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的 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伊尔凡江·艾合买提江1, 安瓦尔·买买提明1,2
(1.新疆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摘 要 : 在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协调发展成为焦点问题的时代背景下,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 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 对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的城市化水平及5类代表性城市用地结构变化数据进行了处理, 并对城市化与用地结构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1) 2000-2012年, 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由84.82%降至77.12%, 呈下降趋势; 2013-2015年由77.73%升至81.62%, 呈上升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业人口增长速率相对于农业人口增长速率较慢; (2) 2000-2015年各类用地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如下: 居住用地比例均在26%以上, 明显高于其他用地; 工业用地比例较为稳定, 均为15%~19%; 公共设施用地2014-2015年明显下降, 即从平均比例11.46%降至5.03%; 城市道路用地比例较稳定, 均为5.8%~7.5%; 绿地比例呈上升趋势, 由20.01%升至30.94%; (3) 城市化与居住用地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明显, 工业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是引起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 城市化是绿地的Granger原因。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因果关系分析, 对城市用地格局的改善、 土地利用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 城市化; Johansen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
0 引言
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体[1-2], 也是人类较高级聚集生活方式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当代焦点词“城市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对于“城市化”一词,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多种说法[3-4]。如有些学者认为城市化是农业人口的非农转化过程; 还有些学者认为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非农经济向城市经济要素的转化过程。而本文认为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逐渐转移过程及农村第一产业从事人口向第二、 三产业逐渐转移和聚集的过程, 即农业人口非农化。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矛头指向, 而城市化水平也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4-6]。火热进行的城市化发展除了在空间上对外围区域迅速扩张以外, 对其内部各类用地结构变化的影响也十分显著[7]。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8],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就是城市各类用地比例在空间结构上的相互作用关系, 对城市用地结构的合理规划能够保持土地利用系统的良性循环, 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8-12]。因此对于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的研究逐渐成为国际地理科学的热点[13], 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深入研究是具有重大发展意义的。我国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变化特征[14-17], 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或驱动力[18-22]等方面进行, 与国外研究相比稍有滞后; 并且主要采用数学方法或者地理学中传统的研究方法, 而应用经济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还不多见[23]; 对于研究区域, 大多数学者选取沿海或发达省市进行研究, 对西北干旱区的绿洲城市化与土地用变化的关系研究较为缺乏。因此, 以我国西部重要城市为研究对象, 应用经济学方法对其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可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土地利用研究提供借鉴。
中东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战略地理位置特殊,长期以来是大国博弈的重点地区。中东地区民族内外部、宗教派系间矛盾丛生,历史渊源复杂,更加剧了地缘政治格局的复杂性。因此,油气投资者既要识别该地区油气资源风险,更要重点应对投资环境风险。中国石油企业要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动荡甚至乱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乌鲁木齐市作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城市, 以其特殊的地理优势迎来了大开发、 大发展, 其城市发展变化十分显著, 同时对土地的开发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 了解其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鉴于此, 本文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 