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有“学”三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 新闻究竟有“学”无“学”?目前在新闻界虽已没有争论,但认识尚有待深化与统一。在新闻界外部,仍存在“无学”的观点。徐培汀教授这篇论文,全面、系统、极富逻辑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值得所有采编人员和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者认真一读。
新闻是否有“学”?
这是个国内外新闻界长期争论的老问题。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纽约《世界报》发行人普利策捐资创办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时候,日本《朝日新闻》名记者楚人冠著作《最近新闻纸学》请人写序言的时候,我国1983年夏讨论新闻记者应否评职称、应否把新闻列入学术系列的时候,都曾发生过新闻是否有“学”的争议。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
从本体因素来说,尽管中国古代邸报,从盛唐开始,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近代西方报纸,也有300多年历程;办报历史虽比较早,但研究新闻学的历史却比较迟。记者、编辑凭经验办报居多,“经验就是新闻学”,对自身的新闻学理论建设不够重视。
从环境因素来说,新闻现象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息息相关,常为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思潮所制约,很难形成不同 时代、不同阶级众所公认的学术理论体系。
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
其实,新闻既有“术”、也有“学”的。这既是新闻作为一门学科的现实存在的客观反映,也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闻有“学”,学在何方?可从科学本身的涵义,进行三个方面探索、论证。
(一)
科学,分科之学,“学”有对象
一个世界,多种学科。我们知道,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以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的。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创立一门门学科,分门别类地研究客观世界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层面。“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矛盾论》)
凡科学,必有专门的研究对象。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现象。从微观层次来说,指的是新闻信息传播现象;新闻信息是新闻系统的“细胞”,研究新闻信息是新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新闻采访,就是在众多新近变动的事实信息中采集受众欲知未知应知的新闻信息;新闻写作就是把采集到的新闻信息加上背景材料,制作成既有新颖度、独创性,又能为受众理解、接受的新闻作品的行为过程。从宏观层次来看,指的便是新闻事业。从历史演变过程中,先有报刊,后有通讯社、广播、电视,现在开始向多媒体发展。当代新闻事业随着新科技的武装与发展,深入家庭,面向社会,走向世界,声威煊赫,影响巨大,把个人与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联成一体。
新闻先有“术”而后有“学”,既有“术”又有“学”。新闻现象是新闻学的研究对象,这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二)
科学,系统之学,“学”有体系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并非零星、杂乱的知识;它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畴、判断、原理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体系。新闻学也不例外。
从新闻学的研究体系看,从研究性质和阶段着眼,可分为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新闻学应用技术研究,新闻业经营开发研究;就研究范围而言,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从研究价值目标出发,可分为新闻政策性研究、新闻学理型研究、新闻宣传舆论导向型研究;按研究方式构成,可分为个体(个案)研究、群体研究、比较研究和综合研究;从研究层次与类型分,有经验总结型、外论引进型、数据调查统计型、理论创新型研究等等。
新闻领域,是最先接触现代文明的阵地;新闻战线,也是新旧思潮交锋的前沿阵地。科研始于问题。新闻学研究,有研究不完的问题,有层出不穷的研究课题。有活力的学科,总是在矛盾中前进,在曲折中成长,在挑战中繁荣。新闻研究,天地广阔,大有作为。
从新闻学的知识体系看,在宏观领域,新闻学的知识体系,通常分为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或称实用新闻学)、历史新闻学与边缘新闻学(或称科际新闻学,如新闻心理学、新闻社会学、新闻广告学、新闻公关学、新闻管理学等等)四大门类。
在微观领域,我国新闻院系编写出版的《新闻学概论》的教材或专著,虽各有特点,但仍有大体一致的理论知识体系。除绪论(一般论述新闻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意义、方法)与结尾(一般论述新闻队伍建设和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外,通常分为新闻、新闻事业、新闻工作三大部分。
新闻部分,通常阐述新闻的本质与起源、新闻的定义与特性、新闻与事实与信息的三者关系、新闻选择的双重标准——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新闻政策标准)等等。
新闻事业部分,通常包括新闻信息传播与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新闻事业的三个层次(大众传播机构、社会舆论机构、政党宣传机构)与两种性质(阶级性与社会性)、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无产阶级新闻自由与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原则区别等等。
新闻工作部分,通常论述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群众性原则等政治规范与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时效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受众参与性原则等业务规范。理论的核心是党性原则与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新闻传播、采写必须依靠党委、依靠群众,区分内外,遵纪守法,拼搏竞争取胜。
从静态看,任何一门科学,都不是朝为云夕为雨的变幻不定;一门学科一旦建立,则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上有相对的稳定性,其中的学科核心理论更是如此。
从动态看,理论源自实践、高于实践,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历史变化而变化。继往开来,后来居上,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体系的必然趋势。
