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3年教育信息资源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分析——基于八种教育技术学期刊刊载文献关键词共词分析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信息资源论文,教育技术论文,视角论文,八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一、文献数据检索工具及数据来源 当前对学科热点的研究,多通过词频统计等方法来进行。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统计工具,数据来源为《电化教育研究》等八种教育技术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期刊在教育技术学专业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列在前,发表的论文在学科中具有代表性,在教育技术学学术研究中更为敏锐、权威。本文以八种期刊中教育信息资源研究相关刊载文献的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关键词词频及变动趋势分析描述该领域研究状况,揭示研究热点和趋势。 在文献检索中,为了确保能够检索出全面涵盖教学信息资源知识领域研究的内容,检索采用尽可能广泛的专业术语来查找相关文献,检索完成后再利用人工排查的方法来筛选相关文献。设定检索年限为2000至2013年,共检出8594篇,经逐篇审阅,剔除不切题或非论文类文献,得到相关文献共4363篇,期刊分布和时间分布见表1。 二、文献分析工具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文献分析工具是美国费城德雷塞尔大学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CiteSpace具有作者合作分析、关键词共词分析、机构合作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功能。[1]本文在分析CNKI文献数据时,先利用软件的数据处理功能对4363篇CNKI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包括篇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期刊、刊号等字段,成为CiteSpace可读的来源文献。 在论文中,关键词表达了一篇文献的主题概念,数量一般是3~5个,其所占篇幅很小,但却是文章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是对论文主题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通过对领域关键词的共词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出现频次多、中心性高的关键词通常代表了许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主题,这就是当时的研究热点;如果关键词在某一时期快速增加,则代表了当时的知识前沿。本文利用CiteSpaee 3.8.R3对4363篇刊载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数据处理,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 图1是由节点(Nodes)和连接节点的线组成的可视化网络。每个圆圈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圆圈大小代表某一关键词出现频次,圆圈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揭示了关键词节点的知识结构,表明关键词节点之间存在共现关系;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则表明关键词共现频次越高。节点信息显示程度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阈值来调整,可视化阈值越大,则突出显示的节点越少,节点之间的连线显示与引文数量、共被引频次和共被引系数设定的阈值有关。 三、2000—2013年我国教育信息资源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 (一)2000—2013年教育信息资源研究中位列前十的关键词 通过CiteSpace的后台处理功能,可以得到与图谱相对应的主要指标列表,图谱中位列前十位的高频关键词指标数据见表2。 表2中的关键词基本能代表教育技术学期刊在信息资源研究的范畴和前沿领域。从表2中数据也可以看出,频次的高低与中心性的大小、Sigma值并不一定完全相关。其中,频次代表了教育信息资源研究中关键词的被引频次;中心性即关键词共词程度的高低,是中心性测度的指标,反映了节点在整个网络中连接作用的大小;Sigma值是对中心性和突现率综合考虑的度量指标。从知识理论的角度来看,被引频次和中心性高的关键词一般都是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2] (二)论文主题分布统计与分析 结合知识图谱分析及文献内容分析,本文将高频关键词进行归类,并划分为八个研究主题,各主题涵盖的主要关键词及频次见表3。 1.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形态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在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主题中关于教育信息资源的组织形态的关键词出现频次最高,共1280次。关键词频次较高的“网络课程”和“课件”是在不同时间区段中的研究热点。其中,网络课程达到418次;课件资源类频次达到271次,包括“课件”、“多媒体课件”、“CAI课件”、“网络课件”,把“网络课件”归为课件是因为它在本质上仍是CAI课件,只是增加了网络开放与共享等特性;[3]共享开放类资源如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开放课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OOCs)等频次达到222次。 2.资源应用的环境、组成要素与活动 教育信息资源是信息化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又提供了基于资源的教与学活动环境,包括学习对象、学习者、学习活动、教师、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师生交互、学习共同体等。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对教育领域影响的日渐深入,资源在学习环境中由支持“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进而向支持“学教并重”转变。[4]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的研究关注点也不断发生变化,从重视资源内容的设计研究,进而转向重视学习活动设计、学生主体地位、师生群体智慧、教师主导地位、资源教学效果和影响因素等问题的全面研究。 随着Web2.0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社交软件所具有的开放、共享、自由的协同创作与学习空间,使学习者参与学习资源的构建成为现实,学习者从使用者身份向资源传播者和生产者身份转变。据此,网络环境下的师生交互、互动、学习共同体形成等内容成为自2008年以来的研究热点。 3.资源支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随着资源开发利用新技术与新平台不断更新与应用,在现代教与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研究重心也发生了转移:从延续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的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转向注重培养学习者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自主学习;专题学习网站和虚拟学习社区、社会性软件如Blog、Wiki支持下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外,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基于资源的教与学,近年来引起了国内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关注,并形成了e-Learning、在线学习、混合式学习(Blend-learning)和计算机支持下的协作学习(CSCL)等一系列的研究专题;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移动学习具有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特点,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M-learning)、泛在学习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面向移动学习的资源设计、开发的支持性技术等成为自2007年以来的研究热点。 