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技术论文_利川

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技术论文_利川

广东城协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摘要: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进步,建筑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安全问题也不但的增加,地震是威胁建筑物安全的主要隐患,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做好抗震设计。本文主要是对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并且针对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

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很难保证建筑物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这样就很难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会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在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地震频频发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是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本文主要对具体结构抗震设计措施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科学选择建筑场地以及合理的建筑结构形式

要保证工民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因此要在设计之前科学的对建筑场地进行选择,同时还要关注该地区地震安全评价工作,对其评价工作要进行严格的评价和设置标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在对建筑物进行场地设计的情况下,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恰当的设计方案,并且选择能更降低地毡以及震后危害的位置,防止给建筑物带来不利的影响,特别是需要主要避开那些较软的地区,因为在这种地区发生地毡可能会出现液化的情况,因此,降低地基的能力可能使建筑物出现倾斜或者偏离等方面的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出现坍塌。

在确定工民建筑项目场地以后,是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抗震的设计作用。在大多数的时候,工民建筑结构形式的种类是比较多,在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这些结构都是会受到地区环境的影响,在结构选择方面一定要做到谨慎。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建筑结构的形式都是采用钢筋和混凝土结构,主要是因为钢筋混凝土自身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变形能力,因此,具备比较强的抗震能力。

二、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一)以基本构造为依据

在当前,我们国家住房大多数都是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为主要建筑结构,对工民建结构进行设计时,要按照钢筋混凝土框架来分析,就要及时考虑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的大小然后进行有效的抗震设计。砖混结构建筑在设计时要采用对其高度、层数以及层高等方法进行限制。对工民建筑横纵墙进行设计中要防震进行设置。随着最近几年建筑设计规范的完整性逐渐增加了一些相适应的规范内容、

(二)以规划和场地为依据

为了更好的实现和达到抗震的效果对建筑的场地也要进行考虑和分析,同时要选择稳定性较强的场地,在建筑物较高就要对抗震设置进行考虑和研究。还要考虑邻里之间的距离,建筑外部形态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对建筑物场地进行规划还要满足建筑结构上部位移的特点,位移性能等因素。建筑的结构整体在可移动范围内不可有障碍物,需要通过可以在可以移动的范围内设置一些出入口,方便人们出行。

(三)以结构性能目标为依据

对工民建筑进行抗震设计主要是为了能够在地震灾害发生以后的情况下进行安全保证。因此,要对建筑物的安全进行设计,要将最大限度地震烈度作为结构性能设计标准,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来保证建筑物外部地震影响时不被破坏为由。在风力的影响下建筑物会发生水平震动,建筑物还会受到水平震动,这就会给建筑物安全性能带来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受到破坏,因此,要在保证建筑物结构达到标准的前提下有效的满足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工民建筑抗震设计的具体措施

(一)减小地震作用方式提升抗震能力

建设抗震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结构来完成预定最低功能的需求,因此,没有对结构进行加固,将这种方法称作为简介加固法。在这个过程中,地震作用会逐渐的被吸收和减少,结构反应就会相对减小,能够保证建筑结构在发生地震时候具有安全性。具体的情况来说,是可以通过增大结构周期减小结构刚度的方法来降低地震的作用,因此,在设计中要使用隔震垫。运用阻尼器系能来消耗系统,这样可以减小地震带来的作用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降低建筑结构的应力水平来提升整体的承载能力,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弹性恢复力,达到很好的恢复效果。

(二)提升结构抗震能力实现有效抗震设计

提高建筑物结构抗震能力受限要提升建筑物自身的承载能力和整体性。在应用这个过程和方法时是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物整体结构,这样可以防止局部薄弱环节因为加固而出现扭转转移的现象发生。大多数的情况下,钢混结构建筑物震害较轻,在地震发生以后主要破坏部位是维护结构以及填充墙,特别是对圆形填充墙破坏的是比较严重。为了加固内部空间和楼板空间要进行分割,需要对结构中框架以及楼板增加填充墙,这样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放大上部结构刚度。针对框架结构出现的问题在抗震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升抗震性能,在设防烈度较高的地区是需要建设异形体量和空间错层结构的应用,要选择稳定性较强结构。在结构外围可以包上型钢,这样的目的是可以有效的保证和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从而提升抗震性能。运用粘钢加固方法,运用粘接剂将钢板和原有结构黏结在一起,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让其拥有和形成统一的整体,让其在受力方面更加均衡,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设防烈度比较高的地区就需要减少异形空间和异形体量空间错层结构应用,选用稳定性比较强的结构。可以运用外包型钢发,在构建外包围上型钢。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因此,提升抗震流程。或者运用粘钢加固的方法,这样是可以通过粘接剂将钢板和原有的构建和粘接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时期拥有均衡的受力情况,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建筑物自身的抗震性。

(三)做好局部抗震设计工作

在建筑结构具体抗震设计主要是具有两个方面因素。设计人员要对地震破坏机理进行分析,并且要考虑建筑主体结构以及连接构建之间的质量,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截面形式和接触面积,深入分析并且研究设计后砌墙的联接情况。这样能更有效的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过程中定要加强结构性能为依据。在进行结构抗震时,需要最大限度的的强烈作用为结构性能设计标准,在一般建筑物结构抗震性能指标以保证建筑物内部或者是外部在地震影响下不被破坏的依据,因此,需要将最大限度地震烈度作为结构性能设计标准,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主要是指确保建筑物内部或者是外部地震影响下不被破坏的依据,因此要认真对待。在设计时还需要对建筑物不具有地震抗性或者是地震抗性较低的部位进行重点防护,这样可以确保稳定性,这样对于提升这个工民建筑结构抗震性能。

结论

地震是威胁当代建筑物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性能,要做好建筑物结构抗震设计。本文以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技术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工民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今后设计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更好的提升建筑物自身的稳定性,能够在最大的限度来降低地震作用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邹文翰. 工民建项目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J]. 门窗. 2016(05)

[2] 唐俊辉. 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防治措施[J]. 低碳世界. 2016(13)

[3] 贾励铮. 工民建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究[J]. 福建质量管理. 2016(05)

[4] 张胜利. 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 智能城市. 2016(05)

[5] 张光锡. 工民建施工技术探究[J]. 民营科技. 2016(05)

[6] 雷影. 工民建结构加固设计探讨[J]. 智能城市. 2016(05)

[7] 唐振昌. 试论工民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J]. 智能城市. 2016(05)

[8] 邓昌明. 对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6(13)

[9] 张佳娣. 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17)

[10] 张宏图. 工民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J]. 民营科技. 2015(04)

论文作者:利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  ;  ;  ;  ;  ;  ;  ;  

工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和技术论文_利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