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和《尔雅诂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尔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尔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分类综合词典。它成书于战国时期,在世界语言学史上它是这类词典中最早的。古代希腊很早就对荷马的史诗进行研究,在史诗原文的后面附有简单的注释,但是却没有出现将这些训诂资料汇集而成的专书:古印度《长寿字库》类似我国的《尔雅》,它成书在公元二世纪,比《尔雅》晚了几百年。
《尔雅》的收词,除了语文性的词语外,还有不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艺科学的词语,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重视。早在汉文帝时候,就设置有《尔雅》博士。在经书作为人们学习的主要典籍的时代,《尔雅》更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书。或者说是“五经之故训”,或者说是“以释六艺之旨”,都是强调它在读经方面的作用。其实《尔雅》的作用并不仅在于解经,它对了解古代语言,探讨古代社会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国古代以农立国,在今天,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与生物有密切的关系,《尔雅》里面的《释草》、《释木》、《释鸟》、《释兽》、《释虫》、《释鱼》、《释畜》各篇都与生物有关。如果再加上《释器》、《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各篇,其中与农业有关的条目会更多。两两相加,条目将超过半数。从这个意义讲,《尔雅》与古代国计民生的关系应当充分肯定。
二
早在汉代,《尔雅》就有了注本。晋朝郭璞所写的《尔雅注序》里面称:“虽注者十馀,然犹未详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今天群书徵引的不过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等五家,可见有很多古注已经佚亡了。郭璞《尔雅注》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有了自己的看法,他批评孙炎“字别为义”,把联绵字拆开来讲,又多次引用樊光的说法,这部书成为当时注《尔雅》的权威性著作,书一问世,其它旧注相继散失。南朝陈陆德明撰《经典释文》就是以郭注为底本。宋人邢昺疏《尔雅》,也以郭注为主。
陆德明《经典释文》论及郭璞以后注《尔雅》的各家说:“梁有沈旋,集众家之注。陈博士施乾、国子祭酒谢峤、舍人顾野王,并撰音。”这些著作的全貌今天已经看不见了,《经典释文》里面还略有徵引。唐五代治《尔雅》的有裴瑜《尔雅注》、孙炎《尔雅义疏》,都没有流传下来。
宋人研究《尔雅》的书,邢昺《尔雅疏》虽然被列入《十三经注疏》,但是总体质量不高,前人早有论及。陆佃《尔雅新义》、郑樵《尔雅注》是这个时期比较好的著作,值得一提。元明两代,治《尔雅》的不多,朱彝尊《经义考》、谢启昆《小学考》著录的仅有几家。
清代是我国语言文字之学全面发展的时期,《尔雅》一书备受重视。全面整理这部书的当推邵晋涵的《尔雅正义》、郝懿行的《尔雅义疏》,而研究《尔雅》某一方面可以名家的也不少。其校勘经文、郭注、邢疏的则有卢文弨的《尔雅音义考正》、彭元瑞的《尔雅石经考文提要》、阮元的《尔雅注疏校勘记》、张宗泰的《尔雅注疏本正误》、刘光蕡的《尔雅注疏校勘记札记》等;至于以《说文》为本,正《尔雅》之俗字,则有戴震的《尔雅文字考》、钱玷的《尔雅古义》、江藩的《尔雅小笺》、严元照的《尔雅匡名》、王树柟的《郭氏尔雅订经》等,其中严氏之书考论《尔雅》异文最详,王氏之书以陆德明《释文》考正郭本之旧,也时有精义。
郭注采用不知盖阙的办法,全书有一百四十二条标出“未详”或“未闻”。宋代邢昺作疏,补充解释了十条,其余仍付阙如,可见解释这些“未详”或“未闻”的难度之大。翟灏有《尔雅补郭》,专门解释这些条目;补正郭注的著作则有戴蓥的《尔雅郭注补正》,潘衍桐的《尔雅正郭》。
