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哲学论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馆学哲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图书馆学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图书馆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
1 建立图书馆学哲学的依据
1.1 必要性
1.1.1 在“低谷”中徘徊的现实要求我们重视发展研究
如果说新时期中国图书馆学发展的两次“浪潮”给中国图书馆学带来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从而令人振奋的话,那么80年代末以来的沉寂、徘徊给中国图书馆学带来了不景气和“低谷”的局面令人感到危机。笔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图书馆学发展研究重视不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新时期十年图书馆学理论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突破和成效的话,那么我国图书馆学界对发展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摆脱这种“低谷”徘徊的局面,研究者要认真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图书馆学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从而抓住时机,积极引导,使图书馆学发展走出困境,走向健康道路。
1.1.2 图书馆学目前仍处于前科学的状态令我们特别关注发展研究
与其说80年代末以来的理论徘徊阶段“正好说明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经过了革命性的建树之后,目前已进入到常规科学阶段”[1],不如说这种理论徘徊的“低谷”局面是80年代以来形成的多元化理论格局的发展接近成熟以后,目前这种前科学状态正处于向常规科学转化的有利时机。“图书馆学目前仍处于前科学状态”,许多著名专家和学者对此看法已达成共识。[2-15]因为,“图书馆学目前的状态是:没有统一的理论规范,研究存在‘不确定性’和‘易变性’”[5]。因此,关注发展研究,关注图书馆学发展的阶段性,关注发展方式、研究方式,关注理论价值、理论发展观等,以积极推动图书馆学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就成为摆在我们研究者面前的急迫任务。
1.2 可能性[6]
1.2.1 客观基础
图书馆学在其发展中存在着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研究认识图书馆学发展中的各种变化规律,进而为解释、理解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理论现象(表象)、各个发展阶段、各种理论形态等提供科学的发展观和方法论指导,既是图书馆学发展对哲学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建立图书馆学哲学的客观基础。
1.2.2 理论基础
近代以来,许多中外学者为了探索图书馆学发展的规律,解释图书馆学发展状况,自觉和不自觉地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依据。如有人把中国80年代以前的图书馆学称为一元化的图书馆学,认为此时期的图书馆学已经是常规科学了。而后出现了“危机”,于是就开始了“革命性建树”[17-24,1]。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在作崇。因为他们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把《图书馆学基础》(1981年版)的出版当作一元化的理论代表作[17,18,20,25],认为《基础》有了统一的理论规范,于是就成为常规科学。殊不知,在这《基础》里面仍“藏”有多学派学说。仅就图书馆学的对象来说,《基础》承认“目前我国还没取得一致的认识”,起码存在“要素说”、“矛盾说”和“规律说”三种学说吧[25]。这能说有统一理论规范吗?如果承认没有,何来常规科学?没有常规科学,何来“危机”和“革命”?用形而上学的观点始终不能对图书馆学的发展作出科学的解释。而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我们认识图书馆学发展规律的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所有科学的理论基础,那么,我们欲建立的图书馆学哲学也毫不例外。
1.2.3 思想基础
图书馆学自诞生以来,中外学者对图书馆学发展研究比较分散而且处于起步阶段。不过,近年来对发展研究有所增加。除研究图书馆规律的“图书馆哲学”(尽管它不是图书馆学哲学,但其内容有的与图书馆学哲学有关)外[16,26-28],还有许多方面已涉及到,如关于图书馆学是否是一门前科学的讨论[7,11,29],关于“建设式图书馆学”的研究[30],关于“图书馆学研究方向”的研究[31-34],关于开展图书馆学学术争鸣与评论的研究[13,35-38],关于图书馆学研究中思维方式的研究[1,5,39-41],关于研究方式(批判式、建设式)的研究[17,20,21,30],关于图书馆学所处发展阶段的研究[1-5,22,23,43],关于图书馆学“发展研究”的研究[44],关于图书馆学“理论观”的研究[17,19-21],关于图书馆学理论评价和价值观的研究[45-46],关于图书馆学发展高潮与“低谷”的研究[1,43,47-48],关于图书馆学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研究[6-9],关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研究[49-51],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发展规律的研究[52-54],等等。尽管这些研究是分散的,不成体系,存在某些缺点,但无疑它们都是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我们建立图书馆学哲学的思想基础。
