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论文_舒松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论文_舒松

湖北省阳新县规划局 湖北黄石 4352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城市发展内容有了新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框架下,规划和建设生态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路子。本文从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着手,研究推进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理智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在城市生态化理念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确保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城市的首要任务。

1.生态城市的涵义

生态城市是指将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合理地融入到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打造出的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有机体。它以经济活动为基础,将城市民众、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本质在于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有很大区别,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系统性。生态城市建设追求的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它不是单方面追求生态环境的美好,或只追求城市本身的欣欣向荣,而是将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统筹兼顾。在重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同时,重点关注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②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是指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与城市民众之间的和谐。前些年,人们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只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联系,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反过来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生态城市就是要营造一个绿色的、充满活力的、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机系统。

③可持续性。生态城市的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在发展中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不过分掠夺,不强调短期增长,以保证城市健康、长期、有效地发展[1]。

④多样性。每一个城市都由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形地貌特点。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应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尊重城市历史文化,打造自己的城市名片。

2.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2.1环保意识问题

建国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成为世界头号人口大国。近几年,虽然人口增长已经得到基本控制,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老百姓普遍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乱砍乱伐、过度开采等不良行为比比皆是,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系统。在工业方面,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将工业废水、废气及废弃物随意处理,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不良影响。

2.2规划设计问题

现在,有很多城市规划不能充分重视过去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制造更多工业垃圾,严重污染城市环境。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组织相关专家总结以往不足,有效吸取前人经验,尽量使城市建设与生态发展协调发展。

2.3增长空间控制问题

城市增长空间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实践证明,盲目扩张并不能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相反还会对其形成巨大的压力。目前很多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跟不上,给政府带来很大的压迫感。如果科学规划城市建设,从长远角度看待城市发展空间,就能缓解城市压力[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城市定位问题

城市定位立足于城市本身的特色,而很多城市规划者不能谨慎对待城市的定位问题就去盲目地设计,造成城市建设各方面不协调,没有吸引力。例如,将适合建设商务区的地方设计成住宅区,将适合建设高层建筑的地方设计成地层建筑。不恰当的城市规划会导致城市建设杂乱无章,难以展现城市的魅力。

2.5法治保障问题

我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只考虑到法律法规的广泛适用性,而忽略了各个地区的特殊性,不能从细节上指导各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另一方面,环保执法过程中存在诸多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使许多违反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惩罚。

3.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策略

3.1建立健全生态城市规划体系

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有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来指导和规范。首先,要明确生态城市中“生态”规范的范围,以便于合理地执行城市规划管理。其次,力求生态城市规划方案的高效化和法制化,对生态城市规划中的公共部分与开发商的矛盾进行合理协调,避免因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再次,建立健全城市生态规划监督机制,提升生态城市规划水平和质量。

3.5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生态城市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及净化能力,这样不仅降低了废弃物的形成率,还能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有利于打造绿色城市。一方面要利用生态环境的相关功能,另一方面还应当对其进行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

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还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资源,如存在于城市内部或周边的高山大川、湖泊、湿地等,以及其中的历史文化古迹等元素,这部分景观在城市外延区间内已经构成了环境与生物的平衡发展,十分有必要保留下来。另外,进行城市规划时还应将现代城市景观与原始自然景观相互融合,在细节中加入人文因素,给人无限回味空间。

3.3建立生态型产业结构

生态城市概念是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其规划和建设一定要有效结合自然环境并对自然条件加以合理利用。城市规划广义上将是按照一定的功能规定将城市进行区间划分,而循环利用的产业结构充分考虑到城市区间内生产力分布格局及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利用生态设计理念,将各种资源衔接成一个整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

3.6将城市结构最佳化

在规划生态城市结构时要遵循错落有致、欣欣向荣、节能减排及与生态环境协调共存的设计原则,将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城市居民分布和城市交通框架等元素相互结合。首先,构建最佳交通框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将其与城市道路结构相结合,并完善各种交通设施。其次,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遵循居民就近就业原则。最后,将城市绿化系统嵌入到各种城市空间结构组织中,以达到完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3]。

3.5完善基础设施,倡导绿色出行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要发挥最大功能,就必须从城市民众的生产、生活着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尽可能地满足城市居民在交通、娱乐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而生态城市的基础设施不仅要满足城市居民的普遍性需求,还要体现出民众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存。

近几年,老百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家庭购买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问题,还给城市带来了相当程度的空气污染。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要把公共交通的发展放在首位,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倡绿色出行,将生态环保意识切实落实到市民的日常活动中。

3.7科学规划,和谐发展

生态城市是将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对其的规划要科学、合理。对于城市中的建筑景观要加强总体规划,特别是主干街道两侧的建筑群,要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对于园林类景观应主抓公园景观设计和城市广场建设。另外,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鼓励和支持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4]。

4.结束语

总之,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循序渐进,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将各种城市元素充分融合,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董月琴,彭义,徐阳,等.浅析生态城市[J].教师教育学报,2006,4(4):19-21.

[2]向元洪.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几点思考[J].四川水泥,2015,5(7):82-82.

论文作者:舒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  ;  ;  ;  ;  ;  ;  ;  

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论文_舒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