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Johansen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对我国向西开放重点门户城市——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以期为认识及妥善处理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间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为社会经济的长远规划、 土地利用战略以及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对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问题, 保证其城市化顺利进行, 对于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选取2000-2015年作为研究的时间段, 研究中所使用的各类数据都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24](2001-2016年)以及《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5](2001-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的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 包含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6期数据, 覆盖全国陆地区域多时相1:10万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26-28]。该数据集以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通过土地利用变化遥感信息人工交互快速提取的方法完成。通过野外调查资料与外业实地记录, 土地利用的一级类型综合评价精度达到94.3%以上, 满足1∶10万比例尺用户制图精度[28]。
一天晚上,我起夜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点,但万姐房间的灯仍然亮着。她坐在床边,一针一针地缝着衣服。我走到门口,她都没有发觉。“万姐,你这是给谁做衣服啊?”万姐被我的声音吓了一跳,怔了一下说:“给我女儿。”
1.2研究方法
1.2.1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犹如伪回归等诸多问题的出现, 在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之前, 首先须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也就是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择的检验方法是扩展的ADF法。其模型为[29]:
(1)
式中:X t 为待检验Granger结果(内生变量);ε t 为白噪音; △为差分算子; α 为常数项;T 为趋势因素。原假设H 0:β =0, 备选假设H 1:β <0, 接受H 0意味着序列Y t 有一单位根, 则序列是非平稳的。
1.2.2数据的协整检验
协整代表着不同的序列或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若所研究变量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则可对其做下一步检验。本文通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 对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 其模型为[30]:
式中:Kj(Nx)表示待评对象Nx关于等级j的综合关联度;kj(xj)表示待评对象Nx关于等级j的单指标关联度j=(1,2,…,m);ai表示各指标的权重。若
+Π1ΔY t-1 +…+Πp-1 ΔY t-p +1+ε t (2)
式中:Y t 为待检验的Granger原因;β 参数为变量之间的协整系数向量。
-0.1457lncom+0.1561lncit(6)
(2) 工业用地比例是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对于原假设置信度水平为98.91%, 其因果关系较为显著, 由此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带动作用, 这与乌鲁木齐的实际相吻合, 工业与服务产业的发展对乌鲁木齐的城市化带来的经济利益以及存进效益非常可观。
Granger等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的本质内容, 简单来讲就是: 如果利用变量X t 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变量Y t , 则称X t 是Y t 的格兰杰原因, 若相反则不是。要检验X t 是不是Y t 的格兰杰原因, 需要建立Y t 的p 阶滞后方程:
(3)
(4)
式中:λ 为常数项;α 、β 分别为相应的回归系数;i 、j 为滞后阶数;p 为最大滞后阶数;υ t 为残差。
检验的原假设为序列X t 不是引起序列Y t 的Granger原因, 对β i (i =1,2,...,p )=0进行检验, 如果拒绝了β i (i =1,2,...,p )=0的原假设, 则表示X t 对Y t 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同样的方法, 也对β j (j =1,2,...,p )=0进行检验, 从而判断Y t 对X t 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据统计,我国城市燃气的使用量较大,且在一天中随时间波动幅度很大,对气网的安全平稳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发展天然气发电能有效缓解其他方面用气量的波动对气网造成的冲击,增加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
2研究区概况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 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86°37′33"~88°58′24″ E, 42°45′32″~45°00′00″ N, 位于天山北麓、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三面环山, 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平均海拔约800 m。乌鲁木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中的特大绿洲城市, 地处亚欧大陆中心, 也是中国在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的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首府城市, 地理位置十分显赫。21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使乌鲁木齐市成为国家西部开发的热点区域。中央在投资、 政策上不断加大对乌鲁木齐市的支持力度, 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乌鲁木齐经济和社会发展正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 随着乌鲁木齐市经济迅猛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土地利用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31]。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反映各土地利用结构的发展变化, 本文以2000-2015年的16年为研究时间段, 以整个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域(图1), 有建设用地、 工业用地、 草地、 林地、 水域及未利用地等各类土地结构都已包括在内, 截至2015年全市总面积13 789 km2, 其中城市建成区429.96 km2。