4.资源教育应用的层次 在资源教育应用层次上,由于教育资源具有获取的便利性、内容的广泛性和资源的开放共享等特性,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教育需求。资源在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资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专家普遍关注的热点。此外,如何利用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不同地区和学校合作学习、共同发展,近年来也引起了部分学者专家的重视。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高校开发建设大量的网络课程和精品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方面,基于资源的远程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总频次达到386次。其中,关于开放教育资源和资源平台的设计理论与应用实践、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与中国开放大学资源建设的比较研究等内容成为近年来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5.资源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等发生较大的变化;[5]各学科教学设计、教案等文本类资源、说课、课堂录像、视频案例和课件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在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中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丰富的信息资源、虚拟学习社区、社会性软件平台等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性知识的分享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条件,有利于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和经验的总结,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信息素养,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并促使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诞生;[6]2003年至2007年期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农村教育教学提供了大量优质资源,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提升了农村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促进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实现了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7]。 6.资源设计应用的方法与理论 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应用离不开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指导。在理论层面上,研究重心经历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和“学教并重”的转变。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与学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在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策略和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变革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成为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研究重点;2003年后,人们又把研究焦点转向了混合学习理论。[8]在方法层面上,教学设计为资源应用中诸要素进行有序、合理的安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化的实践方案,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信息资源的教学设计、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学习环境设计等研究一直方兴未艾。 如何建立在资源设计应用中降低学习者外部认知负荷的机制,利用交互促进社会性对话实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知识管理,社会化学习中知识的协同建构和创设资源情景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建立共同的学习愿景形成学习共同体等问题成为目前研究者关注的课题。 7.资源开发利用的平台与技术 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平台与技术是构建资源环境的有力保证。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中,分别经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过程。在课件开发技术与工具方面,由于Flash具有强大的脚本支持功能,采用矢量动画技术生成资源的数据量小,有逐渐取代Authorware和Director等传统的多媒体制作工具的趋势,基于Flash的动画创作、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虚拟操作、移动资源的开发、教育游戏的制作等相关文献不断出现;在网络资源开发工具与平台研究方面,2008—2010年,基于开放源码的课程管理系统Noodle平台的开发、功能研究、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设计等内容的研究较多。 随着维基、博客和SNS社交软件等的蓬勃发展,关于Web2.0技术特点、教学功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Web2.0工具的实践探索,以及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越来越多;云计算是新一代的互联网计算模式,以云计算技术为平台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8.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整合 资源建设管理机制是取得资源应用效果的关键所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资源建设主要研究内容有建设主体、标准、数据内容管理、服务体系、分布式存储与管理等。针对目前资源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学者认为,资源应从学习资源的数据内容管理为主向资源应用环境的支持与管理为主,转变建立区域内分布式资源网络管理系统。[9]此外,建立有效的资源评审机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评价机制、规范资源建设行为、提供学习资源建设中配套的支持服务是解决资源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目前优质资源稀缺、资源投入有限、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成为资源建设者和使用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资源的共享不仅有利于区域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也有利于解决目前高校中低层次重复开发、投资效能低、资源孤岛等问题。目前,对资源的共享整合研究既有理论、技术标准研究,也有共享现状、实践和共享机制与模式探讨等。从相关文献来看,资源的共享仍是一个难题,影响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的成效因素包括资源建设的理念、技术标准、管理机制等。而资源共享整合中的解决思路包括:一是在搭建终身学习平台的过程中,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为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机制、发展构建和分享知识的核心价值提供了借鉴;[10]二是在目前资源无偿共享难以全面开展的情况下,资源的有偿共享[11]成为解决资源共享难题的思路;三是变革资源组织形式,采用借鉴积件思想、学习对象而发展的微型智能性数字化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支持学习过程信息采集和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实现学习内容自我进化发展。