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下)_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下)_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历史性转变和发展(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性论文,发展战略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四、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战略的重大调整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洞察和科学分析新的国际形势,在总结国际共运历史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了我们党对外工作的战略方针和政策,为逐渐形成有别于传统 战略的新战略在理论上和政策策略上准备了条件。

首先,邓小平在深刻洞察和科学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从时代高度和人类历史发展 总趋势上,作出了不同于传统理念的科学判断,为提出新的战略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共产党人认为现在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其基本特征是 “战争与革命”。80年代初邓小平根据世界的新情况和新变化,改变了世界战争不可避 免而且迫在眉睫的看法,为我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提供了带全 局性的战略判断。80年代中期,他进一步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带全球性的 两大战略问题”,为扭转传统的“战争与革命”的传统观念,认识和及时把握“和平与 发展”的新主题,提供了理论依据。90年代初苏东国家发生剧变,邓小平又从另一角度 对时代问题提出了重要论断。他强调:“社会主义经过长过程的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 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383)。这一 论断揭示了当前“时代的本质”,即当今的时代,本质上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的时代”。这样,邓小平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既及时准确地把握了“时代主题 ”的转换,又深刻揭示了“时代的本质”,对当前时代做出了完整的科学判断。如果将 这两方面的判断联系起来、结合起来,人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大的历史时代没有改 变,当前的“时代本质”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但时代的“阶 段性主题”已不是“战争与革命”,而是“和平与发展”了。这就为我们党既坚持历史 发展的大方向又抓住抓好当前阶段的主题,正确制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策略提 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邓小平为消除国际共运“大论战”的影响,恢复我们党与其他党的关系,提出 了正确的方针和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迈出了调整对外战略的步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外国共产党领导人时,明确地提出了“ 过去的争论—风吹”、“向前看”、“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主张。1980年他对意大 利共产党总书记贝林格说:“过去吵架,没关系,统统作废,一起烧掉。”“我要说三 句话:一是过去的一切一风吹;二是当时有些问题我们看得不清楚,甚至有错误;三是 我们双方统统向前看。”(《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53页)邓小平这一态度得到了外国党 的积极赞同和响应。同时,在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正确处理党 与党关系的正确原则,即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 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关系。此外,在新时期一再强调,在国际交往中不要计较意识形态 的差异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要有战略眼光,着眼于长远和大局,寻求共同利益,谋求合 作和共同发展。根据邓小平的这些思想,我们党调整了对外交往方针,实行“超越意识 形态差异谋求合作”的方针,不仅同共产党,而且同社会党、民族主义政党,以及世界 上一切愿意同我友好合作的政党发展关系,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对外关系的发展开创了崭 新的局面。

根据邓小平的战略思想和有关论述,党的对外工作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一是对外 工作的目标转变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促进我国同各国国 家关系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二是党的对外交往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为前 提,不以意识形态论亲疏,而遵循超越意识形态分歧、求同存异、谋求合作的方针;三 是党的交往对象,从只同共产党联系转向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普遍交往;四是与外国党 发展关系,均以“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和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关系四 项原则为基础;五是党际交往与合作注入了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内容。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对外工作遵循上述原则和方针,致力于长期、稳定、深 入地发展同世界上一切愿意与我党交往的政党,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谋求 各国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正是由于我们党早已调整了对外工作方针,在苏东剧变后社会 主义处于低潮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没有因此而出现萎缩,反而路子越走越 宽,形势越来越好。迄今,我们党已同世界上14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不同类型的政 党和组织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和交往,形成了以各国各类执政党、参政党、合法在野 党为对象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党际交往的新局面。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朋友遍天 下。党的对外交往,已成为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独立自主、完 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 发展新型的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 已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和带根本性的变化。

再次,在国家关系上,邓小平调整了“战争与革命”年代的“支援世界革命”的战略 目标,确立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对外战略目标。传统的 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认为,先胜利的国家是推动世界革命的根据地,必须支持和援助被压 迫国家和人民的斗争。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必须对这一战略进行调 整。这不仅是因为世界不具备革命形势,而且是因为这种对外政策和战略不利于社会主 义国家改善和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因此必须进行调整。

70年代末以来,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在总结国际共运正反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逐步调整了过去的国际战略。1981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客人时强调要澄清的一个观 点,就是有人认为“中国政府信奉的意识形态旨在摧毁类似美国这样的政府”。邓小平 郑重地指出:“这样的观点至少不是八十年代的观点,也不是七十年代的观点,而是恢 复了六十年代以前的观点”(《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78页)。邓小平的这番话,说明中 国观察世界的角度和以此为根据所采取的国际战略,在60年代以前、70年代、80年代是 不同的。60年代以前,我们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将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 帝国主义阵营,广大的“中间地带”国家是双方争取和争夺的对象,而当时的中国采取 了“一边倒”即倒向苏联一边的方针。60年代国际共运分裂,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 受极“左”思潮影响,认为现在是“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 的时代”,进一步实行“打倒帝修反”的国际战略。70年代,中国根据毛泽东“三个世 界”理论,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三部分,团结“第三世界”、争取“第二世界”、集中 反对两霸。后来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更具进攻性,又采取了集中打击苏霸的“一条线”战 略。新时期我们党的国际战略,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已陆续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五、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战略的基本特点