2.1城市化发展状况
为了尽量全面考察乌鲁木齐市城市化过程, 本文通过选用两个指标E 1和E 2, 并分别赋予它们0.8和0.2的权重值, 经式(5)计算得出综合指标E 来评定其城市化水平[9]。其计算公式为:
E =0.8×E 1+0.2×E 2(5)
式中:E 1为非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所占比重;E 2为非农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所占比重。
由表1可知, 2000-2015年, 乌鲁木齐市总人口增加了102.45万人, 即由2000年的164.38万人增加到了2015年的266.8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增加了29.91万人, 增长率为97.68%; 非农业人口增加了72.54万人, 其增长率为54.23%。非农产值增加了2 373.71亿元, 尤其是自2007年起其增长速度更加明显。2000-2013年内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呈下降趋势, 2014年起才有所提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业人口增长速率相对于农业人口增长速率来说较为缓慢, 即农业人口比重从18.6%增加到了22.7%; 而非农业人口比重从81.4% 减少到77.3%; 同时这也与着力加强周边城市的发展建设等政策调整有关。
图1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5年的研究区土地利用情况
Fig.1Land use structure of Urumqi City in 2000, 2005, 2010 and 2015
表1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发展进程表
Table 1Urbanization process of Urumqi City
2.2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状况
从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规模的变化, 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功能的完善程度。由表2可知, 2000-2015年, 乌鲁木齐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290.41 km2, 即从2000年的139.55 km2增加到了2015年的429.96 km2。2001年、 2006年、 2008年和2011年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较高, 分别为19.53%、 33.70%、 15.63%和11.90%。尤其是2005-2011年为主要增加阶段, 增加用地面积为207.37 km2, 增长率为118%, 翻了一倍之多, 2012年略有下降, 2013年起以5.29%的平均增长率均有增加。图2为乌鲁木齐市在2000-2015年间各土地用地结构的演变图。
(1) 城市化与居住用地比例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明显。可以看出对于二者互为格兰杰原因的假设, 其置信度水平较低, 分别为56.08%、 57.11%, 表明两者关系并不明显。虽然上述谈到城市化每一个单位的增加会伴随着居住用地1.238个单位的增加, 但这并不能表示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目前随着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快速发展, 人口的增多使乌鲁木齐市居住用地面积迅速扩张[32], 进而导致居住用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比例持续偏大, 但并非全部已投入使用, 闲置房、 空房、 未出售房产以及建设停工居住用地也占不少比例。比如2012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最低, 为77.12%。该年房地产投资居住面积为389.49×104m2, 而其中有152.2×104m2为待售面积, 即无人居住; 保障性住房用地施工面积为337.49×104m2, 而其中仅有41.97×104m2已竣工, 而剩下的295.52×104m2土地已划入居住用地但无人居住。由此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发展对居住用地的需求体现还不充分, 无实用性居住用地较多。
由图2可知, 2000-2015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如下: (1) 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偏高; 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促使乌鲁木齐市居住用地的增加, 其所占比例均在26%以上, 明显高于其他用地, 从2000年的40.87 km2增加到2015年的146.86 km2。(2) 工业用地比例较为稳定。工业用地面积的增加与建成区的扩展较为同步, 发展状况比较稳定, 所占用地比例均为15%~19%。(3) 公共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呈先稳后降趋势。2000-2011年所占比例较稳定, 均为10.16%~13.58%;2014-2015年明显下降, 平均比例从11.46%降至5.03%, 这与居住用地等其他用地面积的无协调迅速增加有直接关系; 因无2012-2013年的公共设施用地官方统计数据, 因此没能加入研究, 故图2显现出占用比例为0。(4) 城市道路用地所占比例较稳定。道路用地面积的增加与建成区扩展较为同步, 因此表现出稳定趋势, 所占比例均为5.8%~7.5%。(5) 绿地面积持续增加。绿地面积由2000年的27.93 km2增加到2015年的79.01 km2, 所占比例增长迅速, 尤其是从2008年起更加明显, 这与我国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规定有直接的关系。
