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系数对企业的影响分析_保费收入论文

保险系数对企业的影响分析_保费收入论文

保险系数对企业的影响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数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保险行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实现补偿经济、融通资金和社会管理等职能,同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手段,还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金融保险也于社会经济健康运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保险行业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需要,也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金融保险系数对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在金融全球竞争激烈的今天,我国保险行业因为起步和发展时间较晚,面对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提升保险行业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保险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有保险公司为主,外国保险公司并存的竞争格局

我国保险行业是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外国保险公司并存的竞争格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保险业务的种类有限,自然收入较少,从1979年开始,我国保险行业逐渐恢复正常的经营状态,保费收入的年平均的增长率超过20%,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近几年来,保费收率还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据调查统计,2009年,我国保费收入在世界排名第六,这个排名足以表明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也足以吸引国际保险资本的涌入,很多国际知名的保险企业已经在中国展开保险业务,并作为重点企业发展。保险作为金融属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经济补偿功能的基础上,拓展资本融通功能。我国保险业如今正在努力拓宽资金运行渠道,运用积累的大量资金投资于银行存款、国债、证券等,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保险行业的飞速发展,要求以相应的监督管理水平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中国保监会1998年成立,我国保险行业的监督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从2006年开始,保监会的监管框架主要是以偿付能力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以及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管三个主要方面。保险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保险行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营运环境。

(二)我国保险行业保险深度以及密度有待提高

保险深度是指一个国家年保费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保险密度则是指国民人均保险费用,这两个指标主要衡量保险行业的发展水平。我国保险行业在养老,医疗,责任,信用保险等领域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多层次保障体系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近几年,我国保险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普遍都停留在不断开办外延机构以达到增长公司业绩的目的。产品服务创新不足,管理方式欠缺,成本耗费较高,盈利能力较差等问题是大部分保险企业都存在的问题。我国保险行业将较多精力用于扩张企业业务规模,而忽视了企业价值管理,金融保险系数对企业的影响,严重阻碍了保险企业的发展。

(三)民众保险意识不足

民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保险行业,保险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是目前人们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购买保险缺乏积极性。对于目前的保险市场,尤其是人身保险还是以买方为主,这样的现实情况迫使保险行业不断地推销保险产品。加强保险意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都有巨大作用,人们应该充分认识保险的作用。除了保险购买人的因素外,保险从业人员素质的欠缺是阻碍保险行业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目前,我国专职保险从业人员不到20%,保险行业,以寿险为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才的匮乏。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很多都是兼职的,这部分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本身对保险行业的认识比较粗浅,保险从业人员销售保险的方式主要依靠人情关系。非专业保险从业人员的大量就业限制了素质较高专业人员的进入,极其不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

二、保险系数如何影响企业

(一)企业偿付能力指标

一个国家保险监管能力直接影响保险行业的发展,保险偿付能力是一个保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足够的偿付能力才能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使得被保险人对保险企业有足够的信心。偿付能力是指在目前或者可以预见的将来,保险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变卖公司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偿付能力的监管主要是指政府部门对影响保险企业偿付能力各类的指标的设计与考核,进而根据指标对企业进行监管。影响偿付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

首先是保费增长率和自留保费增长率。保费增长率是指本年与上年保费收入的差额与上年保费收入之间的比例,自留保费增长率是指本年与上年自留保费收入的差额与上年自留保费收入之间的比例,他们主要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前者是对后者指标的细化。我国大部门保险公司的主要收入都是依靠与被保险人直接签订合同的,保险业务基本都是由保险公司的总公司接受,因此保费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其次是毛保费规模率,此指标主要衡量保险企业的风险。它是保费收入和非保费收入综合与认可资产与负债的差之间的比例。认可资产和认可负债是显著区别与其他行业的指标,保险企业承担着较大的风险,它是先有收入再有成本的支出,因此在资产形成过程中负债就自然形成了。保险企业的赔付是围绕预期的赔付值而上下波动的,认可资产可以作为一种保证,弥补超过预期的赔付。毛保费规模率是保障认可净资产,对指标的衡量充分符合谨慎性原则。

最后是实际偿付能力额度变化率,它是本年和上年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之差与上年实际偿付能力额度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本年度内保险企业的保险业务,投资业务以及费用控制等成效,是影响企业的一个综合指标。

(二)保险企业的执行力

保险系数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与保险企业的执行力息息相关。保险企业的执行力是指由于企业正确的战略引导,通过管理者与企业员工积极的沟通配合,优化配置各类资源,高效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实现企业目标的能力,它同时结合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动力。保险企业执行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员工个人因素、组织管理、工作任务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保险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专业技能是极为重要的,保险行业的员工流动性较大,员工的责任心以及工作积极性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保险行业作为一个高压行业,常常有许多员工在短期内会有较大的投机心理,执行力度严重不足。组织管理因素主要包括组织架构,领导能力以及文化氛围等。目前,许多保险行业的组织架构设计较为僵化,依然不适应经营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员工沟通不顺畅,内耗较大,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展开。工作任务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工作流程,顺畅的工作流程对于执行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严重的甚至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最终影响企业的执行力。

三、提升保险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加强保险业的改革力度

提升保险业的竞争力,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目前我国的保险体系还比较脆弱,重点要推进国有商业保险企业的改革。将国有银行改制成拥有充足的资本,内控制度严密,安全运行的现代保险企业。分业监管在混业经营以及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体制的不完善会引发企业的一系列经营风险,企业不能根据市场的波动随时应变,甚至会威胁到保险行业的稳定性,因此要加强改革力度,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现状加强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力度。

(二)建设中国特色的金融保险企业文化

物质文明充分发达之后,人们需要在精神层面上寻求突破。企业文化是人们精神需求以及价值观的体现,对于保险行业,务必要将保险企业的价值观变成全体的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企业员工日常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形成增强企业凝聚力、向着共有的目标努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精神动力。

(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效益意识

我国保险行业较大程度是以保费的高低来认定员工的业务能力。保费收入的增长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唯一指标,因此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出现了偿付能力不足,盈利能力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归因于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保险行业受到世界发达国家经营理念的影响,同时伴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金融保险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效益意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追捧。提升业务品质和内涵价值也成为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

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自由化对金融保险行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保险系数与企业的发展更是密不可分。中国保险市场作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是世界保险市场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科学地设计和利用保险系数的指标考核作用,引导和监管保险企业。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保险企业必将成为世界保险行业的领军者。

标签:;  ;  ;  ;  ;  ;  

保险系数对企业的影响分析_保费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