如果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这条新战略同传统的国际战略相比较,不难看出已发生 了历史性的重大转变。新战略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国际战略,是和平与 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在新历 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第一,新的发展战略不再是推行“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中心、一个阶段”的战 略,而是强调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使社会 主义丰富多彩各具民族特色的战略。

社会主义传统的发展战略强调社会主义的“国际性”,而未能强调它首先是在一国范 围内进行的、并要由本国的党和人民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完成的事业,因而必然具有“民 族性”。传统战略强调的是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而未能重视各国无产阶级都 是在一定地域和民族范围内生活而必然具有的不同的“民族利益”。传统战略强调的是 国际无产阶级行动上的“统一性”,从而忽视各国因具体国情的不同而必须拥有的“独 立自主性”。传统战略强调的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因而忽视了 它的“阶段性和长期曲折性”。

自20世纪60年代国际共运分裂以来,各党独立自主的倾向明显增强。苏联解体后,各 社会主义国家更强调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建设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搞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越南和古巴也强调其本国“特色”;朝鲜搞的是 “朝鲜式的社会主义”或“主体社会主义”;老挝认为还不具备搞社会主义的条件,现 在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其方向是走向社会主义。总之,各国党在对本国发展阶 段的认识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方法上,由于强调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纠正了 过去“左”的错误和估计,而使世界社会主义变得多种多样、各具民族特色了。这表明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走上了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进一步民族化的道路。

邓小平说:“我们历来主张世界各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认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 中心,不可能有中心。我们也不赞成搞什么‘大家庭’,独立自主才真正体现了马克思 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1页)他还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只有根据自己 的特点来决定自己的道路和走这条道路的方式,这就是独立自主。”“我们最根本的一 条经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 的特点制定本国的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邓小平思想年谱》第246、255页)各 国党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二,新的发展战略不再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看成是“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 ,而强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从根本上扭转了“超越 阶段、急于求成”的倾向。

传统战略长期存在着急于求成的思想,用心虽然是好的,但欲速不达,后果非常严重 。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其根源在于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估计不足,急于拯救无产阶级 和劳苦大众于“水深火热”之中。恩格斯晚年虽然对此作了反思,但列宁在十月革命胜 利后又对形势作了过于乐观的估计,他甚至乐观地预言当时的那一代年轻人将在共产主 义制度下生活。斯大林1936年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1939年就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赫 鲁晓夫更吹嘘1980年就可在苏联建成共产主义。中国在1958年搞“大跃进”,也出现过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总之,国际共运中长期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认为很快 就可实现共产主义,而把世界革命看成是一个比较短暂的突进过程。

但是邓小平与此不同,他一方面肯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是“不 可逆转”的,另一方面又强调其“道路是曲折的”。1978年他在会见外宾时说:“资本 主义要消灭,这是一个很长期的斗争。各国的发展阶段不同,消灭资本主义,建立共产 主义,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邓小平思想年谱》第73页)。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 长期性,他在《南方谈话》中用了几个“时间概念”来说明,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一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改革,要“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 更加定型的制度”恐怕还要“三十年的时间”;二是“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 家”,如果从建国算起,要“用一百年时间”;三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 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 以轻心。”至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代替资本主义,所需要的时间就将会更长。

第三,新的发展战略不只是注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矛盾和斗争的一面,而同时重 视其继承、借鉴和合作的一面,实行对外开放,与资本主义既斗争又合作,实行“利用 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

资本主义虽不是人间天堂,它终将被社会主义代替,但它还有较强的生命力,不可能 迅速崩溃,“一球两制”将是相当长的历史现象。既然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很长 的时间,那么不言而喻,我们就必须有同资本主义“长期打交道”的思想准备。在这个 问题上,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处理 好同资本主义,特别是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要有长期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 主义的战略思想。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提出:“我们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意识 形态不同,但是两国政府都意识到,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和平的利益要求我们从国际 形势的全局、用长远的战略观点来看待两国关系。”(《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10页)这 表明他把搞好中美关系提到了“长远战略”的高度,而不是权宜之计。1991年邓小平在 《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 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 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 卷第373页)这又提出了要大胆学习借鉴资本主义一切先进的东西的问题。不能认为这是 权宜之计,它实际上是从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 的战略思想出发的。总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要长期相处,就必须全面地认识和对待 资本主义,既要抵制资本主义腐朽落后的东西,并对其“西化”、“分化”的图谋保持 警惕,又要大胆地学习借鉴其一切先进的和进步的东西。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必须大胆 ,但又不能照抄照搬,更不能搞全盘“西化”。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处理好同资本主义特 别是同发达资本主义既矛盾斗争又借鉴合作的关系,坚持以“两手对两手”。

