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山[1]2002年在《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观察分析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过程中,术后时间、移植骨处理以及供受体间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配等因素对移植骨局部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2×2×4叁因素析因试验设计方法。选用大鼠左股骨中段不全骨缺损模型,根据供受体间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配,分别植入新鲜和冷冻的异体骨。术后1、2、4、8周取材,进行HE染色、TGF-β_1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检测,并将HE染色和原位杂交组织切片的图像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相配的新鲜异体骨移植新生骨组织出现最早、成骨效果最好,其余各移植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延迟现象。(2)术后1、2、4、8周,各移植骨局部均检测到TGF-β_1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于增殖、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内。未成熟骨组织表面和骨吸收腔边缘 山1穿日豆平冬口气学,截页创七伴1比全仑多仁2002TGF一p,mRNA及蛋白也表达阳性。(3)供受体间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配,影响TGF一p lmRNA的表达强度(P(0.05)。(4)移植骨冷冻处理影响TGF一p lmRNA的表达强度(P<O.05)。(5)术后不同时间,TGF一p,mRNA的表达强度不同(P<0 .05)。术后8周时,TGF一p,mRNA表达强度最低。(6)术后时间、移植骨处理以及供受体间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配等因素有交互作用(P<0.05)。 结论(l)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过程中,移植骨局部内源性TGF一pl对骨形成,骨改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它可以根据损伤修复所需的生物学环境而发生量与分布的变化,使骨移植修复向可预期的方向发展。(2)供受体间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不配抑制移植骨局部内源性TGF一p,mRNA的表达,在组织形态学上表现为移植骨修复过程延迟或抑制。(3)同种异体骨移植物经低温冷冻后可以减弱其免疫原性,但同时也会造成移植物生物学活性的降低。(4)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过程中,术后时间、移植骨的处理以及供受体间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配等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移植骨局部内源性TGF一p,mRNA的表达。
詹旭, 周辉, 范小良[2]2009年在《同种异体骨复合生长因子移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移植是骨科临床常用的方法,其中异体骨移植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异体骨与不同生长因子复合移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了多种生长因子与助诱导、抗感染、抑制免疫等载体复合移植是今后异体骨移植的发展方向。
王磊磊[3]2011年在《rhBMP-2用于兔腰椎融合过程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文中认为目的:定量分析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用于兔腰椎融合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关键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水平,并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与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骨愈合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3组(自体骨组、复合骨组、异体骨组),叁组兔腰5、6椎体横突之间分别植入自体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异体骨复合骨及异体骨,术后7d,14d,21d,28d,35d,分别取叁组腰5、6椎体横突间融合骨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术后第7d,复合骨组的表达低于自体骨组,但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复合骨组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量于术后第14d高于自体骨组(P<0.05)。术后21d,叁组的表达量均达到峰值,且复合骨组(3.1163±0.1051)高于自体骨组(2.2349±0.2822)及异体骨组(1.3340±0.2795)(P<0.05)。术后28 d和35d,叁组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量均开始降低,但复合骨组仍均高于自体骨组和异体骨组(P<0.05);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复合骨组胰岛素生长因子Ⅰ表达量在术后7d时低于自体骨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增长速度高于自体骨组,并于术后21d高于自体骨组(P<0.05)。术后28d,叁组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表达量均达到峰值,复合骨组表达量(4.2720±0.4293)高于自体骨组(2.6645±0.1702)和异体骨组(1.6034±0.17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d,复合骨组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表达量有所下降,但仍均高于自体骨组和异体骨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术后7d,14d,21d及28d,复合骨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低于自体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复合骨组和异体骨组的表达量均低于异体骨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d,叁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均达到峰值,此时复合骨组(1.9714±0.2719)和自体骨组(2.6911±0.1299)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均低于异体骨组(3.4902±0.36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自体骨组合复合骨组之间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异体骨复合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材料,其能缓慢,持续,稳定的释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一方面有效地促进了转化生长因子f3及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的表达,另一方面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干预也下调了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从而更好地发挥诱导成骨效能。
