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生增长中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_企业经营论文

企业内生成长的人力资本博弈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本论文,内生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334(2003)03-0010-03

1引言

企业成长在许多场合都被理解为企业扩张。企业扩张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规模由小到大、竞争能力由弱到强、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组织结构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变化过程。笔者认为企业扩张和企业成长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企业扩张更注重企业外部环境对企业内部结构和因素的作用,而企业成长更重视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外部的影响,也就是说企业成长更注重企业内因带来的企业持续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从交易成本和委托代理的角度对企业成长作出解释,认为企业成长就是企业边界扩大的过程,分析企业成长因素也就是探讨决定企业边界的因素。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当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成本小于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就有通过纵向和横向扩张来壮大企业的动力,直到组织管理成本与交易成本相等的均衡状态为止。应该说新制度经济学对企业成长本质的认识较为深刻,也较有代表性,但是新制度经济学只是从企业内外部交易角度对企业成长进行分析,而并没有从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知识和技术)的角度来对企业成长作出更进一步的探讨,这个缺陷由演化论经济学作出补充。演化论经济学更关注结构不确定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企业内部条件(能力、资源和知识)是决定不确定条件下企业竞争行为和企业能力的基础,而企业能力又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方式和界限。由于这个理论的研究思路相对较为重视企业的内部发展条件,所以也叫做企业内生成长理论。本文在企业内生成长理论基础上探讨企业成长中人力资本的博弈问题。

按照演化经济学分析,企业成长取决于企业的发展能力,而企业能力又决定于企业的知识资源,知识资源主要体现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包括企业家才能和企业生产者能力。目前我们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研究比较注重对企业家才能的激励和约束研究,其实决定企业成长不仅取决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更与企业生产者能力的充分使用有着密切的关联。如何调动企业生产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好企业生产者与企业经营者以及企业生产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的茁壮成长显得十分重要。显然企业生产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博弈,且这种博弈是一种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通过建立机制来实现精炼贝叶斯均衡。

2博弈模型分析

2.1支付矩阵的建立

我们建立如下假设:①企业生产者存在着对企业经营者的信息不确定,但是知道企业经营者精明的概率是p,不精明的概率是1-p;②精明的企业经营者更重视对企业生产者努力程度的关心,即使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对企业生产者努力程度的调查,以获取对企业生产者激励的依据;③企业生产者每次努力被企业经营者发现后获取的报酬若不考虑折现因子都一样;④他们之间的博弈是重复博弈,重复的次数是t,折现因子为d,0<d<1;⑤在第t次的行为中,任何企业生产者都选择偷懒,这是企业生产者和企业经营者共知的信息;⑥企业经营者以第一次对企业生产者是否努力作为对其一直到第t-1次是否努力的判断。

建立企业生产者和企业经营者的第1次博弈支付矩阵。

表1 生产者和精明经营者效用的支付矩阵

表2 生产者和不精明经营者效用的支付矩阵

说明或假定:①w为经营者付给生产者的固定

2.2第1次博弈分析

(1)从表1和表2可明显发现,无论是精明的企业经营者还是不精明的企业经营者,生产者选择不努力都是对企业经营者不利的,所以企业经营者必须建立机制使生产者选择努力,即设立满足条件使生产者选择努力比选择不努力有更大的效用。

(2)单独看表1或表2,恰恰得出(不努力,不监督)是纯策略的纳什均衡(这显然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努力,监督)、(努力,不监督)、(不努力,监督)都不是纳什均衡。

(3)经营者要使生产者努力工作就必须摆出要进行监督的架势(尽管这种威胁单独看是不可置信的)。假定生产者选择努力,则生产者期望的效用是

会使生产者选择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会选择不努力。

2.3重复博弈分析

(1)经营者是精明的。尽管生产者刚开始都会向经营者保证在合同期内一定会努力,但是按照表1的支付矩阵,显然(不努力,不监督)是一次博弈的纳什均衡,因而经营者必须想办法促使在不完全信息动态下经过有限次博弈来达到有利于经营者的(努力,监督)和(努力,不监督)均衡。由于经营者是精明的,所以往往在第一次行动中生产者会选择努力,以使经营者作出对自己一直会到第t-1次努力的判断,精明的经营者就恰恰利用生产者这么一个心理而选择第一次不监督的决定。所以我们不妨假设经营者会在第i次进行监督(1<i<t),此时生产者极有可能被发现是不努力(因为生产者发现前面的努力并没有被经营者察觉,所以生产者就认为经营者也不监督,因而就放弃努力),这样得到生产者在t个时期的总效用是:

除去第t次外,如果生产者不管经营者是否进行监督每次都坚持努力,则生产者在t次行动中所获取的总效用将是:

(2)经营者是不精明的。由于经营者不精明的信息已被生产者所了解,因此在第一次行动中生产者就有可能认为经营者不会进行监督而选择不努力,因为若选择努力又未被经营者察觉等于白费努力成本,但是考虑到是第一次行动生产者还是会选择努力,然后有可能在以后的行动中选择不努力。经营者就极有可能会认为生产者有这种机会主义行为而选择监督,而且选择监督恰好碰到生产者是努力的获取收益f[,21]-h[,2]大于选择不监督恰好碰到生产者是不努力的获取收益f[,22],所以尽管不精明的经营者相对精明的经营者来说选择不监督比选择监督更占优,但是不精明的经营者在每一次行动中还是有选择监督的激励。当生产者发现第一次努力被监督到就十分有可能促使其在后面采取不努力的机会主义行动,因为在经营者是不监督的前提下生产者选择不努力明显比努力更占优,经营者的第一次监督会使生产者产生对其下一次可能不会再来监督的想法。而对于经营者来说,第一次监督并不足以相信生产者会继续选择努力,所以经营者会再一次选择监督。我们假设除第一次外经营者还会在第i次选择监督(1<i<t),生产者会从第2次到第t-1次都选择不努力(因为考虑到在第i次生产者被发现是不努力,按照假设这已经无法修正经营者从第i次以后对其不努力的想法,所以生产者也就没必要在第i次之后作出努力的行动选择)。值得注意的是从第1次到第i-1次生产者会被经营者认为是努力的(尽管从第2次开始生产者已选择了不努力),只是从第i次起生产者被认为是不努力(实际生产者也确实是没有努力)。因而得出这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下的生产者t次的总效用为:

除去第t次外,如果生产者不管经营者是否进行监督每次都坚持努力,则生产者在t次行动中所获取的总效用将是:

3结论

结论1 由于存在着信息的不完全,企业生产者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经营者是精明还是不精明,但是知道经营者是精明和不精明的概率分布p与1-p,企业经营者就可以通过支付函数值的选取来使生产者作出对经营者有利的努力选择,尽管单独看生产者的更优选择是不努力。要是生产者努力,经营者选取的值必须满足

结论2 在企业经营者的精明性信息是共知的情况下,无论是精明的企业经营者还是不精明企业经营者,尽管在与生产者的第一次博弈中的纳什均衡不是经营者的占优战略(也不是生产者的占优战略),但是只要经营者对支付函数能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保证生产者在重复的博弈中作出对经营者有利的一直努力选择。对精明的企业经营者的满足条

标签:;  ;  

企业内生增长中人力资本的博弈分析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