本研究心力衰竭患者(HFpEF和HFrEF)比非心力衰竭患者的夜间血氧饱和度水平低,这一结果与此前研究结论相一致[9]。心力衰竭患者组织水肿,尤其是上气道的水肿会加重咽喉塌陷,导致或者加重SA和间歇低氧的发生[10]。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SA增加HFpEF的死亡风险,但是有研究证实SA升高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生物标记物,如B型利钠肽[11],后者与心力衰竭预后高度相关[12]。
表2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建成区面积变化情况
Table 2Increase of the built up area in Urumqi City from 2000 to 2015
图2乌鲁木齐市2000-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
Fig. 2Vari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of Urumqi City from 2000 to 2015
3 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Granger等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的本质内容, 简单来讲就是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界定。检验的原假设为城市化不是引起各土地利用结构改变的Granger原因并进行检验, 如果拒绝了原假设, 则表示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结构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同样的方法进行反向检验, 从而判断土地利用结构对城市化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由于乌鲁木齐市各类用地中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绿地、 公共设施用地及城市交通道路用地能够较好地反应城市用地结构, 因此本文选择这五类用地为变量, 并用urb表示城市化水平; red表示居住用地比例; ind表示工地用地比例; gre表示绿地比例; com表示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及用cit表示城市道路用地比例。为消除数据的异方差且不使原序列的协整关系发生改变, 对urb、 red、 ind、 gre、 com、 cit进行对数化处理, 处理后的数据分别用lnurb、 lnred、 lnind、 lngre、 lncom、 lncit表示。
3.1 平稳性检验
根据协整的定义, 要求所检验变量为同阶单整。由平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各项变量均服从一阶单整, 因此可以推测它们之间极有可能呈现出长期均衡关系。本文通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来进行检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每个样品均进行 ROR-γt、Foxp3和内参 βactin的RT-qPCR,每个样品设两个平行管。总反应体积 20μl,反应条件:95℃30s;95℃15s,60℃ 1min,共40 个循环;95℃15s,60℃ 1min,95℃ 15s,60℃ 15s结束反应。计算ROR-γt mRNA、Foxp3 mRNA及βactin mRNA Ct值的平均值;根据目标基因和βactin Ct值均值计算样本目标基因实际Ct值ΔCt=Ct目标-Ctβ-actin,对各样本 ΔCt进行 2-ΔΔCt转换,分析目标基因mRNA的表达,其中ΔΔCt=ΔCt实验-ΔCt对照(对照为健康对照者)。
由表3可知, 所有变量原序列的单位根检验P 值都大于0.1, 说明在10%的置信度水平下, urb、 red、 ind、 gre、 com、 cit原始对数数据都是非平稳的, 但是各变量的一阶差分都小于0.05, 说明在5%的置信度水平下是平稳的, 它们都服从一阶单整。根据以上初步结论可对各变量做下一步检验, 即协整关系检验。
3.2 协整检验
平稳性是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代表着各变量间可能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如果原变量不平稳, 那就表明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也就不能进行协整检验, 也不能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因此,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避免例如伪回归等诸多问题的出现, 在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之前, 首先须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也就是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择的平稳性检验方法是扩展的ADF法。如果原变量有单位根, 那么该变量就是非平稳的, 需要再对其进行一阶差分检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Granger因果检验主要是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界定: 如果利用变量X t 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变量Y t , 则称X t 是Y t 的格兰杰原因, 若相反则不是。本文将对各变量彼此之间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运用Eviews 8.0的计量软件所得结果如表5所示。
lnurb=0.8077lnred+1.2015lnind-0.1425lngre
1.2.3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由协整方程可知: 当red增加一个单位时, 会导致urb增加0.8077个单位; ind增加一个单位, 会导致urb增加1.2015个单位; gre增加一个单位, 会导致urb减少0.1425个单位; com增加一个单位, 会导致urb减少0.1457个单位; cit增加一个单位, 会导致urb增加0.1561个单位。
表3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结果
Table 3Test results of stationarity of each variable
注: ln指的是原序列, △ln指的是原序列的一阶差分
表4各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Table 4Test results of cointegration of each variable
3.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表4可知, 0.0107<0.1, 说明在10%的置信度水平下零假设被拒绝, 各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两种协整关系, 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如下式:
