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胡西军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胡西军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凤凰镇周垣小学 711405

摘要:作为小学德育重要课程,道德与法治对于学生认识社会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知法守法等众多方面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传统的小学思政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知识传输,却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采用生活化教学对策,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索和思考,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从而实现知行合一,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

引言

道德与法治属于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既要引导学生了解品德知识和规范要求,懂得思维方式,也应当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的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自身行为。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传输,教学内容却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社会过于重视言传说教,却忽略了知行统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采用回归生活教育方法,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思考,进一步体验道德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

一、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思考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贴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的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对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由于部分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的生活关键与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生活情景,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春天在哪里》这一节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邀请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将课堂拓展到课外当中,与学生一起在田野里观察和记录田野的景色。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在教育教学当中布置相应的观察任务,使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田野的模样,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也积极的回答,课外拓展所学习到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在回答当中更好的加深印象,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动力和联想能力。

二、选择贴合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

由于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社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社会和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实践当中,通过理论性的知识结合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要使学生能够深刻的认识到理论知识在学生实际成长当中的重要意义,并且强化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从而逐步的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不任性》这一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任性的行为,并且在课堂当中,鼓励学生积极的发言,并且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当学生在课堂当中分享和回答问题时,能够有效的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所讲述任性行为进行科学的点评和引导,使学生能够知道任性行为的不好。教师也要在教学当中给予大胆表现自我的同学进行一定的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能够树立学习和课堂参与的热心和信心。教师也要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任性行为,并且增强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使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阶段,根据道德与法治学科强化自身的身心素质,提升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采用多元化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在传统的笔试考核当中,教师通过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背诵,导致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时过于压抑,此类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所以教师要增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并且在教育教学当中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也要在教学当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引导,增强学生的可塑性是学生遇到道德和法治问题时,积极的向教师进行提问。教师也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根据学生在课堂当中的表现以及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综合性的评定和考核嗯,并且通过鼓励大于批评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有效的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科学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生活中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理解能力,教师也要积极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家校协作的教育方式强化学生的个人身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在教师与家长所构建的科学环境中自主的学习和探索。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社会生活,不断的丰富自身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我们不乱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存在乱扔垃圾的不好习惯,进行科学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增强环保意识。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河流和土壤污染的视频,使学生能够重视环保。教师也可以与学生家长积极的沟通,使学生家长在家庭教学当中为学生做好相应的榜样,通过起到带头作用,不断的强化学生的个人生活素养。

结束语

结合上述内容,我们能够看出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小学教学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而言是极有必要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对教师的敬爱之情,从而体现出人性化教学设计。由于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认知特点,即便对于相同的学习内容也会产生多元的感悟,特别是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提高学生的主动操作能力,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营造健康向上的教学范围,提高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贺恩格,王雅倩.高校学困生的教育研究[J].成功(教育),2017(06):77-78.

[2]王运花,李海明.高校“学困生”产生原因及解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7(29):124-125.

[3]张婷婷.高校学困生学习心理障碍表现、成因及对策[J].中国冶金教育,2017(05):142-144.

[4]王书亮,李国庆.大学生学业困难群体的引导教育研究[J].高校教学研究,2016(05):241-243.

论文作者:胡西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论文_胡西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