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初中作文的“老大难”问题论文_曾庆强

如何应对初中作文的“老大难”问题论文_曾庆强

广东省兴宁市坪洋中学 514500

摘 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试卷中占着高分,探讨激发初中生写作兴趣,解决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作文教学 老大难 解决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最考验老师和学生的应该是作文问题了。老师们一直为作文教学作了许多不懈的探讨,可谓之“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试卷中占着高分,可谓之“大”;而作文教学对教师、对学生而言是最头痛的“顽症”了,可谓之“难”。那么,我们该怎样才能对症下药,让师生不为之“头痛”呢?

一、多观察,多思考

不少初中学生缺乏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他们往往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写起作文来总说没什么好写的,因而好多初中生的作文出现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的现象,写作时搜肠刮肚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其实,要写好作文重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红楼梦》中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要洞明世事,最基本的就应该善于观察,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材料来,然后再加以思考,揣摸出一番感想感受来。比如你去到食堂,你可以观察到地面会不会脏兮兮,同学们有没有浪费粮食,食堂里人的表情态度怎么样……这些你所观察到的,一定会给你内心带来各种感受感想,如果能把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东西与作文拉上关系,那么写作文就不愁没东西可写了,写出来的东西也就真实可感,而不会无病呻吟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二、多阅读,多积累

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学生接触得到的信息不可谓少,电台、电视、网络、手机、报刊杂志,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可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感觉没有话可写,究其原因是学生缺少主动接受信息的能力。有些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语文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根本没有什么课外积累,当然就缺乏写作材料了。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读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因此必须加快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积累材料,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教会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是种很好的方法。比如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种带任务性质的积累要求,从一开学起每周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如收集名人名言、励志名言、名言警句等,收集生活中知道的谚语、对联、广告词,收集生活中听到的笑话、故事、传说等,摘抄精彩文段,写读书笔记等。

这样,学生写作时就自然有话可说了,也有理有据了。

三、写日记,练片断

经常搞大规模的作文训练,势必加重学生的负担,也加重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但作文如学游泳不练是不行的,因而写日记、练片断既能节约时间,又能达到练笔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写日记,练片断,就是要把学生学习生活中一些零碎、不完整的东西,一时所见或者偶然所感的东西,以日记、片断的形式写下来,目的是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也把他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整理出来。比如对小草写一个片断,对小树写一个片断,或者对感恩、真情、尊重、理想、宽容、生命等等写一点感悟,小至鸡毛蒜皮,大至时事要闻,总之,只要学生自己感受得到的都可以要他们去写,信手拈来。一周内,要求上交日记或片断二篇,这样,他们从这些训练中不仅能得到对生活的关注,更能得到一种对人生的感悟、精神的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四、以仿写,促创新

我们知道,学习书法有描红等临帖的方法。如果初学书法的人不从临摹入手,一开始就想独创,那么他的书法未必能学好。同样的道理,作文教学也应该重视模仿能力训练,现代语文教学要求中仿写更是一种基本技能,近几年来仿写句子已成为中考和高考的一个热点了。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照着范文仿写,让学生仿中练功、仿中求异、仿中创新,通过作文仿写促创新,这可以说也是一种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好方法。

所谓作文仿写,就是模仿某些范文的语言、立意、构思、表现手法等来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仿语言,或仿开头,或仿结尾,或仿记叙,或仿描写,或仿议论等等。教学实践中可以叫学生自己选择一本或者几本作文书,然后根据文体的分类及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把每类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背好一至二篇,然后老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训练,告诉他们模仿与抄袭不一样,模仿有理抄袭有罪。学生心中已经有了范文,写起作文来就会想着如何超越才会更有新意,这正达到了以仿带创的目的。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在模仿中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会有所创新。

五、以说话,促写作

说和写在语文教学中是听、说、读、写中两项很重要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起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这也正是说与写脱节的问题。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把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比如在古诗文学习中,在学生熟读诗文的基础上,根据内容自由发挥或者集体讨论后,想象描述出一幅活动的图画来,然后在课后再把它形成文字。或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辩论。比如在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时与学生辩论:为什么会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呢?课堂热烈的辩论之后,再叫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

这样就在教学中把说和写有机地联系了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六、多给分,少批语

作文的批改是一项很讲究方法的事情,大多数老师认为作文批语应该越是详细越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文章的优劣,要让学生从老师的批语中去改进。我觉得适当的给予高点的分数比详细的批语更重要。首先学生的习作本身不比报刊等媒体的文章好,再怎么鼓励性的批语也难免要指出不足。老师的批语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面评价习作,可能侧重用词、组句、构思等某方面的评价,难免有时学生写作时觉得用了这个事例或者用了这种修辞一定会得到老师的称赞,而结果偏偏老师就认为这方面不好。学生尽着自己努力写出来的文章,被老师评得一无是处,这反而会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而适当给点高分,反而会让学生增进对作文的信心,他们会觉得自己的文章受到了老师的肯定,从而更加有信心写好下一次的作文。我们要的就是他能写好下一次的作文,不能让学生觉得“高不可攀”,要让他们知道其实也不难。学生有了写作的热情,才能有作文水平的提高,毕竟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七、多展示,多鼓励

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也是一种激发兴趣的方法。作为初中学生能亲自体验到成功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因而,老师要多给他们提供体验的机会,搭建好激发兴趣的平台。比如在教室开辟“优秀习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习作连同评语一起展示出来,或者推荐到校报或一些中学生期刊发表;熟悉电脑的老师还可以专门开通博客论坛或者网站,把学生好的习作放到互联网上去,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未能发表的同学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交流学习,努力激发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止痛药”不如给他们注射“兴奋剂”,让他们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能抒发自己情感、减轻学习压力又能体验成功快感的事儿来。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论文作者:曾庆强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如何应对初中作文的“老大难”问题论文_曾庆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