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福建 厦门 361001
第一作者:黄婕 通讯作者:林新祝
基金项目:2017年厦门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立项(编号:3502Z20171006,项目负责人:林新祝)
通讯作者:林新祝,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新生儿,E-mail:xinzhufj@163.com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就诊早产儿脑损伤患者共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50例正常产儿,给予他们磁共振诊断,研究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的PVL(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率、ICH(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妊娠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宫内窘迫与PVL和ICH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不同胎龄的早产儿的PVL发生率、ICH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产儿胎龄越小其PVL发生率、ICH发生率越高。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与PVL和ICH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与PVL和ICH的发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在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中具有理想效果,可为医师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临床意义
早产儿分娩后,会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差,身体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全,再加上缺氧、缺血等各种各样的外界因素使得出现脑损伤的症状,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2]。相关资料显示,早产儿脑损伤根据神经病理学可分为脑白质损伤、非脑实质出血以及其他部位损伤三种类型,由于早产儿脑损伤缺乏相应的临床症状,所以,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是唯一的确诊方案[3-4]。为了进一步探究磁共振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我院特此进行研究分析,下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就诊早产儿脑损伤患者共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53例,胎龄29-37周,平均胎龄(33.2±1.6)周;出生体质量1293-1689g,平均出生体质量(1429.7±165.8)g。其中,胎龄≤32周20例,32-34周51例,34-37周49例。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确诊为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②患儿家属积极配合院方治疗;③患儿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同意进行随访。
排除标准:①胆红素脑病、低血糖脑病;②遗传因素引起的脑损伤;③优生四项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④中途出现意外或者死亡的早产儿。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于出生后的2-14天内进行磁共振诊断,诊断方式均采用头颅扫描,常规行轴位T1W1、T2W1、DW1(弥散加权成像)以及SW1(磁敏感加权成像),矢状位T1W1像。
1.3观察指标
研究观察不同胎龄早产儿的PVL发生率、ICH发生率以及妊娠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宫内窘迫与PVL和ICH发生率的关系。PVL发生率=PVL发病人数/总人数×100%,ICH发生率=ICH发病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不同胎龄早产儿的PVL发生率
不同胎龄的早产儿的PVL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产儿胎龄越小其PVL发生率越高,具体见表1。
2.2不同胎龄早产儿的ICH发生率
不同胎龄的早产儿的ICH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产儿胎龄越小其ICH发生率越高。具体数据见表2。
2.3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与PVL发生率
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与PVL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与PVL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3。
2.4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与ICH发生率
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与ICH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与ICH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4。
3 讨论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临床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但是每年的早产儿发生率仍然呈现一种逐步上升的状态[5-6],相关文献显示,早产儿在某种意义上属于高危儿,一般他们的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极易产生各种并发症,可导致发生脑瘫、脑积水等神经性系统后遗症,导致患儿残疾[7-8]。当早产儿发生脑损伤时,由于其身体发育情况和身体反应性较为低下,所以,临床上无法表现处特意的神经系统症状,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和判断,所以,影像学检查在早产儿的脑损伤当中至关重要[9-11]。
相关文献显示,超声检查在临床上的诊断当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还可以做一些动态检测,使得超声检测已经成为临床上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首选方案,但是该种方案的敏感性和分辨率较低,不能完全的检查出病灶,同时易受到操作者的影响[12-14]。相比之下,磁共振具有突出的优点,首先磁共振属于无创、无射线检查,具有向任何方向切层的能力;磁共振可以清晰的表现出患者的病灶部位;磁共振的成像参数较多,包含大量的信息;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分辨率艺集空间,可对早产儿的脑白质、灰质进行鉴别分析;可以研究评价白质的髓鞘化程度,可定性、定量的评价研究患者脑白质的髓鞘化、灰质的发育程度,这是超声检查远远做不到的[15-16]。由此可知,磁共振技术是早期诊断早产儿脑损伤最有效、最理想、最敏感的成像技术。
