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集团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28
摘要:对矿山进行地质环境维护与治理是当前人们进行矿山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地质环境的保护能够防止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现有环境所产生的破坏,使矿山所在的区域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在实现矿产众多资源合理性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对众多生态环境和土壤资源实现优质保护。本文主要对当前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原则分析,并提出可以提升地质环境科学治理程度的措施,以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为科学性的矿产开采行为。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推动了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因矿山开采导致地质环境破坏问题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因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与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如何实现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达到该目的,必须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贯彻,加强矿山自然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从全面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用出发,统筹安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达到生态环境恢复、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4 个方面:其一,矿山开采对植被、水土、景观环境的破坏性较大,给环境防治工作带来巨大难度,尤其是开采区的岩面裸露在外,废渣随处堆积,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问题的加剧,加之大量淤泥的塞积,使土地丧失基本的涵养作用;其二,矿山开采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安全隐患较多,例如一些不合规范的开采活动致使边坡不稳固,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安全事故;其三,在实际矿山开采项目中经常出现单位或企业对于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专项资金的欠缺,当危害结果产生时,未留有充足的资金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使得其恢复效果也不尽人意;其四,矿山开采过程中容易形成土地的侵占和破坏问题,采石施工一般都需要相应的碎石场和尾矿堆放区作为配套场所,这种土地需求也会造成耕地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2.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原则
2.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勘察开采矿产资源活动中,需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事前防止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重点,以此对矿山地质环境出现的新问题加以遏制,并对已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积极治理与恢复,确保最大限度降低矿产资源开采中出现的地质环境破坏情况。
2.2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应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协调性,将传统粗放开采方式进行有效转变。不仅要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合理性、有序性,还要在矿产资源开发的前提下,对矿山地质环境加以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根据矿区所在地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及矿山地质存有的环境问题,进行治理目标的合理制定,应将工作重点突出,做好重点治理工作,并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充分结合,确保其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水平的措施
3.1加群环境评估,加快矿区工程改造建设关系着生态环境发展,是我国未来战略规划与发展中心,对区域环境改良具有实质性意义。矿山改造是地区主要生态工程之一,结合实地灾害评估展开整治工作,有助于提升矿山地质施工的改造成效。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做好环境评价与模型构建工作,为环境改造提供实质性意见。矿山地质是生态规划改造区域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环境,其在生态改造中要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模型。
3.2政府要与相关企业一同引进新的技术工艺,通过治理手段与治理方式创新,结合当地矿山环境的不同地质情况进行分类评估,从而根据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结果,制定专业的整治方案。对于具有不同特点的地质灾害,应该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源以及实际的危害性和评估治理方案的可行性,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相关治理经验,更要通过不断摸索,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技术方案。
3.3开采环节中贯彻生态保护理念,对矿山资源进行开采,树立以环境保护为主要的原则。各地在进行矿山资源勘查和开采的时候,应该以生态保护作为生产主线,进行各个环节的实施。要改变以往传统对资源进行开采过程中,所采用的粗放性质开采方式,应该以适应当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资源开发。这样能够减少在开发过程中,对资源和地质环境造成破坏的影响。在众多开采环节中,要以保护环境为主要的使用目标和原则,尽可能实现开采前后自然环境不出现较大变化,从源头上进行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同时,应该在具体开采的过程中强调生态治理的理念,以科学先进手段和开采方式对资源进行开采。通过这样的行为和开采手段,可以降低整体开采环节中出现的资源浪费现象,减少地质环境破坏问题。
3.4进行综合指导,矿山生态治理是一项复杂性的工程活动,也是对地方持续化建设的综合性指导。为了解决传统环境保护模式的不足,要坚持综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工程原则,进一步细化环境保护工程施工步骤,对现场治理施工提供正确的指导,保证环境保护施工后期达到预定的环保状态。发挥灾害评估模型的指导意义,对区域地质结构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减小人为因素对区域地质产生的破坏作用,实现矿区环境持续化的可持续发展。
4.总结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扩大化发展,地质环境问题受到了行业的普遍关注,在维持矿山生产方案有序进行前提下,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同时,对地质环境保护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做好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从总体规划、技术创新、人员调配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治理决策。
参考文献
[1]解伟.青海省互助县柏木峡矿山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绿色科技,2016(2):122-126.
[2]谢九敬,彭府华. 复杂多重采空区处理过程微震动态监测分析[J]. 采矿技术,2014(6):72-76.
[3]王联军.矿山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浅谈[J]. 新疆有色金属,2014(Z1):48-49.
[4]张坤.马城铁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4(1):59-65.
论文作者:朱朝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矿山论文; 地质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原则论文; 资源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