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采样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_周志明

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采样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_周志明

广东诺瓦安评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 528200

摘要:通过强化职业病危险因素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依据企业现场情况制定合适的检测方案,实现控制职业病的危害。通过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采样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控制措施,提高现场检测质量。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现场采样;解决措施

部分企业生产条件有限,使得生产环境相对恶劣,直接影响到生产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文中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职业病现场危害因素现场采样措施,并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旨在确保现场工作过人员生命健康安全。

1、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采样对象

1.1 企业概况

以某大型橡胶轮胎制造厂为调查对象,该企业年产 500 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车间员工共 1310人,其中炼胶车间 108 人,部件车间 281 人,成型车间324 人,终检车间 153 人。炼胶、部件、硫化、成型等车间生产工人采用三班工作制,管理人员为日班工作制,每班工作 8 h。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了解橡胶轮胎生产的工艺流程及主要原辅材料,调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

1.2 生产工艺

橡胶轮胎制造的生产工艺主要为配料→炼胶→部件→成型→硫化→检验。炼胶过程中需要添加炭黑粉、硫黄、氧化锌、促进剂(主要成分:体积分数 47.61%的甲醇、30.13%的乙醇)、固体硅烷偶联剂(双三乙氧基硅基丙基-质量分数为 50%的四硫化物与 50%的炭黑)、芳香操作油(主要含芳烃的橡胶软化油)、防老剂(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环保操作油(环保型经处理芳烃油)等化学品,部件车间偶尔需使用少量溶剂汽油(含芳香烃)及胶浆(体积分数:26.25%甲基己烷、12.87%二甲基戊烷、9.36%甲基戊烷、7.41%正己烷及 6.53%环己烷)。

1.3 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对企业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以及对技术资料、原辅材料、生产工艺等的综合分析,橡胶轮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炭黑粉尘、硫黄粉尘、橡胶粉尘)、高温和化学毒物(氧化锌、二氧化硫、硫化氢、溶剂汽油、铬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甲苯、二甲苯、乙苯)。

2、职业病危害现场采集检测结果

2.1 粉尘

对炼胶、终检等车间的 12 位接触粉尘的操作工开展粉尘个体采样,结果显示炭黑粉尘(1 人接触)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 TWA)为 1.2 mg/m 3,硫黄粉尘(4人接触)C TWA 为 0.7 ~ 2.8 mg/m 3,橡胶粉尘(1 人接触)C TWA 为 5.3 mg/m 3,其他粉尘(6 人接触)C TWA 为 0.3 ~1.5 mg/m 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另对投料、切割等 6 个操作岗位开展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C STEL)的定点采样,其中炭黑粉尘(1 个点)、硫黄粉尘(2 个点)、橡胶粉尘(1 个点)、其他粉尘(2 个点)的超限倍数值均小于 2,也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根据 GBZ/T 229.1-2010,计算粉尘作业分级指数均为0,粉尘作业均为 0 级(相对无害作业)。

2.2 化学毒物

化学毒物个体采样 25 个操作工,接触的溶剂汽油、甲苯、二甲苯、乙苯、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检测结果均低于相应的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 18 个工作地点的化学毒物浓度开展定点采样,检测 C STEL,除钢丝圈涂胶浆作业点溶剂汽油 C STEL 为 458 mg/m 3 外,其余作业点化学毒物浓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合格率为 96%。根据 GBZ/T 229.2-2010,计算各岗位有毒作业分级指数,钢丝圈涂胶浆岗位为Ⅰ级(轻度危害作业),其他为 0 级(相对无害作业)。

2.3物理因素

对炼胶、部件及硫化车间共 6 个岗位进行高温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高温黑球湿球温度(WBGT 指数)范围为 29.3 ~ 29.8 ℃,均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根据 GBZ/T 229.3-2010,各工种高温作业分级均为Ⅲ级。对 31 位操作工的个体噪声 8 h 等效声级(L EX,8h)检测结果显示,有 13 人接触的噪声强度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5 dB(A)]的要求,合格率为58.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职业病危害现场采样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

