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课教学论文,初中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使初中德育工作走出误区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拟就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探讨。
一、挖掘教材,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对初中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依据教材,搞好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要具备极强的敬业精神、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这样才能把教材讲透、讲活。比如在讲解初三《思想政治》时,可以将教材分为四个板块,即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中国近代史是反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抗争史、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又如,在初二政治课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又要让学生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让他们在历史的空间中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历遭劫难,而仍以强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一大法宝。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演讲、参观、专题讲座等。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自觉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中。在教学中,要切忌“满堂灌”或讲授与实际相脱离的枯燥理论,使爱国主义教育流于形式,变成无味的说教。由于现代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条件优越,攀比浪费现象严重。为达到本学科教学目的,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义务劳动或参观农民劳动的场面,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或写观后感等,教育学生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爱惜劳动成果,形成优良品德。
二、紧密联系实际,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性的关键。为此,对初中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状况,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小见大,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爱国主义行为是伟大的壮举,青少年学生无法落实到行动。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归宿,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只有外化为具体的行动,才有真正的实际意义。爱国主义行为可以从小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通过具体的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成效,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加深爱国主义情感。如可以鼓励学生立足本职为祖国明天而勤奋学习;开展社会调查,帮助学生完成时事小论文;在学生中开展“我为班级争光彩”“我为学校作贡献”等活动。使中学生真正地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把小爱变成大爱,这样就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爱国主义行动之上。又比如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爱国就该什么都靠本国,什么都是本国的好,表现为一定的排外心理;或者认为祖国辉煌的历史只是过去,现在我们落后了,祖国没什么可爱的,表现为一定的崇外心理。这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应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当代爱国主义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把时事政治素材引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来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政治课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时事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知识的综合性、明确的导向性和心理的吸引性。笔者在讲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时,就将“朝鲜核问题”导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思考为实现半岛无核化,中国为什么要积极斡旋?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显然,时事政治素材能及时、真实地反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反映党和政府对国际国内大事的态度;能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爱国主义思想;能陶冶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荣誉感,塑造健全向上的人格。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方向性,即教师要挑选事关国家、民族和改革开放的大事,切忌小题大做、夸夸其谈。在教学中要坚持强化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教育,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独特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与其他学科协调,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效应
从思想政治课是爱国主义教育主渠道这一角度而言,初中其他各学科的教学,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涓涓细流,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政治课教学要和历史、地理、语文等各学科相协调,突出国情教育。
在时空方面,从历史学科去了解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以及近代中国由于科技落后备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屈辱史等。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们懂得,要使祖国富强,就需要有献身精神。作为学生,就要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勇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这也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在空间方面,从地理学科去了解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地域辽阔、人文景观等。初中地理课教学能激发学生“江山如此多娇”的思想感情。另外,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如升旗、开会、游戏)也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各科教学相互渗透、相互配合,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四、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境
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影像于一体,能创设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最佳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征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例如,在讲授初一政治“我们伟大祖国”时,笔者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旋律,一幅幅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随着录像片的播放,同学们陶醉于我们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
通过现代电教手段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让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净化纯真的心灵,在美的氛围里升华质朴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学生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