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四医院神经内二科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6)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低压症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对2014年收治的颅内低压症患者36例的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颅内低压症治疗患者均明确诊断,经10~15d治疗,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结论:去除原因、综合治疗,增加颅内压力,保持脑脊液代谢平衡。
【关键词】颅内低压综合征;治疗方法;药物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026-02
颅内低压症是由于脑脊液生成减少、脑脊液分流过度或脑脊液漏所致,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分为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1]。自发性颅内低压症(SIH)原因不明,以侧卧位腰穿压力低于70 mmH2O为特征,继发性颅内低压症多由颅脑外伤、硬膜外穿刺、腰穿术后等引起。头颅MRI特征性表现为硬脑膜增强,可延伸至颈髓的硬脊膜,还可出现静脉窦扩张,脑室狭小,脑沟脑池变小。对2014年收治的颅内低压症患者36例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6例颅内低压症患者,男13例,女23例,年龄19~62岁,平均32±8岁,疗程8~33天,平均20±2天。主要症状及体征:头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伴头晕、呕吐及植物神经症状等。严重饮水不足4例,有感冒症状6例,精神紧张过度疲劳10例。侧卧位腰穿查脑脊液压力≤60mmH2O,行头颅CT检查,13例脑室系统变窄,脑沟及鞍上池消失或显示不清,脑实质密度正常。
1.2 方法
脑脊液漏可以自发性停止,一部分病人无须治疗可以恢复。病因明确者,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脱水引起的血液浓缩等,同时避免使用高渗脱水剂和利尿剂如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等。卧床休息,取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20°~30°,可以有效提高脑脊液的压力。大量饮水,每天饮3000~4000ml生理盐水,同时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0~2000ml/d,持续3~5d。或蒸馏水缓慢静脉注射20~40 ml,可反射性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加,使颅内压恢复正常,每天或隔天1次。此方法作用快,不良反应少,但须注意电解质紊乱及溶血反应[2]。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40ml,可迅速提高脑脊液压力,刺激脑脊液分泌,但系创伤性治疗,且穿刺孔会漏出脑脊液,不推荐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静脉用地塞米松10mg/d,连续3~5d,对部分病人有效,导致水钠潴留,减轻脑脊液中细胞及蛋白渗出后引起的炎症反应。扩张脑血管药物如尼莫地平、前列地尔等,可使血管丰富的脑室旁脉络丛血管扩张,改善血流,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增多[3]。这些药可能对部分病人有效。咖啡因治疗,咖啡因有阻断腺苷受体作用,使颅内血管收缩,增加脑脊液压力,从而缓解低颅压引起的头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麻黄碱片25~50mg,2~3次/d;盐酸麻黄碱注射液15~30mg,3次/d,皮下或肌内注射,极量60 mg(2支)/次,150mg/d。保守治疗和硬膜下注射无效者,有脑脊液漏者。手术中可见CSF外溢但漏口不明,常采用浸血的明胶海绵、肌肉或纤维胶等填塞压迫。由于漏口或硬膜缺损部位可位于硬膜囊前壁、脊膜憩室或神经根袖等部位,解剖形态的可变性给术者带来困难,因此,术前明确漏口位置、判定憩室是否存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2.结果
36例颅内低压症治疗患者均明确诊断,经10~15d治疗,均治愈出院,无后遗症。
3.讨论
自发性颅内低压症(SIH)原因不明,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过度疲劳亦是诱因,其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并不是脑脊液压力降低而是脑脊液容量减少。继发性颅内低压症的病因有:①颅脑外伤,开放性颅脑外伤或轻、中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时,脑脊液鼻漏、耳漏造成脑脊液丢失;外力或对冲伤致皮质下功能紊乱;脑血管被震荡、扭曲、牵拉引起微循环障碍,脑组织细胞肿胀,进而压迫脑血管,影响脉络丛的分泌。②硬膜外穿刺或腰穿后,硬脊膜刺破后,脑脊液漏出速度超过脉络丛分泌的速度,导致低颅压。③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平均动脉压接近甚至低于颅内压,导致脑脊液分泌严重减少。④药物使用不当如甘露醇过量诱发颅内低压症。
如果硬膜外自体血补片疗法不能缓解症状,还可以经皮注入纤维蛋白胶,此疗法可使1/3的硬膜外自体血补片疗法不能缓解症状者得到缓解,从而避免手术。硬膜外血贴疗法(EBP):硬膜外自体血补片疗法,通过MRI或脊髓造影后薄层CT扫描明确脑脊液漏的位置后,将10~20 ml的自体血注入靠近漏出部位的硬膜外腔,注入的血液可以分布在漏口中下8~10个脊椎,随着血液凝固,阻止脑脊液的漏出,使蛛网膜下隙的压力上升,从而改善临床症状[4-6]。对自发性CSF漏出者,EBP的每次修补成功概率为30%,故病人往往需要进行数次;腰穿后头痛病人的成功概率较高,首次 EBP可以使大多数病人症状得以缓解。外科修补脑脊液漏对那些明确有组织结构异常或局灶性脑脊液漏的病人安全且有效。渗漏的脑脊膜憩室可以缝合结扎或用动脉瘤金属夹夹闭;对于硬膜裂缝、洞或其他破损可以自己缝合修补或者用肌片加纤维蛋白胶黏合修补[7]。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人造脑脊液不能治愈脑脊液漏,但对需要紧急处理的病人(如意识水平下降)能有效地暂时补充脑脊液量[8]。如果病人治疗好转后再次发生头痛可能是再次发生了脑脊液漏,但如果头痛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要考虑反跳性颅内压升高或者硬膜静脉窦血栓形成。
预后的研究提示,头颅MRI有异常且有局灶性的脊髓脑脊液漏病人预后较好,而那些MRI无异常且有弥散性多脊髓节段脑脊液漏的病人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李仓霞,肖文.低颅压综合征研究进展[J].人民军医,2006,(20):109-111.
[2]安德仲.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2.
[3]罗晓静,壬祖峰.低颅压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08,(19):76.
[4]王志红,王晓鹏,朱一飞.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52-54.
[5]潘卫,高旭光.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八例误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309.
[6]郝俊辉.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23):43.
[7]黄素敏,李玉敏.低颅压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2):59.
[8]王素红,王晓鹏,朱一飞.特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1):52-54.
论文作者:刘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脑脊液论文; 颅内论文; 低压论文; 综合征论文; 病人论文; 自发性论文; 压力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