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_科学论文

论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_科学论文

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问题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下论文,理想信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理想信念问题是个古老而崭新的问题,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一直是共产党人克服困难、永往直前的动力。2000年初,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生活中产生的新问题,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凝聚力。”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同时也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理想信念问题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什么当前要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综合起来,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一些人缺乏思想准备,受到很大冲击,陷入迷惘和困惑。他们甚至认为“社会主义优而不越,”“共产主义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此类“悲观论”和“渺茫论”应运而生,因此,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足,从而动摇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2.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干预等一系列调整经济和社会改良的政策,特别是新技术革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稳定发展时期,社会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些人对资本主义这一改良举措只能缓解内部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根本矛盾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认为,“资本主义垂而不死”,对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曲折前进、最终定将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发生怀疑,产生动摇。这是对我们所坚持的理想信念的严重挑战和考验。

3.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些党员、干部进行权钱交易,损公肥私,惟利是图,尤其是最近几年,这样的腐败干部级别越来越高,犯罪金额越来越大,党内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再加上西方敌对势力趁机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阴谋,试图通过经济、文化、外交的交往和接触,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这无疑严重妨碍了人们对党内腐败现象严重性以及我党反腐力度的认识,从而使人们丧失信心,以致动摇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4.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陋俗及歪理邪说又死灰复燃,在一些地方大行其道。特别是“法轮功”这种反科学反人类反政府的“邪教”组织,披上“科学”的外衣,以其深奥莫测的“功”、“法”预测未来,救苦救难,拯救人类,祛病强身,很有欺骗性。这无疑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二、理想信念的内涵、关系及功能

理想、信念、信仰是三个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的概念。当前理论界在界定各内涵时,经常把三个概念放在一起,经过对照比较,使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理想、信念、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范畴。过去,我们更多地从价值观高度关注理想、信念、信仰是什么,即马克思主义的理相、信仰是共产主义,而忽视对其内涵的科学界定、区分并探讨其相互关系,甚至相当一部分理论工作者笼统地认为,理想、信念、信仰是一回事,都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可喜的是,这个问题受到当前理论界的重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探讨并初步达成共识。

1.理想、信念、信仰的内涵

关于理想的内涵,大部分人的认识趋于统一,即理想是在最高价值追求指导下确立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理想是人们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未来远大价值目标的高度自觉的自我意识。理想体现了主体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理想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理想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客观规律与主体长远利益的统一。

信念是在对真理的坚信与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超越现实,超越自然,坚信未来美好结果的稳定的自我意识,是坚信正确并必能产生良好结果的稳定的、持久的观念。科学的信念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体现了主体对真、善、美的追求。另有一种观点,在批判地吸收西方非理性主义重视信念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信念是主体在认识过程中,通过对认识结果进行体验和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信念的实质在于它既具有非理性的成分,又具有理性的因素,它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它既具有主观性的一面,又具有客观性的一面,它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信仰是主体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追求最高价值的自我意识,是对具有最高价值的对象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精神寄托的思想倾向,是主体对终极价值的追求。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信仰是一种人的自我超越,是对理想的一种关怀,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掌握,但它不是一般性的超越、关怀和掌握,而是终极性的超越、关怀和掌握。

2.理想、信念、信仰的关系

理想以信念、信仰为基础,信念、信仰决定理想。有什么样的信念、信仰,就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信仰决定理想的内容和方向,如信仰马克思主义,就会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理想和信仰虽有一致性,即都是主体最高的价值追求,但它们又不同,理想只是一种价值目标,而对这种目标的把握和持有,靠的是信仰。信仰不但具有目标的意义,更是一种把握目标的精神机制。也就是说,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景仰和崇拜,而理想是人行动的纲领、奋斗的目标。

信仰以信念为基础,信仰本身也是一种信念,是一切信念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居于统摄、支配地位的最高信念,是人们关于社会最高理想和人生最佳境界的信念。信念的作用往往表现在人的具体行为之中,它随着具体事物和具体行为的变化而变化,而信仰则支配着人的整个一生,并且具有更强的专一性。一个人的信念可以多种多样,但一个人的信仰却往往只有一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3.理想信念的功能

