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电运维检修工作中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分析马丽文论文_马丽文

摘要:配电运行检修技术以及防雷措施既是电力系统发展的要点,也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难点。配电线路因为整体比较复杂,安排全面的检修是一个工作量比较大的工程,并且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程度,因此检修技术的合理运用对于整体供电质量有着很深的影响。尤其是遭遇一些雷雨恶劣天气时,配电线路非常容易发生各种问题。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对配电线路有着充足的了解,采取定期的检修以及相应的防雷对策,才可以确保配电线路安全可靠供电。

关键词:配电线路;检修;防雷

1电力配电运维检修工作中的危险点

1.1电力故障的危险

相对而言,电力运维检修工作的危险点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电力故障的处置过程中,自身的危险点表现出密集的特点,如果没有及时的把控、解决,有很大概率造成安全事故,对于电力工程的损失、设备的破坏、人员的伤亡、区域性供电的稳定性等,都会造成非常严峻的挑战。电力故障的解决过程中,需要通过团队作业的模式来完成。但是部分机构对此的忽视态度较高,因此在故障的解决效果上表现不足,残留的隐患持续积累,最终爆发的故障失去控制,造成大面积的停电,而且在线路损坏和其他设备的运行上,也构成了负面的影响,针对联动区域的作业人员,无形之中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

1.2违反安全规定衍生的问题

在进行配电运维时,运维人员对整个配电网系统的运维操作必须按照规定和标准进行,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错误操作、不规范操作导致的配电问题,避免对配电网运行系统造成损坏,避免造成区域内供电问题。然而,在实际的配电运维过程中,运维人员的错误操作或不规范操作导致的事故有很多,轻则影响配电网供电效率和稳定,重则威胁到运维人员的生命安全,导致安全事故。

1.3外部原因导致的问题

自然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导致配电系统出现故障,甚至导致瘫痪情况。例如:大规模降雪对变压器、线路的影响;大雾天气导致变压器处于高湿度环境,导致变压故障;雷雨天气,空旷的环境下容易引发雷击现象;大风天气可能导致杂物缠绕高压电线导致短路和起火;小动物筑巢、鸟类粪便、啮齿类动物的啃咬都有可能导致变压器、高压电线的故障。

2配电运维管理中形成危险点的因素

2.1人为因素

配电运维管理中形成危险点、出现输配电故障,追究其中的原因,往往与运维人员的缺乏安全意识、运维管理操作不规范或不正确、没有定期进行配电运维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些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都是严重影响配电运维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电力单位、机构若没有有效践行或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考核制度,很有可能在配电运维过程中形成管理混乱的局面,导致配电运维人员的运维工作无序,导致配电故障,影响社会生活、生产正常用电,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形成安全事故。例如10kV高压配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检修后重新转运行时发现计量表无参数显示、液晶显示屏也不亮。分析故障原因时发现计量表在系统检修前显示、计量均正常,但在检修后即出现计量表无相关参数显示的故障,可能的故障原因:①计量表的电压回路出现了问题。②计量表本身出现了问题。③PT柜与PT抽屉的连接航空插头插反了。

按照相关的流程规范填写第二种工作票,经审批完成后开展故障查找工作。用万用表检查计量表的所有PT、CT输入信号,发现其他输入信号正常,只有PT二次侧电压输入无电压信号,因此初步确定可能是因为PT的二次侧信号回路出现问题了,由于PT需要停电后才能进行检修,因此择期停电对PT柜进行检修,通过走第一种工作票流程对PT柜进行停电检修,发现PT柜与PT抽屉的插头插反了。通过本案例我们知道检修工作不细致也会导致设备的故障出现。作为电力人员除了需要加强对使用中的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检修外,同时也需要电力人员的预防性维护检修工作做到计划周密、方案科学、监管到位、安全至上、标准操作等,从而杜绝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检修工作带来非常规的设备故障。

2.2客观因素

配电运维管理中形成危险点的客观因素基本集中于老化问题、设备质量问题、线路设计问题、极端天气影响、外力破坏虽然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归根结底与主观因素脱不开关系。想要解决这些客观因素,提高配电运维管理质量和安全,同样需要电力单位做好定期检查、抽检、运维的工作,尽可能降低配电设备故障问题,保持供电的稳定和安全。

3配电线路运行检修中的危险点预控措施

3.1科学检测故障点

在相关的检修人员对配电线路进行检修时,首先就要对配电线路的故障点进行排查,要对故障发生的原因有着清楚的认知,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检修工作。在对故障点进行检查排除的时候,需要先对和故障有关的电路进行观察分析,再制定好科学的维修程序和对策。例如检修人员要对相关输送电路的电线塔、导线以及连接地线进行仔细的故障排查,在发现这些配电设施出现具体的故障以后,采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维修。另外检修人员应该和相应的电力技术人员做好检修沟通,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

3.2完善检修制度

电力单位应当积极进行配电运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为配电运维工作质量和效率奠定基础。对于配电线路的检修来说,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检修制度,来科学的对配电故障做到有效规避。它包括对检修人员危险隐患的规避,也包括对一些检测不全面的细小故障进行规避。这就要求检修人员需要加强对检修制度的管理,从故障的确认到维修后的检验都要科学的进行。首先,在故障确认上应该通过多个检修人员进行多重把关,避免因为个人原因出现的错检以及漏检现象,可以有效的保证检修人员的作业安全。另外,相关的检修人员在落实检修制度的时候,应该对配电线路进行严格的考核,对于不符合相关标准的线路和设备进行及时的改进。检修过程中作业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相关规程,确保配电线路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完善智能运维检修系统建设

为了更好的解决运维过程中的危险点,相关部门应建立现代化运维检修工作平台,纳入国家的最新规范和宣传理念,针对先进技术、设备做出分析和报道,对于各类正确操作进行指导,从而在电力运维检修工作的实践层面上,可以获得较多的参考和指导,避免造成新的隐患。例如可在工作平台的支持下加强配电智能巡检系统的应用,通过巡检机器人的配合可以及时的对复杂问题进行上传、探讨,查出危险点原因,从数据中心得到反馈建议和专家意见,从而得到较多的支持,迅速解决检修难题,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常见配电智能巡检系统如下图所示。

图1 配电智能巡检系统

3.4注重日常维护

最后,要重视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不仅要提高检修效率,日常的维护也必须专人负责。要求相关人员需要对配电线路中有着故障隐患的风险点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做好对其在运行过程当中的控制,从源头上解决故障问题。对于一些环境比较复杂的配电线路地点,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对于那些容易发生故障的地点要进行反复的排查,确保整体线路的安全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运行时的检修技术,需要注重对配电线路进行日常维护,并且要多采用现代化的检修技术,完善整体检修制度。而在配线线路运行时的防雷对策上,应该采用适当的绝缘措施,并且尽量降低接线杆的电阻,做好对配电线路及变压器的防雷保护,就能够确保整体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孝恩.10kV配电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8(5):176-177.

[2]于彦涛,马志君.配电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对策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6):60.

[3]何基涛.10kV配电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对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2):97.

[4]张又力.探析配电运维生产工作中的主要危险点及预控措施[J].低碳世界,2018(12):57-58.

论文作者:马丽文

论文发表刊物:《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电力配电运维检修工作中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分析马丽文论文_马丽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