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_张春杰

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_张春杰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24例儿童抽动障碍患者临床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短暂抽动障碍2例,慢性抽动障碍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17例。经治疗显效13例,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66%。结论:通过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改善行为、减少焦虑,不伤害自己或他人。改善精细运动协调性,改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儿童;抽动障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3-0208-02

抽动障碍是指发生在儿童时期的不自主运动或运动障碍。抽动的特征是身体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如眨眼、皱额、歪嘴、摇头、耸肩或肢体运动抽动等,通常可伴有发声抽动、情绪障碍、强迫症状或注意力不集中及多动行为。抽动病程可呈短暂或慢性的,甚至持续终生。经过实施上述护理措施,护理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护理目标是否达到。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儿童抽动障碍患者24例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儿童抽动障碍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9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6年。均符合精神病学会关于抽动障碍的诊断标准。短暂抽动障碍2例,慢性抽动障碍5例,抽动-秽语综合征17例。面部抽动12例,头颈肩部抽动10例,上肢抽动2例,伴发声性抽动6例,情绪不稳定3例,焦虑情绪2例,模信动作1例,脾气暴躁2例。

1.2 方法

改善周围环境,消除紧张因素,对于有精神因素者,首先要解除精神矛盾或紧张因素,如属于客观上可以解决的应予以解决;无法解决的因素,则应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儿分析精神诱因。平时应适当安排患儿日常的作息制度和活动内容,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和紧张疲劳,开展韵律性体育活动锻炼[1]。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习惯训练等,有助于病情恢复。帮助患儿的家属和老师理解该疾病性质,取得其支持和帮助。良好的社会支持、正确对待患儿、消除心理的干扰,对促进康复有重大意义。氟哌啶醇为首选药物,控制抽动症效果明显。60%~90%的患儿有效,但患儿用药过程中可产生瞌睡、静坐不能、锥体外系反应、认知迟钝等副作用,而影响学习及服药。剂量不宜过大,宜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匹莫齐特(哌迷清)一种选择性中枢多巴胺拮抗剂。近年来,临床用以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与副作用和氟哌啶醇相近似,这2种药均可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匹莫齐特对心脏的副作用更为常见。因此,应做心电图监测。硫必利(泰必利)本品疗效不及氟哌啶醇,但副作用轻。总有效率约为75%。大多数病例的疗效出现于1~2周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护理

2.1 安全和生活护理

患儿应在轻松、和睦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避免对症状的负向暗示,以利于减少抽动。对严重连续不断发生抽动或由于抽动造成躯体损伤的患儿,需专人护理。除保证充分的休息,营养和水分外,可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范损伤。

2.2 消除自卑感

帮助患儿分析其产生自卑的原因,与其共同的评价一下自己,使患儿认识到自卑的根源;并将其情况与家属、学校沟通,使家庭、老师、同学了解患儿的病情,给予同情、谅解和帮助。

2.3 遵照医嘱用药,注意观察和处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2.4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协助消除各种紧张因素。及时纠正不良习惯,如眨眼、摇头或扭颈,以免发展成习惯性动作。

2.5 保证安全

由于患儿的症状性质决定了患儿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患儿的抽动行为不仅对自身有破坏性的损伤,而且,对他人也会引起伤害。因此护理人员首先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表现,必要时专人护理,控制其活动范围[2]。并注意活动的空间,有无危险因素的存在。还要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当患儿出现自伤或伤人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制止。当患儿秽语伤人,他人不理解而与患儿发生冲突时,在制止的同时要向他人进行解释劝导,避免意外冲突的发生。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改变环境,可以缓解患儿激越的情绪。若患儿有不可控制的严重自伤行为时,要给予暂时的保护,以保证患儿的安全。

2.6 心理护理

患儿的抽动症状会不同程度造成其面部、躯体的极度扭曲,各种怪样百出,会遭到周围人们的不理解,甚至讨厌、耻笑或指责,而导致患儿的自卑心理。作为护理人员首先对患儿表示同情和尊重,决不能嘲笑,更不能态度生硬,怒斥、指责患儿,要热情主动地与他们接触,取得患儿的信任,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儿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特别是节奏感强的韵律性的体育活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或者是患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减轻患儿的抽动症状,忘掉不愉快的事情[3]。与此同时也要向周围人群讲解疾病的性质,争取他人的理解,消除患儿的自卑心理,恢复患儿正常的自我形象。

2.7 康复的护理

协助患儿安排好学习计划,鼓励边服药治疗边参加学习和各种文体活动;避免因家庭环境单调,缺乏同龄儿童之间的活动,也缺乏约束的条件,从而产生娇惯、任性、自我中心或自暴自弃,形成孤僻、不合群的个性。

2.8 健康教育

重视儿童保健,预防各种感染、中毒、脑外伤等疾病是减少抽动发生或防止抽动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强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科普知识教育,特别是成人的正确态度,可以避免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和情绪的恶化;可以取得他们对治疗的支持与帮助;这对消除患儿心理困扰、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3.讨论

评价每个护理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如有无感染的发生,有无出现自伤和伤人,有无自卑心理的表现等等。针对某一未解决的护理问题,要动态地评价所制定护理措施是否有效,若措施效果不佳,应及时修改,并观察其疗效[4]。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及心理护理,患儿不会出现自伤和伤害他人的现象或不会造成后果。在药物治疗的帮助下,通过注意力的训练,患儿的抽动症状会得到缓解,不会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解除自卑心理。

【参考文献】

[1]李淑芹姜云利.抽动症的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12):71-72.

[2]章迎儿,倪龙娟,杨素红.行为弱化结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46-47.

[3]田素英,范继美.家庭护理干预对抽动症患儿疗效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8.(23):2092-2093

[4]邱惠仙,周克英.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临床应用效果探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3):322-323.

论文作者:张春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论文_张春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