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多数的中学生对物理的第一感觉都是“难学”,物理不像语文或者英语,文科的东西记的东西偏多,理解的成分偏少,所以很多孩子初中文科好的到了高中文科成绩也会很好。但理科特别是物理就不一样了,高中物理理解的成分很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 学习兴趣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在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一堂成功或者说名符其实的物理课,应该入“味”,才能让学生“开胃”。
那么什么才是物理课的“味”呢?我认为有以下三味:
首先是“原”味。既然是物理课,就应有强烈的物理本味。所谓“物理”,就是用物理实验引入物理概念,来研究物理规律。就是要以“物”喻出“理”的本质,揭示“理”的真谛。因此,物理课的本味就是物理实验。
其次是“美”味。这其中的美味,是指美学熏陶,即指美育。美育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艺术教育。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的教育。它是一种兼顾知识和发展、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融合式教育,是将所传授的知识转换成种种艺术的形象和活动。
最后是“趣”味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和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它表现为好奇、探究、求知等方面,因此,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抓住生活中的物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起好奇或悬念,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2.创设联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
高中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产生联想的情境,在联想中可以应用类比、类推和逆向思维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在探究磁生电时,教师先重现奥斯特的电生磁实验,强调电可以生磁,再让学生从中提出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提示运用逆向思维,让学生联想到:磁能否生电呢?若能,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呢?通过以上情境创设,能逐渐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有学习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语言要形象幽默
讲究语言艺术,不但会增强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吸收,而且会对难点知识起到缓冲淡化的作用。语言形象准确,物理研究对象就会更加形象逼真;语言幽默,能使同学们欢畅乐学;语言生动简练,会让人生智开窍。所以教学语言尽量做到准确、幽默、生动、形象、清晰、简练。
四、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良好的契机为抓手,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平抛运动规律的教学,可以借助教室内随手可得的粉笔头完成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粉笔头置于讲台边缘,用米尺敲击一下粉笔头,使它沿水平方向飞出,落到地面上并留下一个痕迹。若用米尺,怎么样才能求出粉笔头沿平台飞出时的速度?应该测量哪些数据?用米尺也能测出速度?这实验能很好地引起学生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兴趣。
五、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以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地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六、运用多媒体,激趣引思
随着科学的发展,教学手段的完善,教学越来越容易展现出其趣味性。原子物理是中学物理较抽象的一部分,单靠讲解,枯燥难以理解。为此,在讲述时,力求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展示,使教学显得直观而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乔际平 刘田珉 物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李华 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课程、教材、教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报刊社, 北京, 2003年,4期, P56。
论文作者:冯春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物理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课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8月总第2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