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目标导向体系研究”的实验方案_教学评价论文

“义务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研究”的实验方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务教育论文,体系论文,目标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形成义务教育的目标导学体系,以期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质量是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革除当前义务教育存在的弊端;优化多种理论,发展改革学校的教学、评价、管理工作;以系统科学方法指导实验的组织与管理。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变量、实验设计、实验指标与对实验校的要求等内容。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目标导学 实验

“义务教育目标导学体系研究”(简称“目标体系”)是四川省教委1995年基础教育的重点课题(见省教[95]26号文)。它是在四川师院与江油市教委合作完成的“农村初中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基础上,借鉴全国“目标教学”的研究成果而开展的。“目导体系”大致包括“教育思想体系,学段学科教育目标体系,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学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体系等六个子系统。构建“目导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掌握学习理论及中国目标教学的成果,认知信息加上理论,元认知理论和构建学说。

目导体系从整体上说仍处于理论假说阶段,尚待实验、实践的检验与完善。我们希望通过实验校的实验,以及至少在7个县的大面积教学实践,把目导体系发展完善为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软件,并为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的开展提供一种可行模式。

一、课题的主题和目的

课题的主题:通过理论探索与教育实验、实践等方法,在江油市所完成的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形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导学”新体系,以期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

该课题为教育学课题,其主要目的是:

1.通过理论探索,形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导学体系”。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模式,并对在较大范围内实验、实践,以确认它能大面积、大幅度全面地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2.在目标方面,突破单一的认知教学目标,形成认知、德育,学习能力的“教育目标”系列;在常规方面,改革管理和评价的目的、机制、组织和方式,形成教学、管理、评价三位一体的义务教育常规;探索义务教育小学段与初中段的有机衔接,形成“九年一贯制目标导学体系”。

3.以教改为契机,引导教师学理论、用规律、思改革、用教育、教学规律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培养一批有研究能力的现代教师队伍。

4.为促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在国际、国内产生影响以及推广之,我们将撰写一组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出版1—2本理论专著。

二、课题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

本课题的指导思想及主要内容是:

1.从“义务教育”的要求以及当前义务教育开展的现状出发,我们必须改革当前义务教育存在的弊端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在本世纪中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其目的是为提高我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21世纪的建设主力军。因此,这项工程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未来。立足于现实,则要求我们的“普九”必须从现实的条件出发,审视当前教育、教学的不足,大胆提出改革思想。使“义务教育”能为学生的多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着眼于未来,它提醒我们,“普九”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未来的人才规格,教育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当今信息社会要求其人才规格要善于学习,有健康的体魄和富于创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义务教育”的功能在很多地方还是“应试”,其核心是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分数成为考察学校教学、评价管理的核心指标。这与“义务教育”的目的是相悖的。因为:一方面,分数仅属评价学生智育的标准之一。用分数来代替和评价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片面和错误的,它只能影响学生德、智、体的和谐发展,抹杀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仅用原始分数来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学校的管理和办学水平,学校的教学、管理必然走入怪圈,必然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来追求学业成绩的高分数。因此,教育、教学中的种种不足必须改革,使“义务教育”能切实为学生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2.优化多种理论,改革学校的教学、评价、管理工作

1991—1993年,四川师范学院与江油市教委合作,在江油市2万余名初中生中开展了《农村初中目标导学综合教改实验》,使广大农村学生的素质的某些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各科成绩提高达0.5σ。1993年秋,成都教育学院也在江油等多个县市开展了小学目标导学的摸索性研究。上述两项实验所输入的刺激变量主要是“目标导学的一标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它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多种综合而成的变量)”,其理论核心是布卢姆教育理论、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以及启发式教学思想三者的有机结合。本课题将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观、整体观的思想,改革教与学、目标、管理、评价等诸多方面,除继续输入教学模式这一变量外,还将增加目标模式、学习模式、评价模式和管理模式四项变量。具体而言:

(1)建构“义务教育”的目标体系。目标是人活动的依据和活动效果的评价标准,要发挥目标在教育中的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的功能,使义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必须首先制定出“义务教育”的目标及其目标体系。根据信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以及我国的教育方针,我们初步确定出“义务教育”的目标体系为:①德育系列;②认知目标系列;③学习能力目标系列。