总之,有了上述几个条件,建立一门图书馆学哲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2 图书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定义
图书馆学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图书馆学发展研究中的具体运用,而“发展研究”主要是对图书馆学本身学科理论和图书馆学整体的发展而进行的研究。图书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图书馆学整体。图书馆学哲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图书馆学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图书馆学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
2.2 研究内容
图书馆学哲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2.1 图书馆学发展规律
图书馆学哲学要研究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书馆学存在的客观规律。主要包括:
(1)研究图书馆学发展的一般轨迹或模式。①研究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过程,探讨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②研究图书馆学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联系,探讨其发展的特征、模式及其内在必然联系规律。③研究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动力,探讨其发展的速度及其成因。
(2)研究图书馆学从一个阶段向另一阶段转化的途径。①研究图书馆学现状,探讨其“转化”的主客观条件和时机。②研究其“转化”的方式、方法和措施、步骤。③研究其“转化”动力。
(3)研究和纠正、解决图书馆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指导关于“图书馆学是否是一门前科学”的争论,探讨图书馆学发展中前科学与常规科学的分界和主要区别。②分析“繁荣”与“低谷”表象的本质,探讨图书馆学所处的真正阶段,纠正目前对图书馆学发展出现“低谷”的原因和它所处阶段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③分析“图书馆消亡论”、“图书馆学消亡论”及“分支说”、“交叉说”等错误观点和理论,指导图书馆学朝正确方向发展。
2.2.2 图书馆学研究规律
图书馆学哲学不仅要研究图书馆学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探讨图书馆学研究规律。主要包括:
(1)探讨研究图书馆学发展的思维观。①探讨促进图书馆学研究朝正确方向发展的科学思维方式。②研究不同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③探讨运用不同思维方式研究图书馆学所产生的效果、效益。④探讨图书馆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期)所需的适合的不同思维方式。⑤探讨图书馆学研究的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和理想化方法等。⑥探讨图书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规律及趋势。
(2)探讨研究图书馆学发展的研究观。①探讨促进图书馆学研究朝正确方向发展的科学研究方式,如批判式研究,建设式研究,建设性批评等。②探讨不同研究方式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③探讨运用不同研究方式研究图书馆学所产生的效果、效益。④探讨图书馆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的适合的不同研究方式。⑤探讨图书馆学的研究方式的基本方法。⑥探讨图书馆学的研究方式的发展规律及趋势。
(3)探讨研究图书馆学发展的理论观。①探讨促进图书馆学研究朝正确方向发展的科学理论观,如一元化理论观,多元化理论观等。②研究不同理论观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表现形式。③研究不同理论观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④探讨不同研究观对指导图书馆学发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效益。⑤探讨图书馆学的理论观的发展规律及趋势。
(4)探讨图书馆学的研究方向。①研究外国图书馆学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方向。②探讨中国图书馆学在不同时期的研究方向(如80年代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馆内→馆外→馆内”,“实用派→理念派→实用派”等研究方向和规律)。③探讨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研究方式、不同理论观所产生不同研究方向的机理。④研究图书馆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研究方向。⑤探讨不同的研究方向对图书馆学发展方向的影响及其矫正。⑥探讨外国图书馆学研究对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方向的影响。⑦探讨不同研究方式、思维方式及不同理论观对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的影响。⑧探讨理论价值观与图书馆学研究的思维观、研究观、理论观的关系,与研究方向、发展方向的关系,寻求推动图书馆学朝正确研究方向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5)探讨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规律。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规律最终表现为图书馆学的发展规律。所以,图书馆学研究的发展规律与图书馆学的发展规律是密切相关的。①探讨中外研究图书馆学的发展规律,并进行比较。②探讨理论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三种图书馆学的研究规律:特征、区别及联系。③探讨影响图书馆学研究发展规律的内因与外因,寻求推动图书馆学研究健康发展的最优化环境(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④探讨研究图书馆学的科学规律。⑤探讨思维方式、研究方式和理论观、价值观与图书馆学研究发展规律的关系,寻求遵循图书馆学研究的科学的发展规律的最佳思维观、研究观、理论观、价值观。
