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调整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收政策论文,金融危机论文,我国论文,背景下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初以来,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恶化,并且仍在不断扩散和蔓延,可以预期,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中央连续出台财政金融调控措施应对各种不利影响,其中财政政策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有理由认为,在应对金融经济危机方面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能够起到比较直接的较快的效果,必将会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税制改革也将借此机会深入推进。从对近期税收政策调整的分析出发,我们也可以对下一步税制改革走向作一简单的预期。
一、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宏观经济形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当下我国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这是本轮税收政策调整的最大背景。在2007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们仍然强调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强调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年中以来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市场流动性趋紧压力激增,政策取向开始大幅调整,目前定位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日中央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充分肯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的同时,更进一步地指出了宏观调控的思路,其中明确要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税收政策无疑会相应的继续深入调整。与1994年税制改革的宏观背景不同,当时主要目标是治理通货膨胀,亟须促使宏观经济尽快“软着陆”,税制改革中有明显的从紧痕迹,比如生产型增值税的推开。但随后的1998年前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则对当前深具启发意义,当时我们主要选择了旨在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税收政策上体现为接连出台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大幅提高了出口退税力度,而且大力提高税收征管和依法治税水平。当前税收政策调整的宏观背景与1998年极其相似。
为了配合财政货币政策实施,满足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要求,以四月末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3‰调整为1‰为起点,税收政策开始大幅调整,先后出台多项措施。包括抗震救灾及支持灾后重建税收系列政策、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免征存款利息税、个人证券账户资金免征利息税、决定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修订增值税条例并配套修订消费税条例和营业税条例、大范围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决定实施燃油税费改革等等。尽管这些税收政策调整有多重原因,但是归结起来其政策目标大体可以概括为四点:提升市场信心、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鼓励可持续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这些税收政策调整的目标和时机选择突出体现了政策制定部门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即时性考虑。
二、税收政策调整的经济效应分析
本轮税收政策调整中,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将集中体现在增值税改革和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方面,金融市场税收调整更倾向于追求市场效应,而燃油税费改革等其他措施更主要体现社会意义。本文仅集中对增值税改革、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和金融市场税收政策调整的影响进行讨论。
1.增值税转型意义重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明显
增值税转型的宏观经济效应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在总量上,增值税在全国范围内向消费型转型,在原有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六省、地震灾区三个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全面突破,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动力,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据测算,此项改革财政预计将减收超过12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在出台时机上,经济总体趋紧的情况下出台这项改革避免了投资过热风险。在结构上,增值税转型将对消除重复征税和行业因资本有机构成差异造成的税负失衡问题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通过降低资本有效税负促进企业成本优势发挥,并通过促进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税负减轻,刺激投资增长的同时也对提高吸引外资质量有重要作用。从地区优惠向行业优惠全面转型,对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增值税转型微观层面效应也很明显。转型对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高的第二产业的行业影响是比较大的。转型后的增值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更新,将对投资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而且会使企业的投资周期明显缩短。如果企业发生设备投资行为,固定资产增加会使折旧额总量增加,但由于新增设备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故单项设备的平均折旧低于转型前,单位产品成本也低于转型前。尽管企业投资增加使企业当年资产负债率等相关财务指标恶化,但这种状况在以后年度随着投资效果的逐步体现而转化为竞争优势。转型刺激企业增加投资力度,增加现金流出,企业总的现金净流量会减少,不利于企业增加分配,企业将面临积累和分配的选择。增值税转型也将对企业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在其后的配套政策中应防止实物资本投入对人力资本的替代作用过强,以免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2.进出口税收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但仍有进一步调整的制度需求
