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在冠心病支架术后的运用论文_左燕,吴蓓蓓,张泽萍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 镇江 212001)

【摘要】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冠心病支架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参照组50例患者于术后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同伴教育。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变化进行记录与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实施同伴教育,对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同伴教育;冠心病;支架植入术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342-02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龄越大,疾病造成的死亡率也就相对越高。当前,对冠心病实施的治疗方法中,介入手术治疗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由经皮冠动脉腔内手术的基础上完善而来的,不仅成功率高,并且手术风险较小,然而由于患者病情较重,可能会在术后出现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如何在术后实施相应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1]。我院对收治的冠心病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联合实行同伴教育,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自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51~74岁,平均(63.1±4.4)岁。按照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划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资料对比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现报道如下。

1.2 方法

参照组50例患者于术后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同伴教育:①选择并培训同伴教育者:选择接受过同等治疗的遵医嘱行为良好、理解与接受能力强的患者,该类患者要求语言组织能力良好,并且自愿参与到同伴教育工作中。首先对同伴教育者开展知识培训,使其掌握相关沟通技巧及知识,通过单独辅导及集体培训的方式对同伴教育质量进行考核与评估[2]。②实行同伴教育措施:将同伴教育者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在患者术后不同时间实行同伴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围绕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作用与意义、术后用药、运动、饮食等注意事项,以及出院后随访等。此外,同伴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口头讲解、观看幻灯片、宣传手册、同伴交流等方式进行。在实行同伴教育的过程中,安排1名主管医生和1名责任护士进行监督指导,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1.3 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两种评分标准对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症状变化进行记录,并对两组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具体见表。

表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症状变化比较 (x-±s,分)

3.讨论

大量的研究表明,行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中,因担忧治疗的效果、疾病的发展以及自身的生命健康,多数在术后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是非常不利的[3]。因此,如何对该类患者实行全方位的教育干预与护理是当前医护人员所要面临的重要话题之一。

同伴教育主要指的是具有相同的生活环境、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社会地位以及人生经历的因某种原因的影响使其能在一起共享观念、信息以及行为技能的科学教育形式[4]。和常规健康教育理念与模式相比,同伴教育具有可接受性和文化适宜性两大方面的优势。当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面对同样的治疗方案的患者时,对其传播的健康教育信息和术后护理经验是非常容易接受的[5]。本组选择了一些患者开展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实施同伴教育,发现同伴教育对于帮助患者增强术后治疗依从性以及改善负性情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通过同伴教育,能帮助患者发现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如患者的生活舒适感、生理需求受到威胁,术后恢复相关适宜了解不够等等[6]。借助同伴交流能帮助患者有针对性解决问题,使患者获得更多与术后疾病的管理知识和调节心态的技能[7]。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行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实施同伴教育,对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静,童玲,胡晖.实施同伴教育对ACS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和预后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2:1178-1180.

[2]曲哲,乔娟.同伴教育在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03:77-78.

[3]时忠丽,陈湘玉,李秀云.情景式健康教育在社区冠心病患者自救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01:6-9.

[4]来小彬,万巧琴,尚少梅,李玉玲.社区护士主导的同伴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01:12-14.

[5]陈英,陈丁,李壮苗.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1:1126-1128.

[6]林海英.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33:130-131.

[7]李红霞,李雁.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36:3451-3452.

课题编号:江苏大学临床医学专项基金JDLC2X033

论文作者:左燕,吴蓓蓓,张泽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1

标签:;  ;  ;  ;  ;  ;  ;  ;  

同伴教育在冠心病支架术后的运用论文_左燕,吴蓓蓓,张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