形成、来自于软环境――高素质的师资和学校内部管理。既要强化学科育人功能,尤其要注重在学科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讲求渗透性,又要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改革;德育;育人
德育课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最终使学生获得一种良好的素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德育课程一般强调简单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实施德育课改,提高德育课的实效,让德育课充满活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中指出:德育选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64学时。选修课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应根据国家形势发展进行时事政策教育,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学习、顶岗实习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等。所以,德育课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地区、学校实际,调动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力量,进行课上课下的教学。
一、对于学生方面
1、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应加强养成教育。中职学生年龄偏小,他们本身在行为习惯、举止及思想意识上大都有差距。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初中相对而言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因此,新生一入校,就要开设“养成教育系列讲座”,使新生树立自信意识、是非意识、诚信意识、大局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从行为举止、文明礼仪、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等多方面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按照文明、道德、守纪的基本要求,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采用活教材,加快校本教材建设。建设一套既有现实理论意义,又能结合本地案例的课本。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理论学习,同时在学习中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便毕业后为本地的经济建设服务。通过调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本省,对家乡的实际情况彼此都比较熟悉。在实际的德育课过程中,加入一些家乡的元素,结合教材中的理论,学生比较容易认可,也不会感觉到空洞。比如,在第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中,就可以增添一些省内比较知名的企业,比如中铁四局,就坐落在合肥,目前正在修建合肥地铁,学生平时都能看到,也很羡慕这些企业的员工,在实际的德育课中,用中铁四局的事例来讲解就业相关知识,学生就会感到只有好好学习,注重学业和品德结合,才有可能进入到这样的大型国企中。所以,在德育课中,增加一些本地成功人士或者反面人物的案例,让学生体会更加真实,以便更好地把各种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力量。
3、大胆采用多种德育活动形式,丰富德育实践课程内容。学校应主动地积极的创造德育环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校外;组织学生走向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街道社区、养老院等,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现实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实践中接受社会教育。
4、灵活把握德育课程进度设置,增加德育实效。课程进度对于保障教学秩序顺利进行和监督教师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课程进度是为了课程效果服务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注重课程进度。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和国家的形势来随时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教育。比如,行为习惯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爱国教育,人生观教育等。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对学生产生了一定效果的德育主题活动可以进一步采取演讲会、辩论会和文艺演唱会的形式继续深化德育教育,从而使德育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活跃德育课堂教学,不要过于注重课程纪律。教不定法,德育的目标主要思想的教育,死板的课堂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要努力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不拘泥于常规的课堂秩序,要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课程的兴趣,增加其对知识的理解的课堂氛围或秩序都是合理的。因此,在德育教学上可以大胆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大纲为准则,活用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形式上,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灵活地选用讨论、自由发言等形式,让学生由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体会自身的参与的价值,体会参与的快乐。
二、对教师方面
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是学校德育的晴雨表。”因此:
1、教育重在师生间相互信赖,信赖取决于民主平等的沟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热情,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2、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值得爱的时候。”尤其是在课堂中应注意对“问题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善待。教师做到“春风化雨”,才能对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的监督。”教育者不仅要时刻自警,还要时刻想着怎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打动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因而,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在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生观的前提下,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在对学生的了解、德育内容的把握、德育方法的运用、语言的组织表达、德育环境的创设等多方面提高育德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对于学校方面
1、学校德育环境。学校应特别重视德育软件建设的投入。比如,操场周边墙面写上“学会健体,学会游戏,学会生存……、教室过道上贴着名人名言、教室内学生德育评优、教室外学生宿舍做操等各方面的评比。
德育文化是一所学校由“人治――法治――德治”的重要标志和区别于一般学校的“本质”所在。从走过的学校看到学校文化氛围的浓郁――无论是橱窗,还是高层楼顶、墙面的永久标语,都鲜活而醒目,让师生耳以目染,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心灵,让学生24小时置身于德育的成长环境中,处处有标语,事事有提醒。
2、实施德育参与全员化,执行差异管理,按学校教职工不同的岗位、素质、能力、职责,把教师作为全员德育的主体,班主任作为全员德育的领导者和实施者,把提高德育管理效率、服务意识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注重搭建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通过几个方面的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教育软环境硬起来。让学生自觉发行行为规范,学会负责,学会做人,学习勤奋,孝敬父母。学校德育工作基本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订制度最终是为了不要制度,在特定的德育教育环境中,学生用较高的德育规范行为,已代替了各种规章制度,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争当好学生,走出校门做个好员工。一所好的学校就是以人为根本的学校,学生喜爱、教师眷恋的学校;学校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学校要有正确的教师观,引导和鼓励他们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行为转变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冯恩洪,学苑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论文作者:高金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课程论文; 学校德育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