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建论文,新发展论文,理论论文,十六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470(2012)05-0085-04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党建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认真总结党建理论发展的新成果,梳理党建总体布局的逻辑体系,对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位一体”的党建新格局逐步形成,党建理论内涵更加丰富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就逐渐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格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对制度建设格外重视。1980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著名论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使用“制度建设”这个概念,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进行党的建设的新路子。1992年党的十四大重申了制度建设的要求。
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1]的重要思想,将制度建设与三大建设相提并论,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新时期,反腐倡廉日益成为党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与其他四项建设共同确定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强调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从此,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建新格局正式形成,党建理论的内涵更加丰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在阐述这五个方面建设时,将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原有顺序作了调整,把制度建设放在最后。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建设是党建总体布局的核心,是贯穿其他四项建设之中的。当然,其他各项建设也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但从内容的划分看,各方面建设的内涵毕竟是有所区别的,而制度建设都是为各项具体建设服务的,贯穿每项具体建设之中。
二、提出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明确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战略方向
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新命题。2002年11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我们党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同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执政党建设总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五大能力”建设,即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重大命题,强调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随后,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我们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党对先进性建设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基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础工程,必须始终抓住党员队伍这个主题,充分依靠全党同志共同努力。”[3]
2007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的新论断。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就是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一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要通过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等方面建设来落实和展开;另一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赖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只有把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有机贯通起来,才能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把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两大建设作为主线,使党自身建设的方向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更富有时代特色和现实针对性。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也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目的,其他所有建设都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坚持这条主线,就是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提高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水平,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凝聚各方面人才和力量,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在形成“五位一体”和“两大建设为主线”的党建格局的同时,党内民主建设理论进一步发展。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组织原则。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非常重视党内民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八大特别强调了党内民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发扬党内民主问题更显重要。2002年党的十六大更是从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虽然“党内民主”的概念在党的历史上早已使用,但一般的提法是“发扬党内民主”、“扩大党内民主”、“发展党内民主”等等,党中央正式使用“党内民主建设”这个概念,并将其与党的各方面建设相提并论,则是在2009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在这次学习会上提出,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党内民主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党内民主建设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问题进行了集中阐述,强调“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4]。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和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成为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着力点,通过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改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了代表的广泛性;通过建立代表提案制度,落实代表任期制等措施,使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在参与重大决策、参与重要干部推荐和民主评议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通过完善党内选举办法,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使党的代表大会在民主选举方面向前迈进一大步。
四、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有更清醒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明确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战略目标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党建理论也在发展。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反复告诫全党: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出发,正确把握党建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强调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又明确提出了党面临的“四个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考验与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对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清醒的把握和深刻的分析,是我们党增强忧患意识的体现,也表明我们党有决心有信心直面挑战,并在迎接考验、消除危险中使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这是党中央根据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提高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就是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根本上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要不断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只有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为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提供根本保证。
为切实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党中央还实施了若干重大战略举措,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牢牢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主题鲜明,领导有力,组织严密,措施得当,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创先争优活动是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次有益探索。创先争优活动的总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队伍的素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各级党委聚精会神抓党建和重视基层、加强基层、服务基层的自觉性,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重要启示。
重视和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为了更好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在新的实践中勤奋学习,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使学习制度化、常态化,我们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这是对党重视学习传统的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也是党的建设从活动型向常态型转化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创建学习型社会。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任务。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5]
综上所述,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需要在理论上继续深入探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两项建设作为主线,还有党内民主建设作为生命线,以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目标等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进行深入探讨。从实践上看,如何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大力开展实践创新,用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创新,更是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紧密联系的桥梁是制度创新。只有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使党的建设不断取得实效,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