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意见识别盈馀管理能力的实证研究&来自上海股市制造业的实证研究_盈余管理论文

有关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能力的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盈余论文,沪市论文,制造业论文,证据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般来讲,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管制的违法行为;二是盈余管理,即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无论是会计造假还是盈余管理,归根结底都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本文利用2000年和2001年沪市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我国审计意见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能力进行实证研究。

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美国会计学家Schipper在其著名的“盈余管理的评论”一文中指出: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有关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领域:一是将总应计利润区分为操纵应计利润和非操纵应计利润;二是对盈余管理的种种情形进行解释。

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一大批有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成果得到了发表,它们集中研究了证券市场特殊监管政策下的盈余管理现象。Aharony(1999)等学者发现中国的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股票时(IPO),存在做大盈余以提高发行价格的现象。陆宇建(2002)利用1993年至2000年A股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ROE与ROA资料,采用管理后盈余分布法,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了避免亏损或为了获得配股权而通过盈余管理将净资产收益率(ROE)维持在略高于0、或者6%、或者10%之上的证据,并提供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的演进而改变的证据。上述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为应付特殊的监管政策普遍进行盈余管理。

有关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也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结论是模糊的。Chen,Chen & Su(2001)以沪、深市1995~1997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审计意见与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揭示出了盈余管理。chen,Su & Zhao(2000)利用沪市1995~1997年的数据,对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审计意见有信息含量,但对于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和其他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注: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类型是无保留意见带说明段、有保留意见、有保留意见带说明段、无法发表意见、否定意见等几种类型审计意见的总称。)市场反应没有显著差异。夏立军等学者(2002)以上市公司2000年度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和监管政策诱导性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注册会计师并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的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令人担忧。王跃堂等人(2001)利用1997年和1998年期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脱钩改制对审计独立性影响。结论表明,脱钩改制前,注册会计师对达线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持否定态度,只是力度不够显著。但脱钩改制后,注册会计师对达线公司的盈余管理不仅视而不见,而且明显对达线公司的审计意见倍加关照。

(二)研究假设

注册会计师作为证券市场上行使经济鉴证功能的独立第三者,其自身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管理知识及实践经验,能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考察,从而有能力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识别出盈余管理,形成质量相对高的审计意见。自然,不可排除注册会计师出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或自身利益而放弃审计准则,甚至于操纵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也不得不权衡审计风险,尤其是管制风险和诉讼风险,因为一家客户的审计失败有时足以给其前途以毁灭性的打击。美国安达信、北京中华等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范例。同时,为维护其行业的信誉、形象乃至于其存在的必要性,审计行业内部也会加强行业自律,从而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事实也表明,独立审计机制作为市场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可靠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即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我国的独立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95年、1996年和1999年分别颁布了三批独立审计准则;1998年和1999年完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脱钩改制,提高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2000年出现的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为证监会、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门机构加强了对独立审计的监管。随着进一步的市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责任与风险意识均得到了提高。因此,有理由相信:进入21世纪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将不断提高。据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如果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不断提高,那么与2000年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相比,2001年的审计意见将更能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即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考虑到Jones模型对行业分类的要求以及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的客观性,选取了2000年和2001年沪市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共有156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两年期间所有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每年39家,共78家,以及随机抽取的相同行业、相同期间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78家配比样本公司。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取自于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上市公司速查手册》,并参照了上市公司相应的年度报告。两年期间抽样公司的年度报告来自于中国证监会网站(http://www.csrc.gov.cn)。

上市公司的行业类型借鉴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提供的分类结果,并对照了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数据的处理使用了SPSS11.5统计软件。

(二)模型的选择和变量说明

1.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选择及变量说明。

国外最常用的盈余管理计量方法是应计利润分离法,即将应计利润分离为非操纵应计利润和操纵应计利润。所谓应计利润是指那些不直接形成当期现金流入或流出,但按照权责发生制和配比性原则应计入当期损益的那些收入和费用。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有四种主要模型以及它们为基础的衍生模型被较为广泛的采用。它们分别是:希利模型(Healy model,1985)、迪安戈模型(De Angelo model,1986)、琼斯模型(Jones model,1991)和行业模型(industry model,Dechow & Sloan,1991)。本文采用由Jones模型衍生出来的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来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其模型如下:

式中,NDA[,t]是第t期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DA[,t]是第t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TA[,t]是第t期的总应计利润,△REV[,t]是第t期收入与第t-1期收入的差额,△RECt是第t期的净应收款项和第t-1期净应收款项的差额,PPEt是第t期期末厂场、设备等总的固定资产价值,A[,t-1]是第t-1期期末总资产,α[,1],α[,2],α[,3]是不同行业、不同年份的特征参数,这些特征参数的估计值根据以下模型及行业数据进行回归取得:

式中,α[,1],α[,2],α[,3]是α[,1],α[,2],α[,3]的OLS估计值;ε[,t]为剩余项,代表各公司总应计利润中的操纵性应计利润部分。其它变量含义与式(1)、式(2)相同。

2.回归分析模型的选择及变量说明。

本文研究过程中,把审计意见类型分成两类:标准无保留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1]审计意见类型变量为一个两分类变量,因此,下文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模型如下:

式中:OP表示审计意见类型,当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取1,否则取0。|DA|为用Jones模型计量出的盈余管理的绝对值,操纵应计利润(DA)表示盈余管理水平,既反映了操纵程度,又显示了操纵的方式:是虚报应计利润还是隐瞒应计利润。作为二分变量的审计意见变量主要体现的应是操纵程度的差别。换句话说,主要是操纵程度而不是操纵方式将对审计意见产生影响。而且在分析中,用|DA|取代DA可以克服有关盈余管理计算正负相抵消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反映盈余管理的真实程度和问题的实质。因此本文将选取|DA|作为盈余管理水平的替代变量,考察|DA|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