理想信念就是方向。理想信念具有导向功能,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这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方向。这个方向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在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具有支柱功能,确立了科学的理想信念,人们就有了坚固的精神支柱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就有了浩然正气,就能拒腐蚀永不沾,永葆高风亮节。

理想信念是民族凝聚力。共同的理想信念,能使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理想信念是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获得胜利和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邓小平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有了远大的理想信念,就会有强大的动力,就会全身心地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三、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理想信念教育是各级党组织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教育,进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历史证明,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去年,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鲜明地提出了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1.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①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要教育引导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社会理想,它是无产阶级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共产主义理想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全人类的最高利益和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理想,它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彻底铲除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根源——私有制。应该看到,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又充满艰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事业在一些国家暂时受到挫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有问题,而是这些国家固守僵化的模式,在改革中又放弃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认清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身体力行共产主义理想,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要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吸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和吸取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坚信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首先,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剥削和占有工人劳动所产生的剩余价值。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更符合全体人民的利益,资本主义符合个别资本家的利益,所以,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其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国际上,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实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再次,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我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虽然都是通过市场配置调节供求关系,但其基础和目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鼓励先进,提高效率,实现公平竞争,同时又会避免导致两极分化,从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最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需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符合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③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党的建设的现状,坚定对党的信念,坚信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首先,我们党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将继续指导和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前进。其次,我们党有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既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又符合中国的实际。只要我们坚持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认真贯彻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方针和政策,就一定能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再次,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党的利益要服从于全体人民的利益。邓小平十分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新时期,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后,我们党完全有能力彻底铲除党内腐败现象。近年来,腐败现象确实越来越严重,腐败干部级别越来越高,犯罪金额越来越大。但正是从这些大案、要案的查处上,我们看到了反腐力度的加强,反腐措施的完善,反腐决心的坚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跨世纪的征途上,只要全党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党一定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2.新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正进入攻坚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态势,理想信念教育除传统的灌输方式外,还应注意利用高科技手段,采取分层次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主要有:

①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手段切实可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全面教育,以渗透引导为主,以说教灌输为辅,让人们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共产党的温暖。

②教育要分层次性,对症下药重实效。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层次性,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全体党员要经常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纪国法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尤其要加强信念宗旨和廉洁自律教育,及时教育提醒,防患于未然;对普通群众要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民族自信心的教育;对青少年要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③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强化网上教育功能。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理想信念教育除了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这些媒体以及幻灯、影视、展览等手段外,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六大互联网用户,网上教育功能不可轻视。可以尝试建立有特色、有吸引力的网站,开设党政领导、专家学者网页,宣传改革成就,探讨实际问题,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广大网民自觉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四、共产党人应该怎样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1.加强理论学习,打好理论功底。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会增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自觉性。邓小平曾指出,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肯定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过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江泽民同志也曾深刻地指出,100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懂得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理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尤其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已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必将使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2.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当今人类社会已经从蒙昧走向科学,从野蛮走向文明,进入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但反科学、反理性、反文明的愚昧落后的东西依然存在,虽然不能成为社会主流,但对人们的心灵健康和正常生活会造成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上的。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各种社会思潮,增强识别各种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能力,提高反对各种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的自觉性,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3.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实践。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立足当前,理想就在岗位上,信念就在行动中。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是要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和不懈的艰苦创业才能实现的。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就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100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但这并不是说共产主义理想很渺茫。我们共产党人要着眼未来,立足当前,努力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各条战线的建设任务及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把实现理想和个人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开拓创新,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4.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可靠保证。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其实际行动昭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并吸引了广大群众投身到翻身解放的斗争行列中。在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需要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党员干部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关心群众疾苦,自觉抵制腐败,廉洁自律,克已奉公,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点燃人们心灵深处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明灯。

标签:;  ;  ;  ;  ;  ;  ;  ;  ;  ;  

论新形势下的理想信念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