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殖业的出路绿色养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殖业论文,中国论文,出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专业化养殖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促进中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单纯从量的角度出发,中国的养殖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饲料工业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中国的各项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收入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跃入一个新的台阶,人均消费肉、蛋、奶的水平还有很大潜力,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需求也给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光辉的前景。
这也正是中国畜牧养殖业总量持续增长的原因。但最近三年,是中国养殖业发展史上经济效益最低的三年,鸡蛋价格、猪肉价格、鸡肉价格纷纷在成本线上下徘徊。这正是市场经济中的供求关系在发生着作用。所以,让我们细致分析这个供求关系中的求与供。
国际市场对中国肉食品的排斥不能仅从贸易因素去看。中国的畜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一种低质低价的低档次产品,缺乏竞争力,我们的养殖企业多是用国内的消费心理去猜度和衡量这些成熟理性、讲究生活质量、注重身体健康的国外消费者。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本身就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并时刻追踪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分析掌握并设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国际消费者,逐步改善并最终确定中国肉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地位。
国际市场上的挫折感使更多企业把注意力和目光放在了国内市场的争夺上。
近几年国内市场的需求持续低迷,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国企出现亏损,下岗职工增加,农民收入下降,“存钱防患”的心理预期导致老百姓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二是有些地方出现的激素中毒、砷中毒等恶性肉食品中毒事件,以及“孩子吃肉鸡长得太快”,“常吃肉的孩子性早熟”等等传闻,使得相当一部分居民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
国内需求低迷的第一原因是可逆的,随着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实现,非战略领域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性提高,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又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但第二个原因是不可逆的,只要食品安全问题不解决,居民的恐惧心理就不能消除。
由此看来,真正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养殖业这个“供”上。让我们来看看自身还存在哪些问题。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当今中国养殖的万恶之源,首推就是环境污染。一切的高发病,一切的天天用药,一切的死淘率高,一切的饲料报酬低,一切的经济效益差,都是可以从这个环境污染找到源头的。
用药污染问题。养殖者从抓来小鸡或小猪的第一天起,首先就是用上各类抗生素“清理清理门户”。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形成的恶性循环,使动物体质脆弱,免疫功能低下,消化吸收下降,这就是中国养殖业死淘率很高而饲料报酬很低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些抗生素在动物机体内沉积下来,通过肉食品中的残留传播给人类,致畸、肿瘤、抗药性、恶性缺陷、免疫机能下降等威胁人类健康的后果便出现了。“恶
性循环何时了,用药知多少?”饲料污染问题。饲料业对推动中国养殖业的发展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近几年饲料市场的激烈竞争却导致一大批饲料企业进入另一条道路。为了使养殖者看到一些“好”的表现,有些不法厂家在饲料中添加违禁药品,成为食品污染的源头。3月12日农业部、中国饲料工业办公室、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的“饲料安全新世纪宣言”活动,就是针对日益猖獗的饲料污染问题的。
食品污染问题。中国的肉食品存在着某些安全隐患,像上面提到的抗生素残留的问题,以及激素问
题,安眠药问题,砷制剂问题,高铜问题等,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污染是感染病毒、细菌的病死猪、病死鸡,有的甚至是人畜共患病。在北京的菜市场,来自国外的品牌猪、品牌鸡肉和品牌牛肉,价格要高出中国同类产品好几倍,但仍有很大消费市场;中国有的企业推出了绿色鸡蛋,价格也是普通鸡蛋的二三倍,买者络绎不绝;在郑州,漯河双汇集团的“放心肉”卖得特别火,比普通猪肉每斤贵七八毛钱。由此可见,消费者不是不买我们的账,而是不买污染食品的账。
中国国内的肉食品消费市场是中国养殖业最根本的主战场,世界看好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巨大市场,我们更没有理由看轻自己,是到了我们认真培养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的时候了。
那么,如何建设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养殖业市场呢?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养殖业未来的根本出路在于绿色、低耗和高效的生态养殖。绿色养殖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和推崇的畜牧业发展方向。绿色养殖的根本内涵在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养殖环境的绿色化,其次是畜禽疾病防疫的绿色化,即用药安全的问题,最后就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饲料绿色化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做一系列基础工作,但最重要的还是科技创新工作,这需要我国的畜牧科技工作者瞄准国际前沿,加强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生态养殖技术、绿色兽药和绿色饲料产品的创制攻关。可喜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重大的进展,我们的绿色兽药目前已经领先世界,其他科研工作也正在取得重大进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养殖之路。
联系电话:0531-642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