第四,新的发展战略既坚持了人类思想,又不再将“推翻世界资本主义”作为社会主 义国家的战略目标,而强调要集中精力发展自己,靠成功的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 资本主义”,以促进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总要有优越性。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要靠发展生产力。贫穷 、生产力落后,有什么优越性?”(《邓小平思想年谱》第283—284)“社会主义阶段的 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 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 活。”(《邓小平思想年谱》第288页)“我们现在真正要做的就是通过改革加快发展生 产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用我们的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用两代人、三代 人、甚至四代人来实现这个目标。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真正用事实理直气壮地说社 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6页)下个世纪中国发展起来了 ,“只有到那时我们才可以大胆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讲这 个话,我们只能说,社会主义总的来说比资本主义优越,但要靠我们的发展来证明这一 点。我们要做的事就是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邓小平思想年谱》第370页) “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 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 资本主义好。”(《邓小平思想年谱》第416页)

邓小平的上述思想反映了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社会主 义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将在相当长时间内主 要不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增加,而主要表现在“点”的繁荣和“质”的提高,即 中国等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用自己成功的实例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 资本主义,以推动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复兴。

第五,新的发展战略不再强调原来那种“国际性”,也不搞原来那种“国际联合”, 但并未否定社会主义事业的国际性,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 相统一的原则,实行永不称霸,广交朋友,同世界广泛友好的战略。国际主义在不同情 况和形势下本应采取不同的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新形势下,邓小平强调中国不称 霸、不当头,这本身就是国际主义的一种体现。1979年他在会见外宾时说:“在国际上 永远实行国际主义,不搞霸权主义。我们希望若干年后,在下个世纪不长的时间,作为 社会主义的、比较富裕的中国,能够对人类特别是第三世界,尽到符合我们自己身份的 国际主义义务。”(《邓小平思想年谱》第134页)邓小平在这里是将“实行国际主义” 与“不搞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其次,邓小平强调要埋头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才 能尽到中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他指出,到下世纪中叶中国真正发展起来了,不但是给占 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 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邓小平在这里是将“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的前途 ”联系起来考虑的,这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在苏联东欧国家 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的情况下,邓小平强调中国要韬光养晦,埋 头苦干,不扛大旗、不当头,真正扎扎实实地抓好经济建设,并坚定不移地指出:“只 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这都是从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 相统一的立场看问题的。今天,有5000年文明史、6000多万共产党员、12亿人口的中国 ,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并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本身就是最大最好的国际主义。

六、新战略在新世纪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邓小平提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的新战略,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以“三个代表”为中心的一系列新思想,在新的形势下进 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新战略。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全面总结我们党80年奋斗 的基本经验,深刻阐述“三个代表”科学内涵的同时,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的国际战略。讲话指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 时代的潮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同世界上一切爱好 和平与自由的人民一道,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 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我们将继续同各国 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而努力。江泽民同志这番讲话,言简 意赅地阐述了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和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作为 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国际战略实质上也是社会主义的国际战略。这条战略 ,是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战 略,是在新的世纪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所谓“新发展”,新就新在:

第一,既没丢“老祖宗”,又讲了言简意赅的新话。长期以来,在什么是共产主义、 如何实现共产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存在着超越阶段急 于求成以及某些不切实际的空想,这篇讲话坚定地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 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 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简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现在,我们对 这个问题的认识要全面和深刻得多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级阶段。这 就为正确制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实事求是的认识依据。

第二,以更开阔的“世界眼光”来看待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讲话不是孤立地 看待社会主义的发展,而是将社会主义放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谋求发展 。强调不仅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认识,而且要不断深 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这就为社会主义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全面认识 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新趋势,提 供了更广泛的理论基础。

第三,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上提出了新思路。讲话既坚定地指出人类社会“ 必然走向”共产主义,又跳出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共戴天的传统思想束缚,明确提 出了“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当然也包括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不同的社 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的新思 路。这就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一球两制”将长期存在的世界上,正确处理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国家关系提供了总的指导原则和方针。

第四,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同人类文明、时代潮流、世界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 。强调社会主义中国没有脱离人类前途命运的特殊战略目标,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是“ 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而努力”。社会主义国际 战略与“时代潮流”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是新的历史条件下 坚持更广泛的、真正的国际主义的具体体现。这种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同人类文 明、时代潮流、世界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正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 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的规律性,更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 ,是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在新世纪的伟大创新。

标签:;  ;  ;  ;  ;  ;  ;  ;  ;  ;  ;  ;  ;  ;  ;  ;  ;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下)_邓小平南方谈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