长期以来,扩大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并由此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政策。近年来出口退税政策的不断调整,对于优化出口结构,抑制外贸出口过快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仅注重出口数量同时又容易引发贸易摩擦的问题。另外,加工贸易税收优惠政策不合理。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对加工贸易给予了进口保税(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的税收政策,虽然能带动一定的劳动力就业,但是同时对我国经济增长也容易带来资源过度消耗的风险,并形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再者,应进一步促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现行税收政策在促进企业“走出去”方面还存在着税收政策体系不完善、税收支持手段单一、税收政策导向不明确、税收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
本轮金融危机对于税收政策调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了抓住时机,我们应该对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作出理性选择。应借此机会推进出口税收支持政策的转型,按照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结合企业所得税改革,取消针对外商投资举办出口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其纳入出口结构优化的调控范围,消除由此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应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进一步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范围,将涉及“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纳入其中。应完善促进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税收政策,完善海外投资风险防范的税收政策,完善海外投资所得的税收抵免政策,充分发挥税收抵免的政策效应。
3.近期的金融市场税收调整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和刺激金融交易有一定作用,但仍为权宜之计
今年以来的金融税收政策调整更多地集中于降低交易成本方面,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税制对金融市场的适应性,尽管我们可以通过适度调整获得一定的调控效果。结合当前经济形势以及经济风险预期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所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金融税收应该大力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应该以交易类别为主线,全面研究金融产品的税制设计,避免金融创新所带来的不同金融市场交易主体的税负不公问题。其次,应该着力解决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的配合问题,以免金融市场的减税收益浪费于对冲制度协调成本。再次,应该充分研究税收机制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税收征管体系的信息优势和财务监督作用,防控金融风险。
三、对我国税收政策走向的展望
1.进一步的税收政策调整将更加强调结构性
近期政策层面接连推出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几乎每项政策措施都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持。2008年的财政支出安排本来就是在结构性减税的税制改革前提下安排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于今年正式实施,两税合并对于吸引外资和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加之今年用于应对自然灾害的意外支出数额巨大,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成本支出也十分庞大,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近期又推出了4万亿的新增投资项目,增值税转型在明年全盘推开所带来的减收效应在可预期的范围内也不容忽视,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需要庞大的财政投入。凡此种种,都显示出当前的财政形势不容乐观。
对此,我们不认为应该存有强烈的进一步总量减税预期。从当前财政形势看,下一步税制改革为减税预留的空间并不大,进一步的税收政策调整应该会更加强调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政策制定者将会更加注重合理优化税收收入在税种间的分配,推进立足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消费结构的税制改革,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合理需求。将适度调整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机制,探讨包括资源税制改革与物业税实施在内的同地方税制体系建设有关的改革问题。
2.新一轮税制改革必将是主动性的改革,也应该更具适应性
此前我国经济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经济形势所倒逼出来的被动调整,但新一轮的税收政策调整已经凸显了主动性,并一定会被延续下去。比如此次增值税转型与其说是为了促进投资需求而采取的政策调整,不如说我们抓住了时机主动推进,在今年以前我们十分顾虑在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倾向明显的情况下,推动增值税改革会不会恶化形势。因此在当前时机下推动增值税转型就规避了投资过热风险。同时,在经济不景气的宏观背景下,经济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问题表现更为突出,调整针对资源品和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税收政策也可算作一种主动出击。城乡二元结构、经济外向型风险、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激化和资源环境约束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四大深层次实质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税制改革进程中,在强调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环境保护和调节收入分配。所以可以预期中国进一步的税制改革将着力推进税收体制的核心改革并更加强调主动性。
3.政策取向上应当注重供给管理
税收政策调整的前提性要求是,必须首先认清经济形势是有效需求不足还是供给结构失衡,要十分留意避免供给和需求双过剩局面的出现。在资本市场上,市场头寸偏紧是不争事实,但与此同时居民超储蓄的状况也并没有缓解。产品市场上,一方面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未被有效满足,一方面个别商品供给过剩并且价格居高不下,比如商品房。所以税收政策在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总体动作的同时,也要注重促进增强经济内在竞争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剩需求。
4.会继续重视和强调税收的征收管理
在国家财力吃紧的情况下,“依法征税,应收尽收”的重要性就更加显现出来。近年来,随着依法治税的有力推进,税收征收管理水平的提高为连年的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将来,规范执法、注重程序、创造和谐的税收环境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将继续被强调。其中尤其重要的将是加强税源管理和审核分析、推进信息化建设、改进纳税服务、严格执法监督,按照税收征管的内在要求完善征管体制、夯实管理基础,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标签:金融风暴论文; 税收论文; 税制改革论文; 金融论文; 税收政策论文; 经济转型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增值税改革论文; 政策影响论文; 经济学论文; 增值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