[12] 四、2000—2013年教育信息资源研究的前沿主题分析 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被定义为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13]研究前沿强调新趋势和突现(Burst)的特征,突现测度的是文献被引频次或关键词出现次数等的变化率。[14]利用CiteSpace观察词频的时间分布,检测词频变动趋势显著的主题词,可捕捉到潜在的主题变化,从而确定研究的前沿主题和发展趋势。为了解不同年度教育信息资源研究前沿,本文将2000—2013年八种教育技术学期刊刊载资源文献的高突现率关键词整理见表4。 从表4中可以发现不同主题的关键词变动密切相关、彼此影响。如“多媒体”与“多媒体课件”及“计算机辅助教学”、“Internet”与“网络课件”及“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与“研究性学习”等。可见,受教育理念、开发应用技术等影响,特别是受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的影响,资源的组织形态、基于资源的教与学方式的研究重心发生转移。图2、图3、图4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资源研究曲线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趋势。 图2中的课件类资源研究曲线随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图3中的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类资源研究曲线在不同年份有起伏,但保持在一定的数量范围内;图4中的开放类教育资源研究曲线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结合文献内容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资源的组织形态与某一时期资源采用的开发应用技术、学习理念、教育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课件类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的热点,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随着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环境下的资源形态成为研究的热点,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的设计开发及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成为21世纪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主题。 此外,资源的建设也深受教育理念、教育思潮与教育发展战略的影响。自2001年MIT“开放课件”(Open Courseware)项目启动后,全球掀起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高潮,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名校纷纷推出网络公开课。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启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和成果的分享、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国内高水平大学率先向社会推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进一步实现大学服务于社会的使命和责任。近年来,开放课件、开放课程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掀起了远程教育变革的新浪潮,对促进我国高校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内容逐渐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 结合表4数据及基于文献内容分析,并根据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2012年3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4年《电化教育研究》等八种期刊刊载文献分析,对教育信息资源研究的前沿主题进行探讨。 从资源的组织形态来看,开放课程在教育领域内越来越发挥出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开放课程视频的学习交互设计、共享资源管理、应用平台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根据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发布的2013地平线报告,在高等教育中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游戏和游戏化思想将得到广泛的应用,[15]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教育游戏、电子教材的设计理念和开发方法、云计算应用和开放内容等将成为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热点;随着数字“微时代”的到来,微课程、微视频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资源形态日益受到关注。[16]国家开放大学也于2013年7月启用“5分钟课程网”,以适应成人学习者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需要。[17] 从支持资源应用的环境来看,新技术的发展为学习环境理念与实践的变革创造了条件。[18]随着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智能数字设备和系统在教学中的推广应用,真实境脉中的学习环境成为研究重点,[19]个人学习空间和协作知识的建构空间、云端服务将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数字设备和系统以及手持、移动终端设备的应用和普及,1∶1学习、智慧学习环境将成为研究的趋势。针对目前资源建设与共享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资源建设思维以突破教育信息化困境,从生态系统视角研究构建,基于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从资源促进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的支持来看,学科课程建设和课程质量始终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资源在促进教学模式、学习评价、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等创新性课程建设中的实践是研究者始终关注的课题。自2000年以来,随着网络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基于网络的学与教方式成为研究的重点,而基于单机课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曲线呈下降趋势。随着微视频学习资源的应用,“翻转课堂”这一“混合学习”模式成为课堂教学变革的新风向。[20] 随着对社会建构、情境认知、分布式认知理论的深入研究,基于计算机的协同学习与工作方式将成为研究的趋势;在移动技术、云计算、普适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学习者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获得个性化学习资源成为可能,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型学习等非正式学习方式及与传统的正式学习方式的比较研究将受到重视,移动学习研究重心将从移动技术回归到对移动学习活动、策略及效果的研究中来。[21] 从资源应用层次来看,开放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在离开普通教育后实现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与方式。