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邢毅

邢毅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贵州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09月至2017年0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心梗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心梗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干预组的住院天数、心梗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梗;临床护理路径;应用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机理主要为冠状动脉的病变导致供血不足、心脏持续缺血缺氧,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不仅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组织器官,还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使其产生心理负担[1]。因此,临床上非常重视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急诊治疗,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利于心梗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的护理计划,临床护理路径的标准化与程序化能确保护理项目完整实施[2]。本文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09月至2017年06月期间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的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干预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干预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35-72岁,平均(66.7±3.4)岁;心功能分级: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16例。干预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58-77岁,平均(69.9±3.7)岁;心功能分级:Ⅰ级7例,Ⅱ级14例,Ⅲ级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心功能分级、年龄、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AMI常规护理。

1.2.2 干预组

干预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即:

1.2.2.1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与实施

由临床医生、护士以及相关专家共同制定、修订并最终确定临床护理路径。成立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的成员均需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培训与考核。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结合患者病情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在路径实施过程中,由组长对实施情况进行指导与监督,确保实施的质量;发生的偏离变异状况,应当予以详细的记录,同时组织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分析原因并提出应对方案。

1.2.2.2 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

①接到患者来院的信息之后立即进行患者入院的准备工作,包括心电监护、氧气、术前准备及用药准备。②患者入院10min内,完成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心电图、静脉通道的建立并遵医嘱用药。③患者入院30min内,完成血液生化等常规检查,做好对患者或其家属的沟通工作以及术前准备工作。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十分危重,患者经常出现濒死感,加之对于医院环境的陌生感,极易出现紧张、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④患者入院120min内。配合医生完成救治措施的效果。⑤患者住院期间,做好术后的护理工作,包括病情监测、饮食指导、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天数、心梗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一天使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经用()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住院天数、心梗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天数、心梗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在发作之后,如果不能被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极有可能会死亡[3]。护理流程是否合理,对于急救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为急性心梗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4]。

本研究中使用了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组在住院时间上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患者心梗的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与常规护理相比,临床护理路径能极大的优化护理措施与流程,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心梗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5]。

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其临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8.4%、75.7%,对照组为100%、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临床护理路径中适时、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加了解自身状况及疾病相关知识,加之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促进疾病的康复,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极大提升。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有效缩短急性心梗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的同时亦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颖,胡晔.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4,8(21):151-152.

[2]谭建兰,陈安华,廖小乔,等.临床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25-27.

[3]黄淑娟.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19(05):573-574.

[4]蒋卫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青岛医药卫生,2015,31(06):447-449.

[5]吕娜,周焕芳,王春霞,等.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 PCI术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2770-2772.

论文作者:邢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邢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