由表5可得以下四方面内容:
取“2.2.2”项下供试品溶液(编号:11)适量,分别于室温下放置0、2、4、6、8 h时按“2.1”项下试验条件进样测定,记录离子信号强度。结果,水杨酸、香草酸、肉桂酸、咖啡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对香豆酸、富马酸、3,4-二羟基苯甲酸、酒石酸、丁香酸和原儿茶酸离子信号强度的RSD分别为1.42%、0.81%、2.00%、1.43%、2.42%、1.36%、1.06%、1.97%、1.58%、1.68%、1.19%、2.31%(n=5),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8 h内基本稳定。
在今天,日本西铁城(CITIZEN)MIYOTA机心、精工天马渡机心占据了低端机械钟表的绝大部分市场。日本的精工和西铁城也研发出各自品牌的防震
1.2.1 对照组。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以常规宣教模式进行宣教,包括饮食、出入量、用药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等宣教内容。患者出院前,填写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及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并当面收回。
表5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Table 5Results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3) 城市化是绿地比例的Granger原因。对于原假设其置信度水平较低(74.82%), 说明绿地比例不是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而对于相反假设其置信度水平为93.6%, 说明城市化进程直接影响着绿地的增加, 即城市化是绿地比例的Granger原因。这与乌鲁木齐市政府倡导的创建“绿色城市”目标有直接的关系。
(4) 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及城市道路用地比例与城市化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对于原假设, 其置信度水平较高即分别为99.1%、 99.36%, 而相反假设的置信度较低, 这表明公共设施用地比例与城市道路用地比例是引起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
体外释放实验验证在人工肺液中白藜芦醇DPPC脂质粉雾剂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与原料药相比,白藜芦醇DPPC脂质粉雾剂具有更好的释放行为,无明显突释,24 h后,累积释药达60%。释放方程拟合符合Higuchi模型,表明DPPC脂质骨架型扩散,有助于药物从脂质空隙中渗漏,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1) 2000-2012年, 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由84.82%降至77.12%, 呈下降趋势; 2013-2015年由77.73%升至81.62%, 呈上升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农业人口增长速率相对于农业人口增长速率较慢, 即农业人口比重从18.6%增加到了22.7%, 而非农业人口比重从81.4%减少到77.3%; 与此同时也跟着力加强周边城市的发展建设等政策调整有关。
(2) 2000-2015年各类用地所占比例变化情况如下: 居住用地比例均在26%以上, 明显高于其他用地; 工业用地比例较为稳定, 均为15%~19%; 公共设施用地2014-2015年明显下降, 即从11.46%平均比例降至5.03%; 城市道路用地比例较稳定, 均为5.8%~7.5%; 绿地比例由20.01%升至30.94%, 呈上升趋势;
(3) 城市化以及各变量的原始对数数据在5%的置信水平下是平稳的, 都服从一阶单整。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方程可知: 当居住用地比例增加一个单位时, 会导致城市化增加0.8077个单位; 工业用地比例增加一个单位, 会导致城市化增加1.2015 个单位; 绿地比例增加一个单位, 会导致城市化减少0.1425个单位; 公共设施用地比例增加一个单位, 会导致城市化减少0.1457个单位; 城市道路用地比例增加一个单位, 会导致城市化增加0.1561 个单位。
(4) 城市化与居住用地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明显, 工业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是引起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 城市化是绿地的Granger原因。
应纳所得税=182 725 522.88×25%=45 681 380.72 元。 则母子公司总交税=3 250 000 000-45 681 380.72=3 204 318 619.28 元。
4.2 建议
(1) 按照正常的城市化发展理论, 城市化与居住用地应具有相互带动作用, 但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居住用地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不明显, 这主要是由于居住用地的过度开发, 有空房、 闲置房、 一户多房等现象的出现所导致的。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于此问题, 提高居住用地的实用性开发。
(2) 各类用地结构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现象, 即某一类用地的格外增加对其他用地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限制, 在以后的发展规划中应对各类用地进行全面的协调, 充分发挥各类用地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达到最良好的城市发展状态。
从上述引文看:第一,以“不洁”禁食某种动物是没有道理的,像猪、塘鹅、鸵鸟现在都可以吃。但这些规定形成了以色列民族的生活习俗。第二,蝙蝠不能吃,是对的。据说,现在埃博拉病毒正是由于西非人吃了蝙蝠而造成的。第三,当时有吃尸骸的情况,是因为饥饿。如果动物是“自死”的,显然是病死的,食用会引发瘟疫。禁止吃尸骸是对的。第四,以色列人发现,吃不洁的食物会导致疾病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他却没有分清究竟什么是不洁,并不是某种动物不洁,而是有病的动物不洁。最后,自死的动物很可能是生病而死,他自己不吃,却卖给别人吃,瘟疫就是这样传播的,这简直就是杀人!简直太缺德了!这反映了以色列人的医学知识还处于巫术阶段。
