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 要】目的:观察术后活动时间与活动方法对降低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方法:将356例在我院行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8例,实验组:术后4-6h撤除砂袋后立即摇高床头<30?C,术侧肘腕关节做较小的伸、屈活动,卧床时间减少至术后24h床上活动。对照组:常规术后平卧或左侧卧位,卧床3-7天,术侧肢体制动。结果: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患者的疼痛舒适度例数相比较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后缩短卧床时间和改变体位早期活动,对降低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卧床时间;体位与活动;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囊袋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709-01
植入性心脏电子装置(Implantable cardiac electronic device,CIED)是一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和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为主要目的的有创疗法,包括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式体内电除颤器(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和心脏再同步化(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装置。ICED合并术后感染是常见且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典型表现为局部炎症改变,包括囊袋红肿、疼痛,严重时皮肤破溃造成移植物外露,甚至危及生命。预防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不仅取决于手术中无菌操作,术后护理也能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我科对CIED术后患者,通过缩短卧床时间和改变术后体位早期活动的方法以降低囊袋感染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进行CIED植入的患者356例,男214例,女142例,年龄26~93(60.6+6.6)岁,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7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8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79例,心肌梗死伴左室射血低下45例,恶性心律失常30例,晕厥合并室速10例,心源性猝死5例,心脏骤停3例,缺血性心肌病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
1.2 植入心脏装置类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人工心脏起搏产品,VVI182例,DDD164例,ICD5例,CRT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基础疾病、植入心脏电子装置种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 植入方法:两组患者在植入CIED术前及术后一周均停用血小板抑制剂、抗凝剂或活血化瘀药物,均采用心内膜起搏,起搏电极置于右心室心尖部和/或右心耳和/或冠状窦远端,测试起搏参数后效果良好,将脉冲发生器植入病人胸前皮下组织与胸大肌浅筋膜表面间的囊袋中[2],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治疗,观察并记录切口肿胀、患者发热、脓性渗出物出现的例数及患者的舒适度情况,出院回访至术后3个月。
1.4 术后卧位及活动方法:实验组术前予以饮食、卧位指导,练习床上排尿,加强心理护理。术毕返回病房给予心电监护,平卧4-6h后撤除砂袋摇高床头<30度或左侧卧位,腰臀部垫软枕,术侧肘腕关节可做较小的伸、屈活动,肩关节勿用力外展或上举,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若患者无胸闷、气促,术后12-24h可取半卧位,勿用力向前弯腰或术侧上肢用力外展。24h后可床上活动,术侧上肢及肩关节可做前后运动,勿用力及抬举过高。3天后可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肘、肩关节的伸屈、内旋及轻度提肩动作,避免单独活动,以防跌倒。5天后可适量增加活动幅度,循序渐进。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术后绝对卧床3-7天,限于平卧或左侧卧位,术侧肩关节制动以防起搏电极移位[3]。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CIED在达到治疗目的同时,严重并发症特别是术后感染也越来越多,若处理不及时不仅影响起搏器功能,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增加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和经济费用。常规护理方法卧床时间较长,易导致肢体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4]。实践证明,早期活动和改变术后卧位与电极脱位或断裂无明显相关,这种舒适卧位既可促使电极与心内膜尽快粘连、融合,又可以减少张力利于切口愈合,降低术后囊袋感染,有效降低长期卧床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
通过缩短卧床时间和改变体位早期活动这一有效护理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囊袋感染的发生,而且根据患者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其能有效配合治疗与护理,更好的达到护患沟通。患者掌握了疾病健康保健知识,一方面消除了不良因素干扰以正确积极心态面对以后的生活,另一方面患者了解防范措施可对异常情况做出基本辨识预防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腾中华,查道刚,屠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非心脏并发症原因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2B):420-421
[2]陈新,孙瑞龙,王方正.临床心电心理学和心脏起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21-829
[3]宋葆云,杨巧芳.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7):59-60
[4]黄素英.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95-796
通讯作者:
李东冬
论文作者:吴婷,李东冬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心脏论文; 装置论文; 起搏器论文; 方法论文; 肩关节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9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