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究
孙克伟1张照雷2
(1.潍坊科技学院,山东 寿光,262700; 2.中交财务有限公司,北京 100088)
摘 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培养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显得非常重要。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能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需求,这就造成了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不足,导致学生不具备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既影响了学生个人的进步,同时又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本文探究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竞争压力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仅凭所学的理论知识难以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通过社会实践,将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从而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融入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专业性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学专业的基础是心理学以及人事管理学,都比较偏于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教学的开展,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不能够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岗位。我国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为人力资源管理输送高质量的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基于胜任力实践能力的现状
所谓的胜任力,即是能够提高工作成效的各方面相关的能力,其无明却的定义,但是有着相同的特征,是与工作岗位信息相挂钩的,其构成的元素主要包括相关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能力等,对工作成效起很大的影响作用。胜任力不仅仅是指一个个体,很多时候也指一个团队。一个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其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常情况下要熟练掌握社会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等,同时要具备将这些理论知识实践化的能力。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两者是相互促进提高的,只有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才能指导进行实践活动,再通过对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反馈促进理论深度学习。对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胜任力模型的研究中发现,其主要包括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执行能力主要包含的是个人的管理思维能力、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合作能力主要体现于团队之间,包括团队意识、责任意识、互相协作能力以及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学生要学会沟通表达、懂得人际交往以及对个人情绪的掌控;创新能力往往决定一个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高度,需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不断地进行主动学习,勇于提出创新的观点。
“互联网+”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需要基本的硬件设施外,创新的思维和手段才是“互联网+”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高校辅导员需要有创新意识,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同时,可以利用微博、博客、视频等平台发布关于学风建设、宿舍管理、学生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最新动态;在工作中还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网络词语,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基于胜任力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目前,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开展的课程有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人力资源等,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管理、沟通、交流的能力。但是,这些能力仅凭借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掌握这些能力,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的培养这些能力。所以,基于胜任力的实践能力培养原则是必须以人力资源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学校安排的模拟环境或者实践进行培养,进而不断将理论知识实践化,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达到能够胜任人力资源岗位的要求。高等院校首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实践的投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学校提供的软硬环境、专业课程体系以及优秀的专业老师方面着手。为了给与学生一个稳定的实践环境,高等院校需要有自己的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应尽可能的真实化,相应的器材以及通信设备应该得到满足,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应加强对于互联网的利用,以搭建现代化的实践基地。
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基于胜任力实践能力的途径
1.拓宽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深化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的运用
高等院校应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进行教学,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方式来实现。所谓的案例教学,就是区别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都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种案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以及探究性,并且案例的内容必须与人力资源管理内容要十分的切合。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深奥难懂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简易化,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锻炼了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思考,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使得学生更具胜任力。而所谓的讨论式教学,就是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学所可能遇到的难题或者重要的题展开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分为小组式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每一组学生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胜任力。
2.充分发挥模拟实践教学的作用
目前,我国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教学方式正在不断地深化改革,从原来地“灌输式”转变成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进行教学的方式,而模拟实践教学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构建一种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在该环境下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实践教学方案,使得学生模拟实践教学的内容尽量与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相关,促使学生在既定的环境背景下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去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问题所在,不断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与别人的沟通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践教学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理论知识,寻找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以及流程,不断提高自己实践能力。
3.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纳入考核制度
高等院校一方面可改变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考试内容,将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不过,要充分考虑实践能力考核的全面性,包括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另一方面根据实践活动来评价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实践评价是一种比较好的促进实践教学的方法,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指导老师以及学生自己,通过对指导教师进行评价,提高教师的责任心,促进教师改进实践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进而充分认识自己所掌握的实践能力水平,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进行总结,在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纠正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理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和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和生理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四、结语
总之,如今的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胜任力的学生更受企业的青睐。高等院校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理论知识教学法,应顺应时代要求,结合实践对学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具备管理、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知识良好的综合性人才,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芹.从胜任力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现代国企研究,2018(8).
[2]钟琦.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7,33(1).
[3]麻桂新.胜任力视角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现代交际,2015(5).
[4]张徽燕,邵明刚.从胜任力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
中图分类号 :F272;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9052(2019)05-0082-02
收稿日期: 2019-4-17
作者简介 :孙克伟(1978—),男,山东邹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张照雷(1981—),男,山东沂源人,政工师,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党建和纪检监察研究。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