(3) 乌鲁木齐市年总产值中非农产值所占比例日益增长, 尤其第三产业产值的增长更为显著, 在以后的发展中应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Johansen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法对我国向西开放重点门户城市——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利用官方数据得出了相对科学的结论, 但因乌鲁木齐市公共设施用地有两年的数据无官方记录, 因此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论述中没能完整反映出乌鲁木齐市16年的用地发展状况, 这是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同时,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借鉴于多数的前人成果, 处理期间尽力提高了对乌鲁木齐市的适用性, 对于研究其他城市时其适用性是否良好, 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除此之外, 对于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衡量的乌鲁木齐市城市化水平, 不能按照国际城市化进程规律对其进行评价。利用更多先进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以及我国西部地区更多发展中城市进行研究, 为其城市化发展与城市用地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是作者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1] Cao Yingui, Yuan Chun, Wang Jing, et al. Analysis of changes of urban land intens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1997 to 2005 years[J]. Progress in Geography, 2008, 27(3): 86-92. [曹银贵, 袁春, 王静, 等. 1997-2005年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度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27(3): 86-92.]
[2] Alimujiang Kasimu, Tang Bing, Gulikezi Tulake. 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changes of urban expansion in oasis of Xinjiang based on RS and G1S[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3, 35(4): 1056-1064. [阿里木江·卡斯木, 唐兵, 古丽克孜·吐拉克. 基于遥感和G1S的新疆绿洲城市空间扩展时空动态变化分析[J]. 冰川冻土, 2013, 35(4): 1056-1065.]
[3] Bian Xuefang, Wu Qun, Liu Weina.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and urban land use structure in 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2005, 27(3): 73-78. [边学芳, 吴群, 刘玮娜. 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分析[J]. 资源科学, 2005, 27(3): 73-78.]
[4] Luo Pan, Yang Xu, Wan Luhe, et al. Study of coordination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with land urbanization in Harbin, a cold northern city[J]. Journal of the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7, 39(5): 1150-1156. [罗盼, 杨旭, 万鲁河, 等. 北方寒冷地区城市哈尔滨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关系研究[J]. 冰川冻土, 2017, 39(5): 1150-1156.]
[5] Aman Chang, Wei Xinghua.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on land use pattern[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7, 35(9): 2687-2688. [张敏, 魏兴华. 城市化过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9): 2687-2688.]
[6] Bumairiyemu Maimaiti, Ding Jianli, Zibibula Simayi. Association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structure change in Aksu City[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6, 38(1): 279-288. [布买日也木·买买提, 丁建丽, 孜比布拉·司马义. 阿克苏市城市化发展与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 冰川冻土, 2016, 38(1): 279-288.]
[7] Lu Chunyang, Yang Qingyuan, Wen Feng. The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cointegration test and causality analysis: take Chongqing City as an example[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10, 30(4): 551-556. [鲁春阳, 杨庆媛, 文讽. 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关系的协整检验与因果分析: 以重庆市为例[J]. 地理科学, 2010, 30(4): 551-556.]
[8] Bumairiyemu Maimaiti, Ding Jianli, Zibibula Simayi,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Korla City[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7, 39(2): 443-452. [布买日也木·买买提, 丁建丽, 孜比布拉·司马义, 等. 库尔勒市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冰川冻土, 2017, 39(2): 443-452.]
