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整合”是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五维内容的起始环节,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大厦之中,可以起到支撑性的作用。因此,在平时教学之中,我一直非常重视对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下面是本人当时的宾语前置课堂的实录。
教师:关于宾语前置现象的研究,同学们课下投入了无限的热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期待着大家的研究成果。
学生甲:按照科代表大人的吩咐(笑声),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否定句中宾语的前置。所谓否定句,就是全句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毋、弗”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但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宾语“王”并未前置。为什么呢?这类宾语前置除了含否定词,还必须满足第二个条件——宾语必须是代词,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未之有也”,“未”是否定的标志,“之”是代词,具备了这两个前提,“有”的宾语不想前置已经身不由己喽。(掌声)
教师:十分精彩。成语之中有这样的例证吗?
学生乙:“时不我待”,文雅一点也可以说成“岁不我与”。
学生丁:人莫予毒。“莫”是无定代词,“予”是第一人称代词,“毒”属于古今异义,是“伤害”的意思。没有谁能伤害我,真是目空一切!
教师:“人莫予毒”出自《左传》,这是一个不太常见的成语。“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丁同学探究功夫不同一般啊!有关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研究,我们告一段落,下面谁能说说宾语前置的其他类型?
学生戊:陶渊明曾经感叹:“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里,疑问代词“胡”是介词“为”的前置宾语,疑问代词“何”是动词“之”(到)的前置宾语。这个例子引出了我们小组的研究内容——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必须前置。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判断关键是辨识疑问代词,除了上面提到的“胡、何”以外,还有“谁、安、奚、曷”等等,此类词语如果出现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它们常常就是前置的宾语。至于成语例证的汇报,下面由我团队的其他成员来完成。
学生巳:何去何从、吾谁与归、何罪之有、毛将焉附等等。“何”“谁”“何罪”“焉”都是前置的宾语。
学生庚:“何罪之有”的“何”固然是疑问代词,但是“何罪”不是,况且“有”前面又多了一个“之”,“何罪之有”不符合这种宾语前置的模式。(学生巳一时语塞)
学生辛:庚同学质疑合理,“于我心有戚戚焉”。(笑声)已同学有些越俎代庖,过于心切了,其实“何罪之有”属于我们小组研究的对象。如果不具备前面两种宾语前置的条件,古汉语中宾语是否可以前置?答案是肯定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何罪之有”中的“之”似乎在告诉我们,我前面的词语就是前置的对象。古汉语中,有时用“之”“是”作为标志,也能将宾语提到前面加以强调。
教师:辛同学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庄子·秋水》:“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教师板书)你能发现里面的宾语前置句了吗?
学生壬:“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
教师:从何看出?
学生壬:“以为莫己若”符合第一种宾语前置的格式,而“我之谓也”符合第三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成语“何陋之有”“马首是瞻”“寸阴是惜”“寸阴是竞”还保留着第三种前置的现象。古人在用第三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有时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的格式,诸如“唯命是从、唯利是图”成语,宾语的强调意味更加明显。我重点介绍一下“唯力是视”,这个成语指在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能否达到目的,主要就看自己的力量,后用来指依据自己的力量尽力而为。(热烈的掌声)
教师:宾语前置的类型主要就是上面三种。不过,在文言文翻译当中,有些用于动词前面的词语,我们也将它们调至动词后面。这种现象,姑且可以称为准宾语前置。我们课文中有吗?
学生寅:我们刚刚学过的李密《陈情表》中就有。“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的“见”就是准前置宾语。“见”,用在动词前面,有称代作用,表示对我怎么样,等于前置的“我”。不过须要注意,“见+动词”这种格式中,“见”有时表示偏指第一人称,有时还可表示被动。
学生卯:那么,如何区分呢?
教师:如果主语是“见”后面动词的受事者,则“见”表示被动,如《庄子》“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吾”是动词“笑”的受事者,“见”表示被动。如果主语是“见”后面动词的施事者,则“见”表示偏指第一人称,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中“冀君实或见恕也”(教师板书),“君实”是司马光的字,“恕”这一动作由“君实”发出,“见”称代“我”王安石,全句意思是“希望君实您能原谅我”。
学生辰:准宾语前置中,“见”只是小户人家,“相”才是豪门大户。(笑声)还记得吧,在《孔雀东南飞》里,“相”可是出尽风光;(笑声)“嬉戏莫相忘”中“相”偏指第一人称;“会不相从许”中“相”偏指第二人称;“蹑履相逢迎”中“相”偏指第三人称,翻译的时候,都必须调整到动词后面。
教师:不愧是科代表,辰同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成语世界里有准宾语前置现象吗?
学生巳:刮目相看、另眼相看、实不相瞒、以诚相待。
学生午:“以诚相待”要看具体语境,有时是偏指,有时是双向。
学生未:无地自容、反躬自问、孤芳自赏。
学生申:无病自灸、矜功自伐。
学生酉:能具体说说最后一个吗?
学生戌:(翻开词典)“矜功自伐”,“矜”,自夸;“伐”,夸耀。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自己,含有贬义。
同学们,关于宾语前置的探究到此为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并梳理常见文言句式的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大家雄厚的知识积累令我备感欣慰,优秀的梳理整合能力让我为之骄傲。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透视这些“活化石”,我们可以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还可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文言常识,一箭双雕,其乐无穷!感谢同学们的精心准备,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下课。
课后,同行好评如潮。
论文作者:钱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宾语论文; 代词论文; 动词论文; 学生论文; 成语论文; 教师论文; 同学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