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为契机提升职业院校专业群师资质量论文_薛丹华

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为契机提升职业院校专业群师资质量论文_薛丹华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 苏州 215104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职业院校专业群师资队伍现状,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为契机,提出了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机制保障,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通过青年教师培养、名师培养等工程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关键词】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

一、引言

2016年9月,省教育厅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出台《关于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职业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得内容,如人才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诊断与改进,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文件中明确了进行专业诊断就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表示“支持对企业有较大影响力的部分行业牵头,已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设计诊断项目,以院校自愿为远足,通过反馈诊断报告和改进建议等方式,反映专业记过和社会组织对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倒逼专业改革和建设。”[1]

“专业群”是指“由单个或者多个实力强大、拥有就业率高的重点专业和多个相关专业构成的专业群”。此类由多个专业组成的专业集群主要对应着与此相关的企业工作岗位集群,并且该专业集群中的专业必须能够同时在一个培训体系中进行基础性的实训、实习教学。进行专业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通过专业之间的整合来共享资源,促进教师的培养与建设、课程的革新与修正;通过核心专业的示范功能来带动其它相关专业,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从而全面提升学校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性能。”[2]

教学工作诊断是职业院校准确认知自己优势与劣势的第一步,是改进不足的前提,更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根据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内容,本研究以笔者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为例,对职业院校专业群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二、职业院校专业群师资队伍发展的反思

2002年9月笔者学校开办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一直坚持服务市场经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形成了专业的办学特色,2013年,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免检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以此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为契机,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师资队伍质量。

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32名,其中高级职称9人,另从企业和高校聘请了兼职教师8人,师资结构较为合理。专职教师中有8人具有出国培训经历,7人具有参加国培经历,23人具有省级培训经历,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在本专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当然,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还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要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以提升教师的实践素质和专业指导水平为主,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三、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与机制保障

(一)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举措。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是笔者学校一贯坚持的培养模式,也是学校迫切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学习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行强有力的教育教学措施,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给职业教育注入新的内涵,使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创出职业教育的新特色。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不断完善,学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能够为我市机电企业输送大批技能强、适应性好的高素质人才。

1.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总目标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8名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本团队的双师型教师达到100%,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兼职教师的聘请:聘请企业行业技术能手、能工巧匠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团队的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按省级教学团队的标准继续建设好教学团队,使本团队能在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科研等各方面作出表帅作用。最终使本专业教学团队跨入省级教学团队的行列。

2.建设措施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从现有教师中选拔1名、在企业中聘用专家1名进行重点培养,使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成为本专业的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负责指导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业务和实践,承担一定数量的科研和产品开发任务,负责引导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骨干教师能指导双师型教师的教科研任务,在教学工作起到龙头作用,独立开展课程建设。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按考核标准进行定期考核与评价。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通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特别是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取项目合作、下厂锻炼、产品开发、国内外进修培训等各种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兼职教师的聘请:校企共同搭建师资共享平台,实现人员的共享、共管、共建。聘请兼职教师每年兼职教师承担核心课程教学任务60学时以上或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聘请高技术专业人员开设机电类、信息类先进技术讲座2场/年以上。逐步建立兼职教师师资资源库,科学管理,合理调派,将聘用机制纳入产学合作内容。

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强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础上,重点挑选理论水平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合作意识强的兼职教师作为本团队的有力补充。不断的改进、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和考核评价评准,根据本团队成员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调整、优化教学团队结构。使本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二)促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校本机制建设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国家培训、省级培训、“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网络培训等分批次培训为教师们提供了成长学习的机会。这也正是为什么诊改方案中把“教师培训类型与数量”作为考核指标的重要原因。但是,培训的效果一直存在质疑。

教诊改实施,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和开发出符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师资培训项目,以及如何合理地展开培训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很多专业老师非师范毕业,显得尤为棘手。笔者认为,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当前的师资培训。

首先,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供给侧改革。学校要以满足教师需求为导向,网络培训、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培训内容必须切合教师发展需要,对于内容陈旧、重复的教师培训应坚决避免。避免出现培训效果低下,教师心中存在培训就是走过场、签个到、混个学时的思维定势,不利于教师专业的成长。

第二,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多元模式。目前“互联网+”教育已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并为人们所接受,通过网络平台开发或购买教师教育资源不仅便捷、高效而且可重复使用。此外,“以定制课程的形式,聘请专业团队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共性系列问题进行渐次深入讲解,也是破解讲座式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3]

第三,在培训的实践层面,鼓励教师积极应用。学校应适时搭建平台,为接受培训教师提供展示机会和舞台,出台鼓励政策、措施方便教师把所学内容真正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深化。很多学校未引起重视,往往培训一结束,所学成果就被束之高阁。

2.通过各类系统培养工程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包括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等等。”科学规划是确保师资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以笔者学校为例,学校制定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具体绘制好“青年教师系统培养工程”、“骨干教师优化提升工程”、“名师培养工程”的“三个工程”教师培养蓝图,搭建教育人才梯队。以我校实践为例,与常熟理工学院联合举办的“青年教师系统培养工程”从“师德、教学、教育、科研、实训”五方面规划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以教学七认真为抓手,落实教育教学常规,引导青年教师“一年入门、二年成才、三年成骨干”。与江苏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骨干教师班以“骨干教师优化提升工程”为平台,激励骨干教师立足“站活讲台、提升技能”,重在课程建设,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在优质课、示范课、课题研究、精品课程、信息化的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发挥名师工作室效应,以“名师培养工程”为载体,推行“导师制”,提高“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名师在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中的辐射示范作用。让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立德修身、能力提升、示范引领、特色展示的窗口。[4]

完善提升教师学历、技能、团队管理的机制,建立与“三个工程”人才培养相配套的选拔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制定落实《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专业带头人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考核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及实施办法》、《名师工作室制度》、《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和成果奖励暂行条例》等规章制度。同时,优化培养过程管理,对培养方案、培养档案、培养经费以及培养对象的跟踪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通过良好的梯队建设机制和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制度,为“三个工程”教师搭建台阶、构建平台,安排教师参加国家级别和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定期进行公开课、评优课、基本功竞赛、技能比赛、说课程、说专业比赛、信息化比赛、下企业实践活动,举办专家讲座、读书沙龙、交流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并进行年度考核。名师工程的实施建立起了发挥名师模范带动作用的长效机制,使名师成长步入了良性轨道,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苏教办职[2016]14号).

[2]贺红岩.HY学院机电专业群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青岛大学,2017.

[3]王亚薇.诊改形势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

[4]李建红.发挥名师作用推进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教育.2014.6.

【作者简介】薛丹华,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讲师,教育硕士。

【课题研究】2017年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背景下的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XHZX2017036。

论文作者:薛丹华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以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为契机提升职业院校专业群师资质量论文_薛丹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