[9] Zheng Xinqi, Sun Yuanjun, Fu Meichen, et al. Study on the method of structural rationality analysis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 China[J]. China Land Science, 2008, 22(5): 4-10. [郑新奇, 孙元军, 付梅臣, 等.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结构合理性分析方法研究[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5): 4-10.]
[10] Cui Gonghao, Wang Benlin, Cha Yanyu. Urban geography[M]. Nanjing: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1992. [崔功豪, 王本琳, 查彦玉. 城市地理学[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2.]
[11] Chen Jianglong, Qu Futian, Wang Qifang. Forecast of land structure transition in developed area: a case study in Jiangyin City, Jiangsu Province[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03, 12(4): 317-321. [陈江龙, 曲福田, 王启仿. 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预测: 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4): 317-321.]
[12] Anwaer Maimaitiming, Dai Rui. Study of the natural disaster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in Aksu Prefecture, Xinjiang[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3, 35(5): 1301-1307. [安瓦尔·买买提明, 戴锐. 新疆阿克苏地区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研究[J]. 冰川冻土, 2013, 35(5): 1301-1307.]
[13] Yang Qili, He Zhengwei.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Gansu Dunhuang City of Gansu Province during 2010-2013[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6, 28(2): 558-565. [杨绮丽, 何政伟. 2000-2013年甘肃敦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 冰川冻土, 2016, 28(2): 558-565.]
[14] Bai Wanqi. Analysis of dynamic change of land use in Shenzhen[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1999, 15(2): 112-116. [摆万奇. 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5(2): 112-116.]
[15] Zhu Huiyi, Li Xiubin, He Shujin, et a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land use in the Bohai rim regio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 56(3): 253-260. [朱会议, 李秀彬, 何书金, 等. 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 56(3): 253-260.]
[16] He Chunyang, Shi Peijun, Chen Jin, et al. Study on land use change in Beijing area[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1, 20(6): 679-687. [何春阳, 史培军, 陈晋, 等. 北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地理研究, 2001, 20(6): 679-687.]
[17] Wang Siyuan, Zhang Zengxiang, Zhou Quanbin, et al. Spatio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J].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2002, 6(3): 223-228. [王思远, 张增祥, 周全斌, 等.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时空特征研究[J]. 遥感学报, 2002, 6(3): 223-228.]
[18] He Shujin, Li Xiubin.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changes and their causes in Bohai region[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1, 17(5): 345-352. [何书金, 李秀彬. 环渤海地区耕地变化及动因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17(5): 345-352.]
[19] Long Hualou, Li Xiubin. Analysis of land use patter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transect[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 56(4): 417-425. [龙花楼, 李秀彬. 长江沿线样带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 56(4): 417-425.]
[20] Shi Peijun, Chen Jin, Pan Yaozhong.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land use change in Shenzhen[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01, 55(2): 151-160. [史培军, 陈晋, 潘耀中.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 地理学报, 2001, 55(2): 151-160.]
[21] Zhang M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egional land use structure and its driving factors[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1999, 14(4): 381-384. [张明.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1999, 14(4): 381-384.]
[22] Chen Fu, Chen Gang, Bao Haosheng. City fringe land use change and human driving mechanism[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01(3): 204-210. [陈浮, 陈刚, 包浩生, 等.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人文驱动力机制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3): 204-210.]
[23] Chen Junwei, Kong Xiangbin, Zhang Fengrong, et al.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Beijing mountain area based on spatial Lorrenze curves[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6, 11(4): 71-74. [陈军伟, 孔祥斌, 张凤荣, 等. 基于空间洛伦茨曲线的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11(4): 71-74.]
[24] Statistics Bureau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statistical yearbook[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1-20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新疆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6.]
[25] Urumqi Statistics Bureau. Urumqi statistical yearbook[M]. 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2001-2016. [乌鲁木齐市统计局. 乌鲁木齐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6.]