(6)研究和纠正、解决图书馆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倾向。①探讨图书馆学研究中出现的非科学思维方式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如将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孤立运用,并用分割开来,结果或者使发散无度,成为混乱性思维,造成理论脱离实践,成为幻想、空想、乱想。更有甚者,则主张中国图书馆学要发散始终,要多元化“化”到明天(未来)[17,19-20]。或者使收敛无限,成为扼杀创造力和活力的僵化思维,同样造成理论脱离实践,脱离时代,成为封闭、保守、呆板的落后的旧思想、旧理论。应分析上述两种不良倾向,找到纠正这两种倾向的方法,即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应使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55]。②纠正两种不良研究观:认为建设式研究比批判式研究好,反对批判式研究[17,19,21],或者认为批判式研究比建设式研究好,反对建设式研究。此两种研究观各走极端,同样都不会推动图书馆学研究朝正确方向发展。在研究中二者之间应“保持必要的张力”,才能使图书馆学在繁荣兴旺中得到规范化发展。③纠正“多元化理论格局比一元化理论格局好,”多元化是图书馆学必然呈现的状态[17],是中国图书馆学走向明天的必然归宿”[19]等错误观点,一元化理论和多元化理论对图书馆学发展同等重要,多元化理论格局与一元化理论格局应是图书馆学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表象,不能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更不能把任一个“化”到图书馆学发展的始终。④研究图书馆学研究方向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如有些人大喊(80年代)“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于是多数人都顶不住这种压力,马上将理论研究热气腾腾的局面转向面向实际的研究,即发展战略研究,结果基础理论研究没有再深入下去,发展战略研究也因准备不足,成了“纸上谈兵”,也随之销声匿迹[46-48]。分析这次错误“转向”,其根源在于没有正确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所致。⑤纠正由于错误理解、判断图书馆学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运用的思维方式、研究方式和确定的研究方向。
2.2.3 图书馆学的理论价值观
理论价值观在此是指主体对图书馆学研究的性质、目的、意义、方向、方法诸问题的整体认识和选择依据,是主体的价值意向、情感意志、思想观念及行为取向的综合”[46],是一种社会学意义的价值观。图书馆学哲学所研究的图书馆学理论价值观,主要包括:
(1)研究图书馆界存在的不同的理论价值观:特征、优缺点。①研究本质主义价值观、功利主义(“工具主义”)价值观,寻求合理的、科学的价值观。②研究不同价值观在考察图书馆学发展状况时所得出的评价结果。
(2)研究不同价值观对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的影响及其原因。①研究本质主义价值观对图书馆学研究者的影响及其原因和表现。②研究功利主义价值观对图书馆学研究者的影响及其原因和表现。③研究合理的理论价值观对图书馆学研究将起促进作用并使之向健康方向发展。
(3)探讨科学共同体研究图书馆学所共同遵守的合理、科学的价值准则。
(4)探讨评论图书馆学理论的价值标准。①研究评价所采用的真理价值标准和实用价值标准。②研究评价所采用的科学价值标准、社会价值标准和技术价值标准。
(5)探讨理论价值观的外延分布[45]。①探讨科学共同体与理论价值观的关系、影响(相互作用)。②探讨学术争鸣与理论价值观的关系、影响。③探讨理论价值观对理论著作的影响。④探讨理价值观和思维观、研究观、理论观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3 图书馆学哲学的学科地位
由于图书馆学哲学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图书馆学发展的本质规律的系统化理性认识,具有很明显的理论性;再者图书馆学哲学研究图书馆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属于理论图书馆学范畴,因为它为图书馆学发展提供具有指导作用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居于图书馆学体系的最高层次;第三,图书馆学哲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图书馆学自身发展的必然成果,是把图书馆学研究中、发展中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挖掘出来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既是一门部门哲学学科,又是一门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从以上分析可知,图书馆学哲学具备了作为一门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图书馆学哲学是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