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税务机关行政管理精细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行政管理论文,精细化论文,税务论文,机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面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税务总局总结多年来税收工作经验提出的重要管理理念。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避免大而化之的粗放式管理,抓住税收工作的薄弱环节,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一、成本管控精细化
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成本管理理念,推进管理创新。税务系统应当通过成本的合理控制,把各类非常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改善办公条件和保证、服务于税收征收管理上。因此,税务行政机关管理的精细化,就必须借助企业控制成本的方法,对税务行政管理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细化、量化、责任化。从精细化的角度,税务系统可节约的成本主要有以下10个方面:人头费成本(工资、奖金、福利)、基建成本、车辆成本、吃喝招待成本、通讯成本、会议成本、设备与其他易耗品成本、投资浪费与决策失误成本、跑冒滴漏与腐败成本和间接成本(给纳税人造成成本的增加)等。各项成本中,基建成本、吃喝接待成本、车辆成本,这三项成本的问题最突出。精细化管理可以先从这三大成本入手。
1.基本建设成本节约。办公建筑是直观的、固定的,而且建楼房要筹集经费,要申报审批,容易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把关,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查管理的规定。严格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对超出规定标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不得开工建设。同时,在摸清各级税务局综合业务办公用房、培训中心建设总体情况和问题的基础上,要结合不久前中央清理厅堂楼所的精神,重点清理综合业务办公用房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对清理中发现的严重违反规定和建设程序、奢侈浪费和社会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例进行严肃查处。要结合当前税源管征工作重点向城市集中的特点,压缩基层分局、所的建设,根据税源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将设在各乡镇的分局集中在县(区)局大楼办公,减少基建开支。
2.接待成本节约。要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肃纪律,严格控制接待费开支,限制接待费增长,对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要规范接待制度,严格审批程序,明确接待标准,推行接待卡,试行定点接待,实行责任追究,同时加强专项审计和专项监督检查。一是公务接待要有详尽规定。各级税务部门要结合省情、市情、县情制定各自的接待标准,并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监督。二是公务接待要有刚性监督。公款消费报销要施行“实名制”,设计统一格式的公务接待登记单,明确消费接待后,必须填写公务接待登记单和消费单据同时报销。接待方和被接待方都要如实在登记单上签名,凡出现超标接待现象,当事人要严肃查处。三是严格考核。严格实行总额控制,以上年公务接待费用为基数结合具体标准进行审计,同时要把节约公务接待费列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目标。
3.车辆成本节约。按照“有利工作、降低能耗、总额控制、科学规范”的原则,在“核定里程定额及用车时间、核定百公里油耗、核定维修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实践,在具体管控中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严格细化用油管理。在确定每辆公车百公里油耗和特定里程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增加干部职工上下班、节假日值班、下乡、会议、票证护送等的往返公里数和夏天每百公里的空调用油,测算每辆公车平均年日常公务油费。二是执行定额定点维修保养。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采取竞争性谈判的方式,通过当地媒体公告,邀请具有资质的企业参加,根据具体要求,组成谈判小组,对各企业的资质、设备、技术力量、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定,根据其报价进行谈判,在各条件符合的前提下确定唯一公务车辆定点维修保养单位。三是进一步完善公车使用管理办法。研究如何完善现行公务车辆管理办法,使“保障工作”、“提高效率”和“控制三费”有机统一。
二、执行力管控精细化
增强税务机关执行力的精细化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完善促进执行力提高的各项制度。加强决策制度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度,细化分解决策目标,以提高执行的效果。建立领导干部抓落实的信息反馈制度、督察督办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二是建立完善的执行工作机制。2000年机构改革以来,税务机关职能发生了很多变化,原有的岗责体系有相当部分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以《公务员法》相关配套制度的出台为契机,在税务机关中进一步健全岗责体系,重新界定建立满负荷、因事设岗、岗责匹配的岗责体系,为执行奠定责任基础。三是提高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的能力。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及时监控,全面掌握工作进度,跟踪问效,督促后进。对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查找执行不力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执行到位。四是完善对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税务部门的特点,科学设定执行任务和责任目标,完善考核的程序、标准、办法,加强对执行过程的控制,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执行力绩效管理体系。
三、衔接配合精细化
衔接配合不好,是税务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精细化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决各个部门、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配合问题。行政工作的衔接配合,主要有以下5种链条:一是业务、服务流程的各环节之间衔接。税务部门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工作环节之间,必须要有良好的衔接、协调、配合,否则,无论哪个环节受阻,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整个流程的运行,从而最终影响到税务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是指挥——执行链。上级指挥,下级执行,从总局、省局到市局、县局,也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指挥——执行链条。链条越长、环节越多,中间损耗也越大。三是信息传递衔接。由下而上的信息采集、加工、传递过程,形成了信息链。每一个层级,相当于一个信息中转站,将所收集到的信息,经过取舍加工后,再往上一层级传递。四是人员变换衔接。一个岗位的工作由于人员的变动,前任者与接替者之间,也有个工作衔接问题。五是多人、多部门共管事项的衔接配合。
改善各个工作单元的衔接配合,提高整体效率,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增加直辖——扁平化管理。效率低、执行率低、执行严重扭曲、行政组织的执行链太长等,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推进省局对县局的直辖,是实行税务机关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步骤,其目的是减少到基层的过多的管理环节,减少政策执行的衰减,提高整体效率。二是执行链的压力传递。减少执行链衰减,提高执行末端的执行率,除了用直辖——压缩执行链的长度等方法外,另外还可以采用压力传递的办法,来达到这一目的。从执行链管控的角度上看,关键的失误是没有将高层的压力(即总局、省局的要求)传递到执行监管的末端(税收征管一线),造成上面领导你讲你的,基层干部我做我的。三是优化业务流程。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税务机关许多业务流程必须进行整合、重组、再造。要对本单位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优化和调整,合并类似的业务,减少流程种类,简化流程环节。要强化各工作岗位的规范化管理,制订详细的“岗位操作手册”,使每个岗位和环节都有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做到定项、定量、定质、定时。四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结合各地实际,在辖区内开展人力资源配置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税源分布状况进一步调整、完善机构设置,重新核定各单位人员编制,使人力资源与税源管理相配套,机关与一线人员配置相配套,保证各个机构、各个环节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五是探索建立重要工作主办、协办机制,整合部门力量解决重要问题。在各级机关推行重要工作主办、协办的新机制,一项工作计划推出来后,主办单位一牵到底,协办单位共同参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通过各部门、各环节、上下级税务机关之间的联动和协作来共同完成。六是责任矩阵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多个工作单元衔接配合的事项,都应尽可能制订责任矩阵流程,以使行政更加透明,相关环节的责任人受到应有的约束。除了在每个环节明确规定唯一责任人外,还需通过科学的动作——时间研究,确定每个办事环节的标准时间,以促进办事效率的提升。执笔:兰延灼、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