[26] Liu Jiyuan, Zhang Zengxiang, Zhuang Dafang, et al. A study on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changes of land-use and driving forces analyses of China in the 1990s[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03, 22(1): 1-12. [刘纪远, 张增祥, 庄大方, 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地理研究, 2003, 22(1): 1-12.]
[27] Liu Jiyuan, Zhang Zengxiang, Xu Xinliang, et al.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the early 21st century[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0, 20(4): 483-494.
[28] Liu Jiyuan, Ning Jia, Kuang Wenhui, et al.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2010-2015[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2018, 73(5): 789-802. [刘纪远, 宁佳, 匡文慧, 等. 2010-2015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地理学报, 2018, 73(5): 789-802.]
[29] Zou Gaolu, Luo Hong. Granger′s causal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channel erosion and sediment yield in Lancang River[J].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2004, 24(6): 698-703. [邹高禄, 罗怀良. 澜沧江河道冲淤变化与来沙系数的格兰吉尔因果分析[J]. 地理科学, 2004, 24(6): 698-703.]
[30] Zhou Bei.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GP misspecification in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D]. Wuha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周蓓. Johansen协整检验中DGP误设的研究与应用[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1] Maimaitijiang Maiteniyazi, Alimujiang Kastamu.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 of land cover/utilization in Urumqi based on grid element[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18, 34(1): 210-216. [买买提江·买提尼亚孜, 阿里木江·卡斯木. 基于网格单元的乌鲁木齐市土地覆被/利用时空变化[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1): 210-216.]
[32] Song Xiaomei, Zhou Zhongxue, Wang Ming. Evaluation of the change of urban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its ecological security under urbanization: a case study in Xi′an City[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5, 37(3): 835-843. [宋晓媚, 周忠学, 王明. 城市化过程中都市农业景观变化及其生态安全评价: 以西安市为例[J]. 冰川冻土, 2015, 37(3): 835-843.]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structure of Urumqi City
Yierfanjiang Aihemaitijiang1,Anwaer Maimaitiming1,2
( 1.School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Tourism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China ;2.Silk Road Economic Belt 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China)
Abstract : At present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structure has become a focus for a city. In this paper, Urumqi Cit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s taken as a study area to analyz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structure by using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and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the city during 2000-2015 and five types of typical urban land structure change data has been processed. The results showed: (1) From 2000 to 2012, Urumqi City urbanization level had fallen down from 84.82% to 77.12%; from 2013 to 2015, it had increased from 77.73% to 81.62%; the main cause was the non-agricultural population growth rate slower than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2) From 2000 to 2015, propor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land use had changed as follows: residential land proportion had been more than 26%, higher than others; industrial land ratio had been relatively stable, between 15% to 19%; from 2014 to 2015, the land for public facilities had been declined sharply, from 11.46% to 5.03%; the proportion of land used for urban roads had been stable, in between 5.8%~7.5%; the green space proportion had increased to 30.94% from 20.01%. (3) The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residential proportion had been not significant change, but industrial proportion, public facilities proportion and road proportion had been the cause of Granger causality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 : urbanization;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land use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0240(2019)01-0236-10
DOI: 10.7522/j.issn.1000-0240.2018.0509
Yierfanjiang Aihemaitijiang, Anwaer Maimaitiming.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se structure of Urumqi City[J].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2019, 41(1): 236-245. [伊尔凡江·艾合买提江, 安瓦尔·买买提明. 新疆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结构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J]. 冰川冻土, 2019, 41(1): 236-245.]
收稿日期 :2018-09-26;
修订日期: 2019-01-06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36; 41661037)资助
作者简介 : 伊尔凡江·艾合买提江(1994-), 男, 维吾尔族, 新疆和田市人, 2016年在新疆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 现为新疆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从事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研究. E-mail: 1483588930@qq.com
通信作者 : 安瓦尔·买买提明, E-mail: anwaer@xjnu.edu.cn.
(本文编辑: 庞瑜, 周成林)
标签:城市化论文; Johansen协整检验论文; 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论文; 土地利用结构论文;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论文; 新疆师范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