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费翔论文_费翔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费翔论文_费翔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建筑物和生态是统一而协调的关系,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到建筑设计工作之中,以生态文明的实现来重构生态建筑设计工作,创建符合社会与产业发展的新型设计工作体系。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

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严重,建筑作为重要的消耗源之一,因此大力推广节能生态建筑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住宅也逐渐从生存型向功能型、舒适型转变,陆续出现体现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理念的建筑,即生态建筑,其以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以有益于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确保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确保居住者在身体、精神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即将生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建设人与自然双赢,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1生态建筑的优点特征

生态建筑不仅仅是生态理念的一种升华和实践,更涉及社会生活文化领域,是生态文化的一部分。

1.1运用节能技术实现生态建筑

节能技术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收集设施蓄能器,转化为电能和其他形式储存起来的能量,为建筑提供了大量的光,电以及冬季取暖,这不仅降低了能耗,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当然,节能技术还有其他类似的技术,如利用风能,不仅可以更新建筑物内的空气,也可转化为储存起来的电能、水能、海洋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提供能源物质沼气等。这些节能技术已充分利用再生资源的优势,使建筑设计更加人性化。

1.2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

在实施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使用可回收或可再生资源,如使用循环建材,尽量减少垃圾废物的产生。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经常向外界排放有毒气体或粉尘,生态体系结构的概念要求在这些气体排放之前采取某些手段对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妥善处理。

2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2.1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建筑和自然的结合,使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发展相协调是生态建筑设计最主要的理念。在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建筑师必须秉承生态的理念,提高对建筑和自然环境是一体的意识,建筑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在建筑设计施工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自然环境的状况。

2.2实现可再生资源的高效利用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建筑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为了扩展建筑的空间,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比如合理的建设融自然环境为一体的底层高密度建筑,利用完善的生态技术建构城市的框架,并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空间效益。除此之外,地下空间也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并可将地下、地上、高空连接成有机的整体。只有把握好建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生态和建设的平衡,努力做到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和材料不必要的损耗。

2.3生态建设需要体现地方色彩

以当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任何一个地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因而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彰显地方特色,并且建筑设计要建立在认真研究当地的气候、地理、文化习俗的基础上实施。此外还要将当地的可持续性的能源分布情况考虑在内,比如当地的建筑材料以及其他各种限制性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的设计必须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着眼于未来,并且能够为未来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保留一定的空间,从而能够很好的适应未来的需求和发展,同时这就要求建筑设计要具有灵活性。

3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3.1气候-生态设计方法

气候-生态设计方法,力主通过“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实现生态建筑的建设。气候-生态设计方法方法建立在建筑物理知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建设和设计生态建筑的途径,并试图建立起一种通用的设计模式。生态建筑具有科学化、理性化的特点,是传统生态建筑设计的主要方法。但生态建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对建筑师而言,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对环境中的多样性估计不足。

3.2传统经验借鉴法

针对传统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传统经验借鉴法重新挖掘和评价地方传统经验和建筑做法,找到典型的气候适应设计模式。通常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气候是比较稳定的外在条件,对地域建筑气候设计分析研究,可以为同一个地区或相似地区的建筑的气候经验设计提供参照。这方面的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借助于现代管理学和人体科学的成果,对传统地域建筑中的生态设计策略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二是,直接采用、修改或发展这些策略,使其符合现代设计和生活要求。

3.3生态建筑的生物设计法

生物设计法将生态建筑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借鉴自然生态的运行和规律来处理建筑物、环境和人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物质、能量、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立多重流动体系,以低能耗、高效率、低污染的方式平衡生态建筑的内外关系。生物设计法的应用主要有如下主要步骤:(1)要展开对建筑物自然环境的调查,将自然环境看作建筑物的外部条件,以此来构筑完整的系统。(2)要对建筑物和周边的生态因子进行调查,重点收集规划区域的气象、地质、人文资料,对规划区和建筑物周边的资源信息做到全面掌握。(3)综合进行生态因子的分析,要对调查获得的生态因子进行归类和划分,以主要要素构成生态因子因素图,通过不断叠加和彼此交叉形成综合图,以供生物设计过程中使用。(4)生物设计的结果表述,应该通过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加工使资源和要素得到适宜的处理,进而形成生物设计的最佳方案,实现生物设计的目标。

4生态建筑的发展前景

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表现之一,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众多作用。生态建筑工程是新时代下的产物,因此,工程师需要对此进行深入探析和实践,在人、自然和建筑三者的关系建立中,寻找以人为本,绿色建筑的立足点,并且提出生态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案,并通过此方法对建筑工程的发展做出贡献。所以,生态建筑的空间设计在建筑节能以及技术开发方面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需要人们在建筑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利用,在实践中探索出积极的、可适用的生态建筑发展道路,我国在几千年前就已将植物和地形,地貌,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研究了,在日益发展的高科技城市中,建筑绿色景观或者是亭台楼阁是很有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人口和生产高度的集中状况来说,提高生态环境住宅的设计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同时,也可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品质,在新型的生态设计方面,要遵循生态优化的原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很重要,所以将植物建筑放在新型生态建设发展规划中,是个重要的标志性经济绿色工程。

5结语

无论对于建筑行业还是社会,生态建筑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整个社会向信息化时代前进的过程中,生态文明被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面得以明确,在建筑行业应该将生态建筑的设计、施工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与突破口。在建筑设计中应该突出生态文明的特点,落实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要点,真正实现生态化、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工作。应该看到生态建筑设计具有跨学科和跨领域的特点,应该在工作中结合计划、规划、技术、监督等部门,共同提升生态建筑设计水平,实现对建筑行业生态建筑设计目标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凡蓓.持久性的生态建筑设计:意大利山林度假酒店维吉流斯(Vigilius)[J].建筑创作,2009(02)

[2]杨经文,郝洛西.生态设计方法[J].时代建筑,1999(03)

[3]孙福东,尹航.浅议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J].科技风,2009(10)

论文作者:费翔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6

标签:;  ;  ;  ;  ;  ;  ;  ;  

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几点思考费翔论文_费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