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 安徽 宿州 234011)
【关键词】 痤疮;清热凉血;化瘀散结;杷芩消痤汤;临床资料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62-01
1.一般资料
本组148例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病例,其中12~20岁82例(占55.41%),21~30岁57例(占38.51%),31岁以上9例(占6.08%);男性67例(占45.27%),女性81例(占54.73%)。
2.治疗方法
治疗立法清热凉血,化瘀散结为主。治疗组方杷芩消痤汤化裁,基本方药:炙枇杷叶、黄芩各12~15g,金银花、地丁、蒲公英各20~30g,生地、玄参各18~24g,白鲜皮、夏枯草各15~20g,桃仁、红花各10g,甘草6~10g。每日1剂,水煎取2汁,早晚饭后各服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额头部丘疹、疱疹多,为心火,加黄连6~9g,连翘15~20g,以清心火、消疮疖;若双颧部丘疹、疱疹多,为肝胆内热,加龙胆草、苦参各6~10g,以清肝火,消疮疖;若鼻两旁丘疹、疱疹多,为胃肠积热,加石膏30~50g,天花粉12~15g,以清胃肠,消疮疖;若唇周丘疹、疱疹多,为下焦膀胱内热,加红藤、土茯苓各20~30g,以解毒消疮疖;若背部丘疹、疱疹多,为肺胃积热,加大青叶、天花粉各15g,以清热消疮疖;若胸部丘疹、疱疹多,为心肺热,加栀子、竹叶各6~9g,以泄火解毒,消疮疖;若脓疱多,为热盛肉腐成脓,加皂角刺、白芷各10g,以排脓;若丘疹、疱疹聚合成片,加浙贝母、海蛤壳各10~15g,以软坚散结;若女子月经期,加益母草15~20g,以活血调经。每40剂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皮肤损害消退,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及症状均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2 结果 本组148例患者中治愈110例,好转25例,未愈13例,总有效率91.22%。
4.体会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中医内科高级进修班中有幸聆听金启凤教授讲授痤疮中医药治疗,学习归来,运用金启凤教授验方杷芩消痤汤化裁治疗痤疮,获得良好效果。痤疮俗称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胸背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称为“肺风粉刺”。病因病机多为青少年阳盛之体,内蕴血热,同时偏嗜辛辣,日久化火生毒,火热潜上,血随热行,致热瘀互结而发。多好发于面及胸背部,均为肺胃二经所布。痤疮基本损害为毛囊性丘疹,多数呈黑头粉刺样,周围色红,手指挤压可见米粒样黄白色脂栓排除,也有脓疱、囊肿、窦道、疤痕及疤痕疙瘩等多样损害同时存在。病程较长久难愈。女性患者与月经有关,经前加重,经后减轻。
痤疮基本病机为血热瘀滞互结,故其立法为清热凉血,化瘀散结。基本方药中,枇杷叶、黄芩二味药物苦、寒、归肺胃经,清热泄火解毒为君药,特别是枇杷叶具有清宣肺气作用,肺主一身之表,有利于皮脂腺、汗腺的排泄,促进痤疮皮损的愈合。金银花、地丁、蒲公英三味药物甘、寒、苦寒,擅长清热解毒,治疗疮疖,为臣药,助君药增强清热解毒功能。生地、玄参甘寒,凉血解毒养阴,共为臣药;桃仁、红花归心、肝、肺、大肠经功能活血祛瘀止痛,瘀祛新生;白鲜皮、夏枯草二味药物清肝火、散郁结、杀虫止痒,四味药物共为佐药。甘草甘平,擅长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解毒。《本草图经》:称“甘草能解百毒,为众药之药…”为使药。临床上根据患者所发部位不同,而加引经药,使药物直达病所。
本组病例148例患者中,男性67例,占45.27%,女性81例,占54.73%。女性多于男性,与教科书痤疮多见于男性不同。究其原因,多因女性爱美,注重养颜,就诊率高;再者青少年女性更偏嗜辛辣、烧烤、喜食巧克力,易造成内热壅结。
患者服药期间应注意: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厚味、烧烤及巧克力,杜绝生热之源。坚持用温水、硫磺皂洗脸,利于汗腺排泄及杀菌。若患者便秘,坚持晨起空腹喝温开水或温淡盐水300ml,利于排便,达到六腑以通为荣。因痤疮多病程较长,治疗取效慢,故40剂中药为一个疗程,需连续服用2~3个疗程以收功。
论文作者:胡守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痤疮论文; 丘疹论文; 疱疹论文; 患者论文; 疗程论文; 女性论文; 药物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