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初中几何教学的三条途径_数学论文

提高初中几何教学的三条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条论文,几何论文,途径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应重视形成数学结论的过程、方法和思想,更要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形式的灵活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等.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下面谈谈笔者对初中几何教学的一些想法与具体实践.

一、充分展示几何美

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认为:“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即能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学习材料的生趣和美学价值乃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在几何教学中,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多媒体”,不仅能展现数学美的内容形式,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审美活动,学生在获取美感的同时,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改善其思维品质,增强其审美能力.

如在学习点的轨迹时,学生对求动点的轨迹往往很难理解其原因.例:求与半径为r的定圆⊙O内切,且半径为r[,1](r>r[,1])的动圆圆心P的轨迹.教师读完题目后,(学生感觉模糊)而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进行分析:亮出一个定圆⊙O(绿色),半径为r,O点固定,一个动圆⊙P(红色)半径为r[,1],两圆内切但静止不动.然后轨迹跟随,动画演示.(学生肃静、好奇,入神观望.)把动画再演示一次:动圆⊙P绕着点O慢慢转动(是直觉!审美直觉!)老师问:⊙P与⊙O内切,切点有几个?无数个.(学生回答.)再慢慢转动后又问,动圆圆心点P的点位有几个?无数个.(学生又回答,学生的思维已逐渐进入“最近发现区”.)紧接着教师据轨迹跟随的效果再次问:那么所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什么?以O为圆心,r-r[,1]为半径的圆.(学生齐声回答,学生的情感得到愉悦,求美心理也得到满足.)在此同时,教师趁热打铁,将题改为两圆外切,再动画演示一遍.问:所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什么?以O为圆心,r[,1]+r为半径的圆.(学生不但再次获得审美愉悦的情感检验,而且收到了“以美启真”的审美效应.)这无不体现动静交错,协调一致的和谐美.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须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因此,每位数学教师都会用心设计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各种教法,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在几何教学中,教师除了在“教”上下工夫外,还得在学生“学”上做文章.在教学语言上需探究艺术性,在直观图形中探究变化.

初一学生刚开始学几何时,课堂上实施愉快教育可从语言上下工夫,比如上“线段、射线、直线”一节课时:今天老师给大家戴上一副眼镜(几何眼睛),(学生十分好奇),还要给你们配置一套助听器(学生兴致勃勃),戴上了吗(教师问)?戴好了(学生笑着答,但仍悬念着).教师板书“线段”后说,小学时大家知道一条拉紧的线叫线段,现在我们几何眼睛来重新认识它:①文字语言:线段;②图形:A——B;③符号语言:线段AB,(还让学生用助听器听)这样构成了几何语言的三层性……学生觉得开心有趣,不知不觉中几何语言入门了,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时,乃平移全等、翻折全等、旋转全等就是靠这副几何眼睛来观察,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四边形内角和定理时,让学生自己设计证明方法并亲身体验当小老师的滋味,讲解自己的证明过程:

(1)连对角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证(如图1);

(2)在四边形内任取一点与四边形各顶点连结,将四边形化为4个三角形(如图2);

(3)在四边形外任取一点与四边形各顶点连结,将四边形化为4个三角形(如图3);

(4)在四边形的任一边上取一点与其余两顶点连结(如图4);

(5)四边形的两边延长…(如图5);

(6)过B作AD的平行线…(如图6).

学生一下子想出了老师也没想到的好证法.此时,不单单是落实了一个知识点,深化了一个知识点,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师生互动

用现代教学观念评价一堂课成败最主要的标志是:互动.课堂并不仅仅是教师表演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学生也不单单是观众,只欣赏教师的表演,更应参与活动.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等双向活动形式即称互动,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力求发展.

在一次用几何画板上课时,课题:“让图形运动起来”,教师打开电脑中的几何画板示范画图,提出问题:

(1)问:如图7,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使下列各式成立?

①△ABD∽△AEB;

②∠ADB=∠ABE;

③AB[2]=AD·AE;

④BD[2]:BE[2]=AD∶AE.

然后请学生亲手操作,点击A点并拖动鼠标,经过实验找到答案:当点A运动到弧中点时满足条件.并且让学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操作和证明,凭着学生对电脑的浓浓兴趣,更增加了学几何的激情,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教师只要在旁边轻松的表扬或指点即可.当完成了第一问题后,教师提出探究变式的问题(以下均让学生完成):

(2)变式:首先让学生只改变条件的叙述方法

①AB=AC;

②直径AM⊥BC;

③AC是直径,AN是直径.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由易到难变化,并操作画图很不简单,同时学生们也不断获取成功和成功的喜悦.然后再让学生改变图形(条件和结论不变).

④绕点A旋转AE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D,原基本点:AB=AC不变(以上例题的结论仍成立);

在图变中,师生的互动热情会更高.

⑤去掉圆,变CE是BD中垂线,则△BCF∽△DBA,CF=AF;

⑥平移点A,保持基本点:AB=AC,则△ABD∽△AEB且以上结论仍成立.

这一变,象又到达了另一制高点,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然后再改变动点(改动点E)引出如下问题:

(3)思考题:

当点E运动到什么位置时,使下列各式成立?

①△EBD∽△EAB;

②AB·AC=AD·AE;

③BE[2]=DE·AE;

④BD[2]∶AB[2]=DE∶AE;

⑤AE[2]=BE[2]+AB·AC;

⑥AD[2]=AB·AC-BD·CD.

此题在原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巩固练习.

这一堂课,教师精心设计和妥善安排各项活动,使教学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几何图形运动起来,让师生互动起来.而教师可有效地驾驭课堂教学的进程,学生活跃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做主人,给学生以强烈的感观刺激和艺术享受,其乐无穷,收益倍增.

标签:;  ;  

改进初中几何教学的三条途径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