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召开“愉快教育与素质教育”研讨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研讨会论文,愉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80年代中期,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问题,一些学校不约而同地开展了从儿童情感锲入的愉快教育实验,10多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了总结近年来愉快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进展,并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1998年5月20日至23日,中国教育学会在北京召开了“愉快教育与素质教育研讨会”。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张承先,副会长陈德珍、顾明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北京市教委、教育学会和崇文区领导等出席了会议。全国第一批开展愉快教育实验的7所学校代表及应邀到会的教育专家、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讨。
愉快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已有近20年的历史,与会同志将80年代进行的愉快教育与当前进行的愉快教育作了比较,认为当前进行的愉快教育在理论上有了新的内涵,实践上有了新的发展。80年代是直接针对如何把小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下解脱出来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人们的关注点越来越转向人自身,尊重人成为当代教育的一股重要思潮。因此,尊重人,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其人格、情感、潜能、个性和个体差异等也成为愉快教育的重要特征而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再者,当代心理学关于人的潜能开发的研究,揭示了愉快的情感是人的认知与实践的动力机制。人们认识到,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作用尤其有利于认知。
与会同志对愉快教育作了这样的概括:愉快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儿童自身发展需求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使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适合于小学的一种素质教育的模式。
关于愉快教育的指导思想、本质、目标、要素等,7所实验学校的概括各有不同,但基本特征是共同的。上海一师附小将愉快教育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得到了与会同志的认同。他们认为,愉快不仅是途径,也是目的。因为愉快情感的积累可以形成为个性,如果人生体验最初是消极的,将不利于人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儿童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如果他在前一个阶段完成某任务时产生挫折感,则在下一阶段完成相应任务时也会产生困难。
代表们认为,愉快教育的另一特征是以学生为本,把着眼点和着手点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上来,从情感入手,最终达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
愉快教育还具有儿童化的特点,它要求还儿童以童真、童趣、童乐的天性,因此适合于在小学开展。
代表们指出,愉快不等于放松要求,让儿童克服力所能及的困难能给儿童带来某种满足,也能使儿童得到认识的快乐和道德的升华。因此,把教师对儿童适度的严格要求与在教育教学中让儿童体验到快乐完美地结合起来,是愉快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
愉快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如何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是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北京一师附小形成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之乐,教师的善教之乐,学生的学习之乐”的课堂教学特色;沈阳铁路五小推出了“实施愉快教育,创建童年乐土”的模式,即“审美化的课堂教学,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个性化的课余生活,情感化的学校管理”;广州市八旗二马路小学以优化学生一天的生活为主线,狠抓课内外的结合,构建了以“趣”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探索了“趣、精、实、活”的教学原则;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进行了“自主创新学习”实验。
纵观这些愉快教育的教学实践,均把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满足学生需要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中,充满自尊、自信,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其着眼点是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基础,为他们终身学习打基础。
有的专家认为,课程不改革,教改将很难进行。在三类课程中,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的改革比较容易,而学科课程的改革比较困难。基础学科课程中的分科现象导致课程重复,而小学生应强调综合。还要把一些新的、必要的信息及时地充实到课程中,以弥补课程的滞后性造成的缺陷。
与会同志还就愉快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了讨论。评价是一个总指挥棒,它与目标紧密相联,是对是否达到教育目标进行检测并作出价值判断的方式。有的同志认为,愉快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但考试不应只有甄别功能,还应发挥其教育功能;一些同志认为,对评价的改革面临着由惩罚性评价向激励性评价转变,使其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有的同志提出,要承认学生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评价,即使学习最差的学生的些许进步也能得到承认;有的同志提出,要注意评价中的科学性和操作上的简便性,评价宜粗不宜细。
无锡师范学校附小介绍了他们实行的“淡化分数、无劣评价、寓考于乐”的评价方法,得到与会同志的肯定。该校在评价中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以确保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考试分“优、良、稍欠、需努力”4个层次,给3次机会;一次测验可出A、B、C三份考卷,学生自己选择,尽量让学生得到肯定和成功的机会。这种做法为学生解除了分数镣铐,驱散了失败与挫折的阴影,使学生有可能自信地进入评价过程,在愉悦的评价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种评价氛围、环境和活动,是适合于小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因此它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育评价方式。
其它各校在教育评价实践中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承认差异、分层次评价等特点。
师资建设与愉快教育的关系是这次会议讨论的又一个问题。与会同志认为,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师资队伍建设中关键的一环,也是实施愉快教育的保证。实施愉快教育要求每一个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确立起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新型学生观;确立起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情感和意志的发展的新的教学质量观。它不仅对教师提出了责任感、道德感、义务感等方面素质的更高要求,而且对教师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会同志认为,愉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具体做法各校可有各自的特色,不宜搞统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