3.1 职业病检测管理影响因素

3.1.1 质量管理监测水平不足

我国在职业病检测领域发展较晚,质量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职业病检测水平较低,质量得不到保障。在职业病检测中监测水平的不足,会使整体上的管理水平受到影响。要使职业病检测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环境质量管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监测方法和运行标准不规范,检测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等问题,影响着职业病检测的水平。职业病检测设备和监测流程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缺乏紧急应对措施,影响整个监测质量。在职业病检测时,部分技术人员只注重监测的结果,而忽略监测的过程,导致整个监测效果得不到保障。

3.1.2 质量管理机制陈旧

职业病检测全过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从而提高管理的水平,完善的管理机制有利于职业病检测工作的进行。现阶段对职业病检测质量管理结构不能良好的适应管理要求,管理体系缺乏完整性,质量管理体制难以深入,管理要求缺乏实际作用。

3.1.3 技术人员对职业病检测缺乏重视

职业病检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是环境治理中重要的部分,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整个职业病检测之中,需要技术人员积极的配合。职业病检测工作对技术人员有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全面的职业病检测能力。只有技术人员有较高的水平,才能促进职业病检测全过程质量管理高效进行,保证工作的质量。

现阶段对于职业病检测部门来说,职责划分不明显,技术人员对于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门对于人员的工作分配不合理,环境监测人员对自身的职责无法准确定位,只专注于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对于职业病检测中的其他事物不抱有关注。职业病检测人员对职业病检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不够重视,工作缺乏主动性。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专业能力有限,对职业病检测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对监测结果不能进行准确探究,报告做的不够完整全面等问题,会影响到职业病检测的整个过程。对于工作缺乏自主性,会使职业病检测的不同部门缺乏协作,工作不能较好的连贯起来,最后影响职业病检测结果。

3.2 职业病检测质量管理改进措施

3.2.1 完善职业病检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

职业病检测是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需要较高的系统性、科学性,要求职业病检测人员的工作准确、完整。职业病检测全过程的每个检测流程需要符合职业病检测部门的相关制度要求,使工作规范合理,只有按照职业病检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职业病检测工作的客观、真实。职业病检测管理制度是职业病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的依据,要不断的完善职业病检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检测人员要认真落实自己的工作,加强管理,认真负责的完成职业病检测相关任务,具有较高的职业病检测意识。加强对监测人员的监督管理,把环境质量管理评估制度补充完善,弥补漏洞,对环境检测人员进行鼓励,加强人员工作之间的协调性。要加强监测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环境质量管理工作向着规范化迈进,提高职业病检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效果。

3.2.2 提高职业病检测质量管理的力度

质量管理是职业病检测的重要关注内容,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职业病检测中的不足,增强职业病检测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要加强环境采样的客观真实性,对监测设备不断进行调整更新,保持技术先进,对现场进行监督,使环境监测的流程步骤逐步的标准化,加强样品采集、运输、处理,避免其余因素,影响监测结果的有效性。

3.2.3 建立起职业病检测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环保部门也在积极构建职业病检测网络平台,要做好职业病检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需要及时更新环境监测设备,做好软件与硬件的监测工作。职业病检测网络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环境污染监测,提高监测质量,加快环境质量管理的速度。相关部门要加快网络建设,对技术手段进行协调统一,构建起系统完整的职业病检测平台,职业病检测平台的建设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网络促进职业病检测工作的现代化。

4、结语

总之,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的质量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其检测要求与规定,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熟练掌握采样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减少采样误差。与此同时,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而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从而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信性,实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江鑫.浅谈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采样存在的问题[J].江西化工,2017(01):88-89.

[2]贾琰.浅谈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采样和检测影响因素分析及建议[J].化工管理,2017(02):69.

[3]刘润雨.某煤制天然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D].山东大学,2016.

论文作者:周志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  ;  ;  ;  ;  ;  ;  ;  

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采样问题及解决方法论文_周志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