当然,与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相比较,我们现有的新闻学理论体系显得有些滞后,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丰富、深化。但不能说没有新闻学理论体系。从得失看走向,从过去看未来。为了促进与繁荣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事业,时代呼唤新闻界与新闻学界,为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需要共策共力,齐心协力,发展与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科学理论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
科学,规律之学,“学”在规律
规律所在,学术所托。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是系统化的知识。科研的任务,就在于探索规律,追求真理。新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190页)科学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固有规律的正确反映,如同列宁明确指出的那样:“在所有的知识领域内部都向我们说明,在貌似紊乱的现象中有它的基本的规律。”(《列宁全集》20卷194页)规律以必然驾驭偶然,以有序驾驭紊乱。我们研究新闻学的目的,就在于从社会的普遍联系中,从活生生的现实新闻工作实践中,从不断变更的受众反馈中,探索新闻信息传播、新闻工作、新闻事业的客观规律。
新闻规律是新闻这个系统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它的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体现于新闻工作实践中,贯穿于新闻信息的现实传播与新闻事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顺之者成,逆之则败。
新闻规律,从狭义说,指的是新闻信息传播规律;从广义说,包括新闻信息传播规律、新闻事业发展规律、新闻工作规律等等。
新闻规律,按属性分,有一般(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按作用分,又可分为基本规律(总规律)与具体规律等等。
新闻的具体规律可以作下列表述:
一、新闻事业发展规律
新闻事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是基础,受众需要是动力,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是条件。它随着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人际交往的演进而演进,变革而变革。新闻事业的生命在不断改革,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现代新闻事业在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基础上,向着追求时效而变革。新闻媒介功能日益多样化,新闻信息传播日益网络化,新闻技术手段日益电脑化。
二、新闻信息传播规律
新闻信息是巩固社会的粘合剂。经济愈发达,人际交往愈密切,需要的信息量愈大,信息值愈高。新闻信息传播者的主观意图如何适应与满足受众的客观需要,是新闻信息传播能否致效的关键所在。要树立为受众服务观念,把立足点转移到面向群众上来;为改革开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与良好的舆论环境;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作好舆论引导工作。
三、新闻采访规律
采访是新闻记者认识新闻事实、获取新闻信息的社会调研活动。新近变动的事实是信息源,受众欲知未知应知的信息材料是记者的劳动对象。见面熟、情换情、巧发问、善观察,是记者访问采访对象的基本手段。采访要有新闻敏感,掌握线索,贮蓄思想,深入现场观察、调查、访问、核实材料,是采访致效的基本途径。
四、新闻写作规律
新闻写作是将新闻信息制成新闻作品的过程。客观地叙述事实、用事实说话、说事实的话、以事实描写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四大类型。要讲究时效,意取尖新,真实可信,扣人心弦。
新闻写作演变的历史,是新闻特征不断强化,表现形式日益多样,适应受众欲知未知应知的心理需求的历史过程。现代报纸的新闻写作,为了与电视新闻竞争,日益向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的视觉新闻与深度报道发展。文贵创新,新闻写作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
五、新闻文体规律
新闻文体是新闻作品的样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与受众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新闻文体的多样化。
新闻文体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要适应社会传播新闻信息的需要与受众的接受能力;适者兴,不适则废。
六、新闻版面编排规律
报纸版面的新闻编排,在信息社会,日益向吸引受众、方便阅读、追求时效方向发展。由单色向彩色、单一文字稿向图文并茂、专栏日益增多的方向演进。版面要醒目,吸引人、感染人,便要突出主旋律,创造整体美,富有独创性。
七、新闻价值规律
新闻价值是新闻信息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是新闻信息的使用价值而非交换价值(如新闻的商品性);它是新闻信息作品对受众有用性的集中表现,也是记者选择新闻事实材料,编辑选择新闻稿件的业务标准。它随着事实变动的重要、显著、新颖、接近、趣味度而增加;随着时间延误、采写失实、编写技术的拙劣而减少,甚至丧失。新闻价值是相对的不变性(新闻事实)与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可变性(社会需要)的辩证统一。
八、新闻人才规律
新闻改革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新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
实践出人才、竞争出人才、创新出人才、管理出人才。新闻工作者的德、才、学、胆、识是新闻人才成才的内在因素;新闻机构的知人善任、鼓励“冒尖”,是新闻人才成才的外在条件。“尖子”是业务水平的代表,具有榜样与指向作用。要爱才、惜才、育才、用才。
规律的合力作用。我们知道,任何客观规律,都不是孤立起作用的,它是在社会大环境下,多种事物、关系、过程中起着“合力”效应。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他们又都互相影响并影响到经济基础。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积极的原因,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第517页)新闻现象不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在新闻工作中,也不仅仅只有一种新闻规律在起作用。新闻信息渗透而又依附于社会各个领域;具体的新闻工作又总有分工。因此,为了搞好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除了掌握新闻规律外,还需要懂得所从事的那个报道领域的特有规律。例如,经济记者,为了搞好经济报道,既要懂得新闻规律,又不能违反经济规律;违反经济规律的经济报道,传播的范围越大,对生产力的破坏也就越大,1958年的“大跃进”宣传,就是一个实例。又如,要办好无产阶级的党报,既要懂得新闻规律,又须按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规律办事,坚持党性原则,否则就会迷失政治方向,走向歧途。规律间的“合力”作用,不可忽视。客观世界的千变万化,多采多姿,就是多种事物、多种现象的不同规律相互作用、影响、制约的现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