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户县 710302
摘要:格拉西姆是屠格涅夫小说《木木》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勤劳正直、富有爱心又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农奴。小说重点表现格拉西姆感情生活和精神世界被摧残、被蹂躏的过程,突出揭示农奴命运的深层悲剧。
关键词:格拉西姆;农奴;灵魂受辱
格拉西姆是屠格涅夫短篇小说《木木》的主人公。格拉西姆是一个聋哑人,他出身农民,从小在田地里面长大,自小就习惯了种田,习惯了乡村生活。本来是个出色的庄稼人,生就一身的大力气,一个人能干四个人的活。可女农奴主却硬把他带到了莫斯科,当了看管院子的人,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的格拉西姆爱上了洗衣女工塔季雅娜,可专横、任性的女农奴主突发奇想,随意地把塔季扬娜嫁给了一个游手好闲的酒鬼,格拉西姆感到了深深的痛苦。他在路上捡到了一条小狗,把自己的全部心力用在了这个小生命的身上,小狗成了他唯一的安慰,但好景不长,女主人讨厌木木的吠叫,命令将它处死。格拉西姆被迫亲手淹死了这个与他日夜相随的伙伴。这个一向温顺的大力士终于不辞而别,离开女主人的宅邸回乡下去。
屠格涅夫塑造了一个生活在农奴制度下的小人物,格拉西姆是十九世纪俄国普通劳苦大众的一个代表,他在沙皇封建思想与农奴制的统治之下,进行着悲剧人生的演绎。
格拉西姆是勤劳正直、富有爱心的劳动者
格拉西姆爱周围的人,爱自然界,对于土地尤其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他深明事理,有着应付实际事务的智慧。他勤劳、能干,他“生来就力大无比,一人能干四人的活儿——事情到了他手里就干得特别顺利”。他对女主人忠心耿耿,到城里后他兢兢业业地参与院子的事务。他性情严肃稳重,宅邸里的人对他既怕又敬重,他做活时一丝不苟,女主人赞赏他,以致于管家都要让他三分。他为人正直,为了履行自己的承诺,不惜付出痛苦的代价。格拉西姆讨厌那些不好的事情,他很讨厌喝醉的人,他不喜欢打架,就连公鸡打架他也会看不惯的。格拉西姆又有着一颗温柔敏感的心,他热烈地爱上了洗衣女塔季扬娜,并固执地用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默默保护她、关爱她,如注视她,给她送围巾;他爱那条捡来可怜的小狗。
格拉西姆是灵魂受侮辱与摧残的农奴。
原本格拉西姆生活在乡间,他勤奋、能吃苦,又有力气,如果生活在乡间,通过劳动养活自己及家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然而他被女主人硬带到了城里成了一名看管院子的人。他被迫离开了家乡,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像一头被困的“公牛”和“野兽”,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决定适应新的生活。格拉西姆尽管又聋又哑,却与正常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在适应了城市生活之后,他以自己的方式爱上了洗衣女工塔季雅娜:给她送礼物,把她经过的路打扫的干干净净,有人欺负她,他会勇敢地保护她。正当他准备去求女主人允许他们结婚的时候,女主人却很随意地把塔季雅娜嫁给了酒鬼卡皮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格拉西姆痛苦地无奈地结束了这段爱情,一天一夜没出来:“坐在床上,一只手贴住脸,悲声哼着,把身子摇来摇去,闭着眼睛,晃着脑袋……”第二天他出来时“脸色更阴沉了。”在格拉西姆极度痛苦、孤独的时候,一只小狗——木木走进了他的生活。他从水里救起了木木,精心喂养它,与它作伴。格拉西姆甚至因为木木的到来而“很满意自己的命运”, 因为他从木木身上得到了从人身上难以得到的温情。然而好景不长,女主人发现了木木。刚开始木木的可爱也引起了她的兴趣,但当她试图接近木木时,遭到了木木的反抗——冲着她龇着牙齿。一向专横的老太太因为平时连人也不敢向她表现出一丝一毫的忤逆,如今这只小狗竟敢对她面露凶相,她受不了了,第二天就命令管家将木木赶走。当小狗再次回来时,女主人以木木的吠声干扰了她的睡眠为由,下令处决小狗。面对凶残的女主人以及周围的帮凶,格拉西姆知道自己已经保护不了木木了。在让木木饱餐了一顿之后,哭着亲手淹死了木木。
其实,格拉西姆是农奴,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对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只要求“那么一点维持生存的最低要求,只要求保持作为一个人的那么一点点尊严,只要求那么一点点的爱与被爱。”可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却将他这样一点点小小的要求都剥夺了,击跨了他的精神支柱,让他一步步地走向了绝望。他的痛苦不是来自肉体,而是来自灵魂,格拉西姆是不能主宰自己命运的、灵魂受到蹂躏的农奴。
格拉西姆是奋力反抗的小人物
朱光潜先生认为:“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只有当他表现出坚毅和斗争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悲剧。”从这个意义上讲,格拉西姆的悲剧是真正的悲剧,因为面对苦难,温顺老实,沉默可靠的他选择了抗争。从乡村到城市这短短时间里,格拉西姆经历了三次精神上的打击,而且一次比一次重——早已习惯乡村生活的他,却硬被带进城里,他孤独、苦闷;刚刚开始的爱情,却被无情地扼杀了;为了慰藉失去爱情的心灵而收养的小狗,也被迫被溺死。在这种精神重压下,格拉西姆终于在沉默中奋起抗争了。他亲手溺死木木,这一举动就是无声的控诉。在小说结尾,他勇敢地离开了女农奴主大院,“急切地、愤怒地、大踏步地”走向他日思夜想的“自由的俄罗斯乡村”。最终, 他又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生命又恢复了生机,心灵又再度复活了——“他仍然健康,强壮,仍然能一人干四人的活儿”,只是“不再跟女人往来,甚至都不屑看他们一眼,而且也再不养狗了。”
屠格涅夫笔下的以格拉西姆为代表的农民多是这样的善良、纯朴、热情和勇敢,这都是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这些农民都是这些优越品质的体现者。但是,在俄国农奴制度下,所有拥有这些优秀的品格的农民却是农奴主的私有财产,在这种制度下他们的人格与尊严都备受侮辱与摧残。正如格拉西姆所承受的一样,俄国农奴制度下的农民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迫,是身心都遭到摧残、蹂躏的一群人,他们没有爱的自由,没有人格的独立,毫无自尊可言。
参考文献:
〔1〕屠格涅夫、巴金,《木木集》,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
〔2〕百度百科.
论文作者:刘亚平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3
标签:格拉论文; 屠格涅夫论文; 农奴论文; 的人论文; 女主人论文; 自己的论文; 农奴主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