辑录汉唐《尔雅》旧注是清人致力《雅》学的一个方面。余萧客的《古经解钩沉》卷二十八至卷三十收录《尔雅》旧注。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的《经编》设《尔雅》一类,收集汉唐佚亡的旧注达三十种。些外还有臧庸的《尔雅汉注》、黄奭的《尔雅古义》、叶蕙心的《尔雅古注斠》等。
清人喜作读书笔记,以笔记形式来注《尔雅》的非常之多。如王引之的《经义述闻》、洪颐煊的《读书丛录》、俞樾的《群经平义》、武亿的《经读考异》、于鬯的《香草校书》里面都有校读《尔雅》的文字,而《学古堂日记》中更有多种《读尔雅日记》。
如果以《尔雅》中某一篇或某几篇作为研治对象,则有钱坫的《尔雅释地四篇注》、黄世荣的《尔雅释言集解后案》、刘师培的《尔雅虫名今释》等。至于宋翔凤的《尔雅释服》、高润生的《尔雅谷名考》、程瑶田的《释宫小记》、《释草小记》、《释虫小记》,虽然不尽关《尔雅》,但是对于研究《尔雅》相应篇目也大有好处。
本世纪以来,研究《尔雅》学者辈出。发明《尔雅》体例的专书,首推陈玉澍的《尔雅释例》。王国维的《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则是专门讨论《尔雅》中动植物各篇条例的。黄侃的《尔雅略说》,对《尔雅》一书作了系统地评价,后出转精,是初学和研究《尔雅》较好的参考书。黄氏不满意郝懿行的《义疏》,曾经打算编一本新疏,在自己的《尔雅义疏》上面写了不少批语,朱墨灿然,胜义纷陈,原稿藏武汉大学图书馆,八十年代其族侄黄焯教授将它录出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名《尔雅音训》。
尹桐杨的《尔雅义证》,用当时通行的学科分类将《尔雅》的十九篇分为八部,即《释诂》、《释言》、《释训》为文学之部,《释亲》为亲属之部,《释宫》为建筑之部,《释器》为理化之部,《释乐》为音乐之部,《释天》为天文之部,《释地》、《释丘》、《释山》、《释水》为地理之部,《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为博物之部。这是为适应当时教学需要而改编的教科书,解释词义,引证出处,都通俗易懂。
周祖谟的《尔雅校笺》,以南宋监本郭璞注本为底本,以南宋刊十行本和其他资料校雠《尔雅》正文及郭注文字,后出转精,是目前可以利用的好本子。
胡元玉的《雅学考》和周祖谟的《雅学考拟目》则是收录《尔雅》及雅学书目的。
朱祖延教授在主持编完《汉语大字典》后,就领导湖北大学古籍研究所诸先生从事《尔雅诂林》的编纂工作,从拟订编写原则、组织收集资料,到动员力量,费心不少,而具体指导编写,其艰苦之情更可以想见。
三
这部《诂林》有几大优点。
首先是收罗宏富。编纂诂林之类的著作,收录完备与否是衡量书质量的一重要标准。胡元玉和周祖谟《拟目》所著录的雅学著作,这部《诂林》差不多都全数收录。《拟目》发表于1936年,取它和《诂林》的书目相较,不难发现,《诂林》收录的书要多得多,全书收录的著作达九十多种。
如郭璞的《尔雅图赞》,《拟目》只有严可均辑本一种,《诂林》除了严辑之外,还收录了王谟《汉魏遗书钞》本和钱熙祚补本(《指海》本)。
其刊布于1936年以前的著作,《拟目》没有著录而《诂林》有所收录的有以下一些。
吴浩《尔雅义疑》,四库全书本。
李雱《读雅笔记》,嘉庆甲子年赐锦堂刊本。
姚正父《尔雅启蒙》,咸丰刊本。
陶方琦《尔雅古注斠补》,汉孳室遗书抄本。
李曾白《尔雅旧注考证》,李滋然补刊本。
尹桐杨《尔雅义证》,民国三年(1914)衡阳学社石印本。
黄世荣《尔雅释言集解后案》,民国四年(1915)文惠全书本。
许森《尔雅郑注稽存》,民国二十一年石印本。
《学古堂日记》里面的《读尔雅日记》,《拟目》只收列了四家,《诂林》则在四家之外又多收了汤咸、杨赓元、王颂清三家。
清人校读群书所写的札记之类的著作《拟目》所收非常有限,而《诂林》收录之类著作不少,特别是从研究《十三经》的著作收录更多。如:
沈廷芳《十三经注疏正字·尔雅》,四库全书本。
龚元玠《十三经客难·尔雅》,嘉庆二十三年刊本。
洪颐煊《读书丛录·尔雅》,道光元年刊本。
刘椿《群经蠡管·尔雅》,道光戊子年敬信斋刻本。
赵履和《十三经考异摘要·尔雅》,咸丰十年刊本。
俞樾《群经平义·尔雅》,同治十一年刻本。
吴修佑《十三经旧学加商·尔雅》
汪文台《十三经书疏校勘记识语·尔雅》,光绪三年江西书局刊本。
万希槐《十三经证异·尔雅》,民国十二年湖北官书处印本。