(2)以目标为核心,促进“教学、学习、管理、评价”的整体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教、管、评”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而义务教育目标是检验四者质量高低的标准。A、在教学方面,我们设计出单元教学目标,突出目标在教与学中的作用。在操作上,采用“一标五环”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操作策略上制定出学科“导”,课型“导”、专题“导”等多种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特点(场独立性或场依存性),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教学合同,教学包等。重视活动课程和乡土课程的教学,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其逻辑体系更加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B、在评价方面,针对过去不分学习基础水平,仅用原始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的弊端,借用标准分,百分比位数和μ检验来评价教师教学的进步,促优转差方面的成效,以及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工作。C、在管理方面,根据分级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管理的线索,形成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3.以系统科学方法指导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学校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它同时又是社会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课题在开展过程中,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形成最佳结构,以利于课题产生整体效应。

三 研究的组织及分工(略)

四 目导体系的实验方案

(一)实验变量

本项研究的实验设计系采用自然实验法,全部在实验县校的小学与初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其实验变量为“九义目导体系”,它主要包括理论基础,教育思想,学科教育目标体系,教学模式系统,学习模式系统,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详见下文《“义务教育目标导学体系”内容简介》)。

(二)实验设计

目前德阳市中区、绵竹市、江油市、乐至、武胜、午桥、三台、温江、崇州等县(市)自愿参加课题的实验研究。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整个实验由控制性较强的非等组比较的准实验与大面积的时间序列实验两部分组成。

1.非等组比较的准实验

以县为单位,每县设1—2个实验校和一所对比校。实验校按“目导体系”要求、措施进行实验,对比校按传统教学体系开展教学。实验校与对比校的生源、师资均相近,最好属于县内中等水平。每县的实验校的每个年级人数100人左右,对比校人数50人左右。实验校与对比校在实验开始时与进行1年后统一进行各种期末考试,最好每学期中途再进行一次统一考试。问卷及测量在实验开始时(前测)与结束前(后测)进行,并对实验校的少量学生进行个人追踪调查。县教研室派1—2人到实验校蹲点指导,课题组安排联络员,随时了解情况,并对实验开展情况及时分析、指导和协助总结。

本次实验设计可列表表示为:

2.目导体系(单组)时间序列大面积实验

“大面积”指每县内至少有一学区(5个乡镇以上或5万左右人口)参加实验。大面积实验将与准实验同时进行,为了鉴别实验效果,每个参加实验的县至少对各学科开展1次前测,3次后测,测试题目应与非等组比较的准实验相同。每个县应对每次前后测实行分年级,分学科统计成绩。课题组将利用计算机统一分析,除采用常规方法外,还将采用我们创立的多层次逻辑司蒂法。在面上实验,课题组主要采用供给实验资料,培训少量骨干与参观学习来进行适当控制。

(三)实验指标及对实验校的要求

由于本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而且这种提高,是以不增加学生负担和教师负担为前提,从而归结为教育效率的提高,由此我们认为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学科考试成绩,而应是学生基础素质的全面改善。因此我们设计和采用了如下多种调查统计表,问卷与量表,它们是(表格略)

表1 学生背景情况登记表

表2 学生背景情况分校统计表

表3 实验班教师情况一览表

表4 大面积教师情况统计表

表5 实验校学生统测统考成绩一览表

表6 大面积实验分班成绩统计表

表7 学生负担情况调查表

表8 教师教学负担问卷表

表9 实验班追踪学生的发展变化简表

表10 目导体系个案调查表

表11 学习态度问卷统计表

表12 教师态度调查问卷统计表

表13 同学态度调查问卷统计表

表14 学生评教调查表

表15 教师问卷调查统计表

表16 学校领导问卷调查统计表

表17 家长问卷调查统计表

表18 家长问卷统计表

表19 CCT量表

表20 AAT量表

这些量表,调查表与问卷,按其作用与做法大致可分为以下7类:

1.根据德育目标系列,设计的学校、学生和家长问卷,在实验结束前检验。

2.在智力方面和学习能力方面,用CCT和AAT进行前测与后测。

3.结合学校日常的体卫工作,实验班学生在实验结束前作一次专门的体检和体育达标测验,将测量结果与国家规定标准或我省市常规水平作对照分析。

4.在学习成绩方面,将前测成绩,后测成绩分析处理,并把它们放置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进行比较分析。

5.在实验前后开展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班学生的负担情况。

6.个案调查,在实验班中各选好、中、差多人,进行笔录,掌握他们在实验中的发展情况。

7.教师上课的评价,教学管理的评价。

大面积实验县,应提供至少一个学区的表2,表4,与表6资料。最好还提供表7,表8,表15,表16与表18的100人以上的调查资料。此外,愿提交上述实验资料,并接受“三自”原则的县、校均可成为本项研究的实验基地。

五、课题组对实验基地县(校)的指导

1.为实验县、校培训实验人员

(1)培训对象:实验校每校10人左右(校领导、教务处,政教处与各学科骨干教师),面上实验学校,每校3人。以上均以县为单位开展培训。

(2)培训安排:①介绍“目标导学体系框架”;②介绍目标导学体系的实验方案与实验表格填写,心理测量如何进行;③小学“目导”实验的补充说明;④义务教育教学法指导课的开设方案与学生分段分学期能力大纲设想;⑤目导丛书的作用与用法介绍;⑥一标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献课评课。小学、初中拟安排各一节以上,内容为语文、数学各一;⑦教学设计。以学科为单位,分组活动,组长由县教研室教研员担任。内容为:A、研究下期教材,明确教材知识结构,把握全期教学重点难点;B、明确下期学科教学总目标,选用或拟定与之相适应的期末考题与评价达标标准;C、划分教学单元,分配课时,制定学期的该科教学计划;D、提出该科教学建议,学法指导方案与落实实验思想。此项工作,除大纲、教材、教参外,可以参考或直接借用川师院所编目导丛书(初中部分)与成都教院所编目导丛书(小学部分)。各组活动时间至少半天;⑧交流“目标教学管理常规”与“目标教学评价体系”设想,由县教研室负责,各校领导参加。这个组除议论出本县实验管理与评价的下期统一作法外,还要规划出下期该县的实验计划。

3.为实验县校提供实验咨询指导服务

计划在每学期开始前,将学期实验工作安排邮寄到各县、实验校。四川师范学院、成都教育学院各派出2人,到实验校现场指导与检查(负责人由县、区教育或教研室领导担任。为了能起到相互学习,并向面上推广的作用,每个县至少应有2个教研员参加)。

检查的主要任务有:

①实验校与对比校前测资料是否按要求收齐②由课题组人员进行心理量表前测的准备工作③帮助实验校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设计过程将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形式。为把握单元教材整体结构,确定单元教育目标与开展学生学习前提的准备与补救等。它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人自探发现问题,上课前2周钻研,每次准备2个单元为宜;第二,研讨深化;第三,调节升华。④检查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组建议各县教研室统一设计表格式备课本,严格按照统一标准备课。⑤现场随机抽课、评课和听单元说课,要求“单元目标导学”入格。⑥讨论学法指导课本与学生学习能力大纲的修改与完善。⑦为该校实验计划提供咨询建议;⑧为接纳省内、外学校参观作咨询。

4.组织大面积实验校去参观、取经

由县教研室负责,课题组联络员参加。

5.为实验校,县的资料作定量分析

希望各实验校、县第1学期实验后的资料派专人送到川师院,以便统一用计算机统计分析。分析结论及时反馈到各县校。以后各期均仿此执行。

6.在“一标五环”教学模式入格之后,召开一次目标导学管理与评价的阶段研讨会。

7.在实验实施与学生考试、测查之后,专门召开一次“结题”培训会。

8.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和成都教院学报将以专栏形式为实验发表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文章,同时将继续以简报形式交流各县开展实验的经验和进展情况。

9.信函、电话解答实验中产生的问题

结题培训会以后,课题组派人到各县校,协助该县教研室,对实验进行全面总结,并参加各县的鉴定会。

(陈国先、姚云,周小山执笔)

标签:;  ;  ;  ;  

“义务教育目标导向体系研究”的实验方案_教学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