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施工由于受限在有限的空间内,人流、物资、机器等大量堆积,再加上施工县城人流量巨大、施工条件有限且变化无常、露天操作过多等原因,导致了建筑施工现场隐藏着许多危险源,严重影响着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以机器误伤、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以及火灾等,不仅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法
1危险源简述
1.1危险源概念
目前最为普遍的危险源定义为: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Willie Hammer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务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从上数的两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危险源概念中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以及触发因素。
1.2危险源辨识依据与方法
危险源存在于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中,其产生的原因是具有多样性的,普遍来说,建筑单位对施工场地的前期勘察设计与施工过程活动的不合理是危险源产生的主要原因,要对危险源进行预防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就要对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识别,确认危险源存在范围,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对危险事故进行预防控制。要参考相关的建筑安全规章制度,对施工场地的危险源进行分类与归纳。危险源辨识的方法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第一,工作人员的交流,一般施工团队中都会有经验丰富的人员,可以熟练、快速的指出该工程项目中危险源可能存在的范围,并根据初步分析得到危险源存在的位置;第二,要进行现场观察,具备安全知识技术与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的工作人员通过对施工场地环境的考察,可以发现存在的危险源;第三,可以对企业以往工程事故记录进行查阅,向专家咨询与文献资料等方面也可以从中发现危险源;第四,可以根据安全检查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系统的检测。
1.3危险源辨识意义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安全管理即为预防管理,其核心就是从源头上实施控制,突出风险管理。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工作,从而发现重大危险源与施工现场安全漏洞,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与管理方案、应急预案等,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期以及工程造价的影响,也体现出了系统性主动性的事故预防思想。
2危险源辨识方法分析
2.1直观经验法
此种危险源辨识法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辨识的应用主要是借助施工人员的施工经验,对建筑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进行主观化的分析。此种方法的运用对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素养、专业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在具体的应用中,直观经验法的使用主要包括经验法和类比法两种方法。类比法的使用,主要是依靠工程人员对工程项目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判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运用主要是工程施工人员通过使用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故障树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等系统化的安全分析方法,对建筑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此种方法与直观经验法相比,能够进一步明确的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具体的应用中,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事件树分析和故障树分析两种方法,通过使用概率分析,通过对安全检查表中的数据赋予分值和权重,以此工程分析人员可以通过对最终的结果分析,对具体的项目进行危险源评价。
2.3危险源辨识过程
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辨识,并不是单纯的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定位,而是对造成危险源存在的因素、危险源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的因素等进行明确的辨识和分析。在具体的辨识过程中。第一,确定辨识系统。即主要对危险源可能存在的范围进行确定,且保证不会导致排查范围过大,但是又不会造成危险源排除的遗漏。建筑工程危险源范围的确定需要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作业环境和施工管理程序等方面确定。第二,危险源的辨识。一方面进行危险源的初辨识,即主要对危险源的类别进行确定,能够将危险源的范围由整个系统确定到具体的危险源类别中;另一方面危险源的二次辨识,即主要是对危险源细致的辨识,即对危险源的存在条件和出发因素明确。然后,进一步的确定危险源的存在条件和出发因素。在出发因素的辨识中,注重人为因素的辨识,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接下来,要对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险区域进行界定,以此在明确危险源可能造成危险事故的区域的基础上,做好这部分区域范围施工管理的强化,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3建筑施工过程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对于危险源进行控制,采用的技术措施主要包含施工中应用的一些安全技术,以对事故发生前以及事故发生时进行安全控制。事前安全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在危险源没有造成危害之前,事先对事故加以分析,寻找到危险源所在。事中安全技术主要是为了有效的控制事故,确保危险源在刚发生不久,还未造成较大的危害,而采取的相应措施,以达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的目的。在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预防工作是极为关键的,应当在危险没有发生时,便有效的将危险源加以控制。不过,要是危险已经发生,同样应当做好准备工作,防止危险进一步的扩大,避免二次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事故危害程度降至最小。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过程中,应用的一些方法以及手段就属于管理工作。高层建筑项目施工中,安全管理工作包含有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等过程。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一些活动,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以及环境等不同的危险源均得以有效控制。具体要从下列几方面入手:第一,确保安全责任制得以落实与执行,完善施工管理体系,防止任何人为因素诱发安全事故。第二,应当制定详尽的施工计划,交由施工方进行审批,在监理单位总监审核完成以后,再依据设定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第三,进一步强化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人员拥有较强的安全保护技能。设备操作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在取得证书以后才能上岗作业,在操作设备过程中,应当严格依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第四,强化对不同危险源的管理,依照高层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的具体特点,根据确定的危险源,制定适宜的安全防控措施。第五,应当编写健全、合理的安全应急方案,若是安全事故出现,依据应急方案及时的报告与救援,并将现场保护好,将事故带来的损失降至最小。
结束语: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安全管理方法的科学运用对于保证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及高质量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针对建筑工程存在的多样化的、隐蔽性、突发性、连带性的危险源的存在,能够从危险源方法辨识、危险源过程确定以及具体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源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执行,整体上降低危险源诱发因素出现的几率,破坏危险源产生的条件,从而有效的针对建筑工程危险源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停.浅谈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J].建筑知识,2016,36(01):146.
[2]林尧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D].厦门大学,2014.
[3]田月华.基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分析[J].门窗,2013(02):282-283.
[4]赵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安全管理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
论文作者:徐建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危险源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方法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事故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