此处,有两种稿本是《拟目》没有收的。
冯登府《尔雅古义补》
董桂新《尔雅古注合存》
刊于1936年而《拟目》所没有收的。
朱学聃《尔雅诤郭》民国二十五年(1936)印本。
汪柏年《尔雅补释》民国二十五年苏州文新影印书馆铅印。
至于1936年以后出版的有关《尔雅》的书籍,《诂林》收录的还有以下一些。
刘师培《尔雅虫名今释》,《刘中叔先生遗书》
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上海图书馆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黄侃《尔雅音训》,上海古籍出版社。
于鬯《香草校书》,中华书局,1984年。
择本精审是《诂林》的又一特点。当前印刷技术日趋先进,善本孤本可以一变而为千百万身。《诂林》采用影印的办法,只要版本选择好了,印出来的书在书品方面就能够胜人一筹。因此在版本的选择上下了更多的功夫。
如果仅有一种本子,在版本上没有什么选择的馀地,只能够采用那唯一的本子。《诂林》里面收录的不少是这类本子。
但是也有一些著作,不只一种本子,特别是一些常见书,它的版本非常多,那就要在选择版本方面下一番功夫了。《诂林》在这方面花了很大力气。
如书中首列经文和郭注用南宋蜀大字本,没有用单经本,因为单经无注本只有唐石经本和敦煌残卷,唐石经本在刻石时由玄度任校官,校字多乖师法,唐以后又经后人改补,更失其真,错讹不少,不可尽信。被伯希和窃去的敦煌残卷,编号为P3719,仅存《释诂》的“遘, 逢也”到《释训》的“委委、他他,美也”,不到全书的十分之一。无法采用,所以选用了经注本。而郭璞注本可称为善本的就不少。如
南宋刊十行本,影印入《四部丛刊》初编。
南宋监本,故宫博物馆影印《天禄琳琅丛书》第一集。
宋蜀大字本,《古逸丛书》
元刊巾箱本。
元雪窗书院刊本。
明吴元恭刊仿宋本。《诂林》在众多的本子中选用了南宋蜀大字本,这个本子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认为是元版之祖,黎庶昌辑《古逸丛书》则认为此版为蜀本真面,最为可贵。选择这个本子作为经注的代表最为恰当。
此外邵晋涵《尔雅正义》不用清经解本,而用乾隆戊申馀姚邵氏家塾本;郝懿行《尔雅义疏》也不用清经解本,而用较早刊印的咸丰三年刊本。都是经过认真考虑的。
清经解和续清经解是常见易得之书,但它刊刻时有讹误,《诂林》对此采用很少。除了前面举的两种外,俞樾的《群经平义·尔雅》,采用的是同治十一年刊本,严元照《尔雅匡名》,采用广雅书局本,都没有用续清经解本。但是冯登府的《十三经诂答问·尔雅》仅见续清经解收录,那就不得不采用续清经解本了。
清人刘玉麐曾有《尔雅疏校本》,未见刊行,广雅书局曾从校本里面选择有发明的条目录为《尔雅补注残本》一卷,刊行问世。刘氏校本后来为赵撝叔所得,又将书中的批语录出名为《尔雅校议》,汪大均刻入《食旧堂丛书》中。两本互有不同。《诂林》将这两种本子都收录了,所采用的就是上面提到的本子。而《尔雅补注残本》还有一种《功顺堂丛书》本,因为它是根据广雅书局刻本来的就没有采用。
编排得当是《诂林》的又一特点。《诂林》收录雅学著作九十多种,如前面提到的,这九十多种著作的情况并不一样,采用什么方式将这些著作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让读者阅读和使用的时候能够有章可循,这是编纂诂林一类著作的一个新课题。作者在这方面独具匠心,根据书的内容,作了一定的分类和归类。正如“纂例”所说;这部书以经文条目为纲,以诸家训释为目,分条纂义,排比众说。“首列经文郭注、次邢疏、次古注(辑佚)、次补注、次札记、次校勘、次音释,以类相从,附图于末。”这是利用时需要掌握的要领。掌握了这个要领,使用这部书就一定能够得心应手。
《诂林》全书十六开本六巨册。页数超过五千,字数数百万,前五册为《尔雅》正文及各家疏释,最后一册为序跋及诸家评论,煌煌巨制,蔚为壮观。
近百年来,人事变迁,众多研究《尔雅》的著作,在京沪等地图书馆和老的高校里面还可以见到一些外,新建院校和一些地方图书馆很难有这些藏书。而几十年来重印古籍也没有印出几种,给学习和使用这些著作的人带来很大的不便。朱祖延教授组织力量把它们汇集到一起,编成《诂林》,治《尔雅》者能够有此一部,可以免去东西搜求之苦,给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确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