在本项研究中显示,不同胎龄的早产儿的PVL发生率、ICH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产儿胎龄越小其PVL发生率、ICH发生率越高。该项结果与相关文献表示一致。相关资料显示[17],ICH的发病部位位于患者的脑室周围室管膜下生发基质,生发基质对周围的异常环境非常敏感,一旦其周围出现异常环境时,生发基质会出现坏死而导致出血[18-19]。当患儿的胎龄逐渐成熟时,其生发基质逐渐减少,基本会消失,所以,胎龄越大,早产儿的ICH发病率越低。除此之外,本项研究显示,宫内感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与PVL和ICH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脑损伤是多种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宫内急性或慢性缺氧、宫内感染、炎症等。因缺血缺氧导致能量衰竭,神经元/轴突以及少突胶质细胞前体水肿坏死,感染或缺血缺氧使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且再灌注损伤产生大量自由基,由于钙离子内流使得谷氨酸大量释放,发挥兴奋毒性作用。宫内感染和胎儿炎症反应是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机制,并且发现多种免疫细胞与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和调节,常见的白细胞介素,如IL-Iβ,IL-6,IL-10,IL-12等,肿瘤坏死因子-a以及趋化因子等。此外,兴奋性氨基酸的介导、细胞内钙离子超载、自由基的损伤等也是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机制。这些原发性损伤是处于快速发育阶段的神经元移行、分化或成熟障碍,两者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神经精神运动功能障碍[20]。妊娠期高血压、胎盘早剥与PVL和ICH的发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VL和ICH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由此可得出妊娠期高血压、宫内感染、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宫内窘迫与PVL和ICH之间发生率的关系。
综上所述,磁共振在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中具有理想效果,可为医师提供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该种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力, 温晓红, 杨海波,等. 影响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 18(6):471-475.
[2]王晓琴, 王莹, 李红. 早产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5, 30(4):286-288.
[3]赵晓君, 周忠洁, 张弦,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12):2186-2188.
[4]林法涛, 周卓妍, 宋燕燕,等.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影像学改变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 43(1):20-23.
[5]杨惠娟, 于莹, 刘凯波,等. 二胎政策放开对北京市早产儿发生率及结局的影响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10-12.
[6]闫俊梅, 黄辉, 李倩倩,等. 2006~2016年11年间早产儿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单中心研究[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8(5).
[7]李馨, 陈志芹, 黄津,等. 早产儿脑性瘫痪116例临床分析[J]. 贵州医药, 2015(7):628-629.
[8]胡恕香, 彭桂兰, 张端秀,等. 厦门市小儿脑性瘫痪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6, 31(23):5027-5029.
[9]林颖仪, 黄水清. 早产儿脑损伤影像学及脑电图诊断的研究进展[J]. 临床儿科杂志, 2017, 35(7):548-552.
[10]孟远翠, 范金超, 郑玲芳. 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及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新生儿脑损伤的价值[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27(10):1231-1233.
[11]许丽萍, 任榕娜. 绒毛膜羊膜炎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 21(6):967-969.
[12]李静波, 周光艳, 吕德勇. 颅脑超声与常规MRI在高危新生儿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疗设备, 2017, 32(2):43-46.
[13]刘枭, 胡玲, 周彬,等. 904例早产儿床旁颅脑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J]. 中国医师杂志, 2017, 19(5):752-754.
[14]朱洪煊, 姜珏, 刘百灵,等. 超声多声窗联合检查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 19(5):357-359.
[15]王玉, 姬静璐, 孙东明,等. 早产儿不同类型脑损伤MRI演变规律评价中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及其意义[J]. 陕西医学杂志, 2016, 45(5):527-529.
[16]早产儿脑损伤感染的危险因素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6):3809-3810.
[17]邓英平, 曹云. 早产儿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并发症及预后研究进展[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17, 32(3).
[18]钱虎飞, 魏嘉, 刘瑜,等. 早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生发基质-脑室内出血[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6, 32(9):886-889.
[19]赵晓君, 刘锟, 周忠洁,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及早产儿与足月儿间的对比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2):188-191.
[20]袁天明, 俞惠民. 重新认识早产儿脑损伤[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4, 17(5):289-292.
论文作者:黄婕 郑直 林新祝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6
标签:早产儿论文; 发生率论文; 宫内论文; 磁共振论文; 脑损伤论文; 统计学论文; 胎膜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第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