另外,我们根据国内外有关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献,选取了8个控制变量,以控制其它因素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Log(TA)为公司的总资产的常数对数,代表公司的规模。EPS为每股收益;△EPS表示每股收益的增量;ROE为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R为公司的流动比率;DR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Rights为虚拟变量,代表公司在配股政策下的特征。我国配股政策是:对于2000年的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应在10%以上,上述指标计算期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对于2001年公司,最近三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因此本文规定,当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处于[6%,7%]区间时取1,否则取0,Rights代表了处于配股政策下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对审计意见的影响,Big10虚拟变量,若公司的主审事务所为十大会计师事务所,(注:十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选取来自于中华财会网(www.e521.com)。该评选综合考虑了各事务所的客户数、规模、合伙人、职员等因素。)则取1,否则取0。以上变量从公司的规模、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特殊监管政策下的定性特征四个方面代表了审计意见的影响因素。

三、实证结果与解释

(一)单变量分析

首先我们两次利用Jones模型分别计量了2000年和2001年所选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然后对分析模型中的各变量进行了单变量分析,表1列示了分析结果:

表1 回归模型的单变量分析

注:**,*分别为检验在5%,10%水平上统计显著(双尾检验)。

表1中的Panel A列示了对盈余管理绝对水平在不同审计意见类型均值差异性分析的结果,从中可以发现:(1)在2000年、2001年以及整体样本中,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类型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绝对水平均高于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类型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绝对水平,尤其是后两者,显著性水平分别为1.5%和1.1%,差异显著,说明样本期间的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揭示出公司的盈余管理,从而验证了H[,1];(2)2000年的检验显著性水平为38.2%,远远大于2001年的检验显著性水平,说明与2000年相比,2001年审计意见的不同类型更能体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绝对水平的差异,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从而本文的H[,2]也得到了验证。其原因可能是:第一,我国独立审计的整体水平和审计质量提高了;第二,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在于应付证券市场的特殊监管政策,中国证监会2001年3月15日发布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放宽了配股融资的条件,减少了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致使与2000年相比,2001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整体有所减轻,财务报告本身的质量得到了改善。

Panel B列示了其它控制变量在不同类型审计意见下的均值分析结果以及与因变量—审计意见类型(OP)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除CR、Rights外,其它变量在不同类型审计意见下的均值都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审计意见在较多变量特征上具有区分能力,进一步证明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而且EPS、ROE、CR、DR等变量与OP之间的相关性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这些因素对审计意见可能产生影响,其原因可能是注册会计师基于风险的考虑,在出具审计意见时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财务杠杆以及被ST处理的可能性较为关注。

(二)多变量分析

在利用单变量分析方法对假设检验之后,为了控制其它干扰因素对检验的影响,下文将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见式(4)]对假设作进一步分析测试,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Logistic模型分析

注:**,*分别为检验在5%,1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单尾检验)。

表2的结果显示:(1)在一系列重要干扰因素得到控制之后,盈余管理绝对水平(|DA|)的系数符号为正,并在10%的水平下统计显著,说明盈余管理绝对水平对审计意见不同类型的出具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即盈余管理绝对水平越高,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可以认为,审计意见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验证了H[,1];(2)考察审计意见类型与其它系列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发现,EPS、△EPS均在5%的水平下统计显著,说明两者与审计意见类型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对不同审计意见类型的出具具有比较好的预测能力。另外,在分析过程中,根据已有实证成果,我们曾对审计意见揭示[0,1%]上盈余管理的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不显著,故没有列示分析结果。再结合以上有关Rights变量的分析结果,我们认为审计意见没能特别揭示出位于ROE边际区间的公司的盈余管理。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选取了沪市制造行业2000年和2001年两年期间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公司以及相对应的配比公司,共158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对审计意见揭示盈余管理水平的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1)两年期间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盈余管理绝对水平都高于标准审计意见下的盈余管理绝对水平,而且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管理绝对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该两年期间的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2)2001年两种审计意见类型下的盈余管理绝对水平的均值差异显著,而在2000年期间却不然。可以认为与2000年相比,2001年期间的审计质量得到了提高,或讲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有所减轻。

O’Keefe和Westort(1992)指出:高质量的审计指的是一种注册会计师发现了误报,并且愿意去报告这些误报的审计。为提高审计质量,增强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判断能力,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和法律责任固然重要,但本文结果显示,降低配股门槛、减少盈余管理动机也可提高审计质量。笔者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中,独立审计是监督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而且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是以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为前提的,可以想象,在盈余管理盛行的证券市场要确保审计报告的高质量是何其难。因此,审计质量的提高同样有赖于公司制度环境(包括政策、公司治理结构等)的建设和完善,如减少特殊监管政策、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等,通过降低盈余管理动机、提高盈余管理的成本等方式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而来提高审计质量。

限于模型的要求,本文仅对沪市制造业的部分公司进行了研究,其应用意义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受样本规模的限制,也未能对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内部各种不同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识别能力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全面研究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我们正视独立审计的作用,以及为改善审计质量提供新的思路。

标签:;  ;  ;  ;  ;  ;  ;  ;  ;  ;  

审计意见识别盈馀管理能力的实证研究&来自上海股市制造业的实证研究_盈余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