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论文_彭飞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论文_彭飞

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山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 154105

摘要:目的:探究肝功能检验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选收集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随机抽选32例同时段内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者设为对照组。结果:在本次研究检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的健康者,观察组肝炎肝硬化患者检验指标中总胆汁酸及谷氨酰转肽酶明显较高,但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及血清白蛋白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者。结论: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的检测,可以将肝脏的受损程度充分反映,对于病情的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将该检测水平作为对肝炎肝硬化的有效诊断指标。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肝功能检验

肝脏作为人体内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排毒器官,对人体物质代谢、造血等功能的正常运转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类肝炎感染人数均出现了一定比例的增长,为患者肝硬化的发生增加发病风险。肝炎肝硬化的发病前期无明显体征,患病后期患者出现明显肝腹水、继发性感染等严重症状,且部分患者具有一定癌转化率,为其生命健康安全埋下隐患。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重大,研究纳入收集的3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具体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收集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32例设为观察组,随机抽选32例同时段内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31~54 岁,平均年龄(42.54±5.42)岁,病程时间 0.5~4 年,平均时间(2.25±0.68)年。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30~54 岁,平均年龄(42.04±5.32)岁,病程时间 0.5~4 年,平均时间(2.33±0.57)年。两组人员性别、年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一般方法

两组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肘静脉血 3~5 毫升,作为检验用血样标本,其后采用美国 Beckman Coulter 公司生产的 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采用离心法分离血清。血清分离后采用上海酶联生物公司生产的各类肝功检,验试剂盒对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各项肝功能进行检验。

1.3 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人员肝功能检验结果中各项检验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组检验者的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检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8713.32±825.36)u/L;白蛋白(46.65±2.84)g/ L;总胆汁酸水平(5.56±1.56)mmol/L;血清胆固醇水平(4.49±1.45)mmol/L;谷氨酰转肽酶(38.65±2.36)U/L。

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2265.36±785.65)u/L;白蛋白(29.65±6.84)g/L;总胆汁酸水平(48.65±30.23)mmol/L;血清胆固醇水平(2.87±0.38)mmol/L;谷氨酰转肽酶(230.23±26.31)U/L。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对比,(t=32.0097,P=0.0000)、(t=12.9846,P=0.0000)、(t=8.0525,P=0.0000)、(t=6.1136,P=0.0000)、(t=41.0264,P=0.0000);(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3.讨论

肝硬化对于患者造成的危害比较巨大,主要的病理特点是间质炎反应比较多,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当前临床上检查肝硬化时,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检查、腹腔镜检查和影像学进行的,而病理活检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该检查用高,创伤大,当前检查还是通过实验室生化检查进行的。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在肝脏内合成出来的水解酶,一旦肝脏出现损伤后,合成会大量减少,反应灵敏度显著提高,半衰期比较短,对于肝硬化是否出现转归以对病情严重程度和肝脏的相应储备功能可以做出良好的预测[1]。肝炎作为肝硬化的主要诱因,对患者各项肝脏功能所具有的影响较大,若患者病情检出不及时,或随着病情发展影响患者消化、造血等系统功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或癌变,危及患者的生命[2]。肝功能检验作为临床中对个体肝脏功能情况进行有效判断的一项方法,各项肝功检验指标数值差异对临床诊断均具有较高价值,且近年来随着肝功能检验在肝炎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普及,为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优先诊断提供了可行依据。

在本次研究检验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健康者,观察组肝炎肝硬化患者检验指标中总胆汁酸及谷氨酰转肽酶明显较高,但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及血清白蛋白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健康者。分析原因:人体内大部分胆固醇物质均是由肝脏所合成,而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胆固醇含量的降低则直接表明了患者肝脏功能存在异常;总胆汁酸分泌分泌水平的变化可对接受检验个体的肝脏代谢功能尽心直接反映;血清白蛋白是由肝脏细胞作用生成的一类白蛋白,当检验个体存在肝炎肝硬化情况时,会造成大量肝脏细胞的凋亡或活性下降,从而降低血清白蛋白的生成数量;血清胆碱酯酶物质活性与肝脏功能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个体肝脏炎症情况对谷氨酰转肽酶含量的变化与也有着一定影响。因此,通过上述检验指标中各项数值的变化,可对患者疾病情况实现有效检测诊断[3]。

综上所述,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验的检测,可以将肝脏的受损程度充分反映,对于病情的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将该检测水平作为对肝炎肝硬化的有效诊断指标。

参考文献:

[1]罗均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J].母婴世界,2018(23):60.

[2]王春泽,李娅娜.肝功能检验应用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2):343.

[3]程珍.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2):15.

论文作者:彭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的临床意义论文_彭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