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上应用的几点建议论文_王燕

上海建科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32

摘要:我国自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建设行业HSE管理体系的认证已经较为普及,整体上较大地促进了HSE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我国建设行业目前的安全生产事故比例仍处在较高水平,职业病和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形势仍非常严峻,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HSE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上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几个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和对策研究,旨在提高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管理绩效。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体系运行;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引言

目前,取得了HSE认证的施工企业普遍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HSE管理体系,但在建设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参建单位对HSE管理体系的认识深度和运用程度仍处在较初级的水平,尤其是对职业健康和环境管理两方面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现状达不到HSE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经笔者从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经验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政府监督力度不够、施工单位经济上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从而导致HSE管理体系整体执行不力、覆盖范围不全、实施过程受阻,进而造成整体HSE管理水平不能持续提升,也未能真正做到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职业病、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1.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 建设工程HSE管理体系监管缺失、执行不力

HSE管理体系文件主要包括:HSE管理大纲、具体的管理程序和操作性制度文件。通常情况下,公司级HSE管理体系文件得到了认证方的指导和定期评审,较为完善,但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将体系文件束之高阁,实际管理过程中为了节约费用、节约人力,仍是按照传统只重安全不重健康、不重环保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HSE管理体系对实际工程管理的指导作用减弱,甚至可能脱离实际、流于形式。加上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监管欠缺,施工单位也就放任自流,对HSE管理不做主动的改善和提高。

1.2 对体系认识不足,职责划分不清晰、落实不到位。

HSE管理体系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体系,而是一个系统的体系,PDCA(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全过程都要以工程建设的实际管理和施工活动为载体,必须与工程管理的各领域、各专业充分融合。HSE管理要求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要求体系策划阶段对相关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也要求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对体系的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本职工作中涉及到的相关HSE职责。

施工单位通常按照传统思维,把HSE相关管理工作一概纳入专职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范畴,而专职安全管理部门的权力和资源都有限,导致涉及到其他部门的HSE工作的协调和配合较难。大多数建设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并没有经过专门的HSE管理体系培训,对HSE管理体系缺乏认知,不了解体系的内涵和要求,这就加大了HSE体系实施的阻力。

1.3职业健康管理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防止人身伤害与健康损害,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安全,重点关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重大危险源、基本安全防护设施、大中型机械设备等监督管理,对职业健康往往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谈,从认识和管理上均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首先,职业健康管理策划不充分。施工单位的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不充分,未全面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从而导致控制措施和管理方案的制定也不全面,进而对职业健康管理的过程管控就存在较多漏洞;

其次,职业健康投入不足。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对职业病防护的措施往往过于简单,仅限于如简易耳塞、口罩、手套、防护服等普通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且还有部分系三无产品;对接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员工的岗前、岗中、离岗前的体检不到位,或者未进行针对相关职业病风险的专门体检;

此外,职业健康意识淡薄。大多数建筑工人对自己在职业健康方面权利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不了解,在施工过程中不注重自身职业健康的保护,也不懂得拒绝在防护不足、健康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进行施工。

1.4环境管理方面的不足

近年来由于政策的积极引领,我国建设行业推行的绿色建筑对建设行业的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用等方面,将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环境保护纳入管理范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绿色建筑认证,采取过程记录和取方式进行评定,其间并没有政府部门或认证部门进行实体检查,这就导致绿建认证过程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相关的过程数据和取证也会存在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对于大部分未进行绿建认证的建设工程来说,环境保护的意识通常更差,过程管理也更薄弱。

整体而言,建设工程参建各方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仍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

1.5 检查、考核、整改流于形式

检查和考核是HSE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体系运行过程定期进行实地资料查阅和效果检查,查找体系本身及其运行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持续改进,以达到提升管理绩效的目的。但实际管理过程中,施工单位的自查和政府监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检查、考核次数虽然不少,但对于管理的提升却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对于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较为简单粗暴。

施工单位通常对于查出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进行就事论事的“整改或改正”,只完成了点对点的闭环管理,未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从源头上采取长效的管理措施来进行“改进”,以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对于检查和整改的结果也没有形成系统的跟踪与监管,对于HSE管理绩效的考核缺乏过程数据的支撑,从而导致HSE管理绩效的原地踏步。

2.HSE体系运行过程中的对策

2.1 建立有针对性的项目部级别的HSE管理程序

建设工程中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公司级HSE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方的要求,建立起适合本工程的项目级HSE管理程序和操作性制度,对工程建设过程的HSE管理进行详细策划,如:HSE管理目标管理程序、HSE职责分工程序、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管理程序、职业健康控制程序、环境保护控制程序、安全教育培训管理程序、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设备安全管理程序、消防安全管理程序、各类应急预案、HSE奖惩管理程序、动火审批制度、脚手架验收制度等,以提高HSE管理程序和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于建立起来的项目级HSE管理程序和制度,应当进行内部学习,推行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并结合实际管理过程和施工过程对程序文件中制定的管理措施进行效果验证,定期开展内部评审活动查找管理文件本身和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持续改进以提高程序的完善性和有效性。

2.2领导重视,明确职责,提高能力

HSE体系强调领导的作用和承诺,“领导作用”是HSE体系得以有效实施的的核心。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应将HSE管理纳入项目管理体系中,明确各岗位人员的作用、分配其职责与责任并授予权限,确保项目部的人员在其能控制的领域承担HSE方面的责任,以促进HSE管理的有效实施。

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完成对职业健康安全有影响的任务的任何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来确定。组织应确定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组织应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评价培训或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并保存相关记录。[1]因此,施工单位还应当加大对于HSE体系的培训力度,其范围不只是针对体系建立或检查人员,还应当覆盖体系运行的关键人员,对HSE于体系建立和运行的关键岗位应当取得内审员证书,提高相关人员的能力,以保证体系建立和运行的质量。

项目部还应当全面策划和开展全员HSE知识培训,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项目部规章制度,职业危害防治培训、环境保护培训、应急救援培训、火灾防治培训、临时用电培训、起重吊装培训、文明施工培训等内容,提高全员HSE意识和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的能力。

2.3加大职业健康方面的投入,履行职业病预防的法定义务

职业健康管理的提升首先要从意识上引起充分的重视,施工单位要深刻认识到职业健康管理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企业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其次,要从制度方面进行完善,施工单位应当建立起职业健康管理的程序,在危险源、环境因素辨识和评价环节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和评价,并根据其危害的大小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或者管理方案。通过系统、规范的管理,消除职业健康的危害因素、降低危害程度、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施工单位还应当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职业健康管理,从职业健康意识培养、危害因素消除和替代、隔离防护与屏蔽、合理安排施工、个人防护等方面加强职业病的预防管理。与此同时,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工种的职工做好岗前、岗中、离岗前体检,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形成可追溯的记录。对于发生职业病的职工,应当及时安排救治。

论文作者:王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1

标签:;  ;  ;  ;  ;  ;  ;  ;  

HSE管理体系在建设工程上应用的几点建议论文_王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