[22]随着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开放教育的新浪潮,以高质量的资源建设促进中国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和促进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将是资源建设研究的主要方向,高等教育门槛将被打破,网络公开课将风靡大中学校园,免费学习来自全球知名大学的课程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23]在基础教育方面,区域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资源促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方面,学习分析和开放内容将优化中小学生的学习体验,[24]利用教育信息资源促进师生发展等问题仍将是研究的热点;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资源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更加深入,内涵更为丰富,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问题将日益得到关注;在方法的选择上,将会更多采用质性研究、行动研究、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在资源设计应用的方法与理论方面,对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交互的特点。基于虚拟合作环境与智慧学习环境下的资源设计,更加重视对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情境认知理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科学的研究;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以视图化的表征呈现内容,视觉文化对资源设计开发的价值正在日益凸显。[25] 资源构建平台与技术的研究热点将分布于Web2.0、物联网、云计算、普适计算、无线通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未来非正式学习的主要方式,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为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得学习资源提供了人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Web2.0引起工作、学习、思维方式变革,促进网络信息交流模式的改变的研究方兴未艾;云计算安全可靠的海量数据存储和强大的计算能力,将对教育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变化产生积极影响,[26]将继续延续2010年以来的研究热点;基于语义Web技术的知识表示、本体(Ontology)及智能代理(Agent)可以促进教学资源信息库向知识库的转变,有利于资源的高效组织和智能化应用,[27]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知识本体在资源共享、资源集成、基于知识的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数据挖掘、自适应、资源动态推送服务等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 从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整合来看,在共享理念的推动和新技术支持下,学习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应用成为趋势。新技术环境下的资源的建设标准、质量保证体系、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育服务的应用,利用云计算整合、改造已有的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优质资源的共享实践,基于云计算的各级各类优质资源建设标准、共享机制、整合模式、知识产权机制等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资源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现终身学习的关键,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梳理分析了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主题和热点,对2000—2013年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现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理清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发掘了教育信息资源研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及其知识结构。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国近年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研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既有理论性探讨,也有实践研究,教育信息资源研究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内容多、范围广,涵盖了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主题归纳为八个方面进行研究,随着以计算机、网络、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同形态的网络教学资源不断被开发和应用,资源为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条件与基础,以资源应用为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丰富的资源适用于不同的教育层次和类型,使学习环境、各学习要素关系发生变化。研究主题内部的关键词与主题之间的关键词密切相关、相互影响,教育教学理念、新媒体技术、教育发展战略对资源的组织形态、资源应用方式、建设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影响颇大,并不断促使教育信息资源研究热点产生转移;随着学习科学、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支持资源开发与应用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相关理论与技术、资源的应用模式、基于资源教育改革与创新、共享与整合研究将继续是今后研究的主题。 同时,通过本研究也发现国内资源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教育信息资源的研究还存在薄弱环节。目前教育信息资源研究大多是从教育学、技术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重心在于资源的设计开发、资源应用的技术环境、理论与应用模式、资源共享的技术方案等,而关于资源投入产出的效率,信息资源的管理,政府机构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资源建设在政策性的引导、资金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指导成效以及不同建设主体开展资源整合共享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较少,这也是造成国内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实践中重开发、轻应用,重投入、轻产出,资源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资源建设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将会是未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应地,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实效性问题、资源应用的环境问题、资源合理配置与如何平衡资源整合共享各方利益、资源技术支持与服务等问题应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对学习科学、信息经济、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深入开展资源的成本效益的实证研究,探讨各级教育机构与主管部门的政策机制与资源建设成效的关系,从教育、经济、管理等角度探讨提高资源开发与应用绩效的途径,才能对资源建设的实践提出更全面和更富有建设性的策略与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资源建设深入、可持续发展。2000~2013年教育信息资源研究热点与前沿主题分析--基于对八种教育技术期刊关键词的分析_课件论文
2000~2013年教育信息资源研究热点与前沿主题分析--基于对八种教育技术期刊关键词的分析_课件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