赵怀志[4]2004年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转化生长因子在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愈合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转化生长因子在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愈合过程不同时相的表达及组织分布情况,分析其作用机制,进而探讨研究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愈合的过程和特点。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0只,12只制备移植用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段。48只于桡骨中段手术截除1. 5cm长骨干和骨膜,植入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皮质骨段,建立动物模型。于术后2、 4、 6、 8、 12周行X光拍片;术后1、 2、 4、 6、 8、12周取材,行大体标本、HE组织学观察,以及Bmp-2及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 (1) X线骨端愈合率:移植后2周,宿主骨-异体骨接合部骨折线清晰,未见骨痂影像。移植后4周,宿主骨-异体骨接合部出现外骨痂,包括连续性骨痂和不连续性骨痂,近端达100%,远端81. 4%;接合部骨折线已模糊或完全消失者,近端达45. 5%,远端23. 5%;移植后6周,宿主骨-异体骨接合部骨折线消失者,近端达83. 5%,远端65. 7%;移植后8周,骨端愈合率以骨接合端出现叁面桥梁骨痂或骨折线模糊为准,近端达100%,远端74. 5%。移植后12周,近端、远端接合部全部愈合,骨痂缩小,并可见髓腔改建。(2) 大体标本观察:4周内,异体骨段周围有中等量骨痂生长,以内侧明显,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但无有效连接。术后4一6周,异体段周围有大量骨痴,两接合处较紧密连接。术后8一12周,移植骨段的远近端均与宿主骨完全连成一体,外骨痴塑形,小而致密,并可见髓腔改建。(3)组织学观察:移植后4周,骨接合端的骨痴向异体骨生长,骨皮质表面形成骨吸收陷窝,异体骨段内哈佛氏管扩大,有少量新骨形成;移植后6一8周,两接合端已有骨小梁连接,异体骨皮质周围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生长活跃;有较多扩大的哈佛氏管,新的管状结构形成,异体骨被部分吸收替代;8一12周,异体骨段外侧新的骨单位发育成熟,己形成新的皮质结构,其内部原有结构与扩大的哈佛氏管及骨吸收陷窝掺杂。哈佛氏管内及髓腔边缘新生成骨细胞呈“镶边”样排(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BMP一2在移植后4周,骨吸收陷窝及异体骨内扩大的哈佛氏管强阳性表达;6一8周,扩大的哈佛氏管内生长活跃的破骨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新的管状结构等强阳性表达;8一12周,吸收骨陷窝内生长活跃的骨细胞及其周围的类骨质强阳性表达。异体骨自身、成熟软骨细胞、成熟骨小梁基质中未见BMP一2表达。TGF一pl在移植术后1周,原始骨痴成骨细胞呈阳性着色肉芽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以及间质细胞呈阳性染色;术后2周,新形成的软骨细胞及软骨基质成阳性染色,成熟软骨有较强表达,肥大的软骨细胞则无阳性染色;2周后,幼稚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及骨基质均呈现阳性染色性染叭结论(1) BMP一2主要来源于新生骨的成骨细胞和类骨质中。TGF一pl主要分布在间质细胞、幼稚及成熟的软骨细胞中。异体骨本身BMP一2及TGF一pl无阳性表达,但在异体骨移植愈合中骨诱导发挥了作用。(2)异体骨段与宿主骨的愈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过程中,新生骨通过异体骨皮质的表面、骨陷窝、哈佛氏管、髓腔表面及骨接合端向异体骨侵袭,“爬行替代”是立体的,主要靠骨传导实现。临床上,多孔网架结构的植入物有利于骨传导,易于实现骨愈合。(3)异体骨与宿主骨在接合端的愈合,在早期近端愈合的速度明显快于远端,且内侧骨痴出现较早,说明血运及软组织床对于骨愈合的重要性,但到后期异远近端则无明显的区别。(4)异体骨段的“爬行替代”不是代”。异体骨段在宿主体内仍发挥着重要的机械支撑功能。伙血、.帅司夕关键词移植;同种;愈合;组织学;骨转化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昨;.奋悦诚叫咧;畔一了争传‘一汽味e.n
王慎东[5]2008年在《自体及异体骨软骨移植与骨缺损修复》文中提出目前临床上可用于修复骨缺损的材料较多,但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应具有成骨性、骨诱导性、骨传导性及完全生物相容性。目前常用的移植物包括自体或异体骨软骨、软骨膜或骨膜及软骨细胞。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具有移植软骨固定可靠、软骨细胞存活率高等优点,由于供区的限制,自体骨软骨移植难以满足修复特长段骨缺损的要求,众学者开始研究应用多种材料来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其中软骨膜的应用较多,但由于其来源于自身,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其应用受限。异体骨软骨移植材料获得相对较易,大小形状不受限制,且具有生物活性与受体部分能发生生物愈合,其主要问题是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深低温冷冻处理技术虽然保留了成骨活性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免疫源性,但其生物力学强度仍明显低于自体骨。配合各种生长因子的刺激作用增强骨移植物转化成软骨的能力,构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移植物将是骨移植材料研究的主要方向。
游永刚, 唐辉, 陈克久, 徐永清[6]2008年在《同种异体骨的骨诱导活性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因创伤、感染及骨肿瘤等原因造成大段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是修复重建外科领域较为普遍而又棘手的问题。虽然自体骨移植有快速愈合、无免疫反应的特点,但来源有限,而同种异体骨来源丰富,不受形态、大小限制,并具有良好的骨传导性、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结构与自体骨相近、可以
参考文献:
[1].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实验研究[D]. 关海山. 山西医科大学. 2002
[2]. 同种异体骨复合生长因子移植的研究[J]. 詹旭, 周辉, 范小良. 中国骨伤. 2009
[3]. rhBMP-2用于兔腰椎融合过程中相关因子的表达[D]. 王磊磊. 新疆医科大学. 2011
[4].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转化生长因子在同种异体骨段移植愈合中的表达[D]. 赵怀志. 山东大学. 2004
[5]. 自体及异体骨软骨移植与骨缺损修复[J]. 王慎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
[6]. 同种异体骨的骨诱导活性研究现状[J]. 游永刚, 唐辉, 陈克久, 徐永清. 西南国防医药. 2008
标签:外科学论文; 转化生长因子-β论文; 细胞生长因子论文; 创伤愈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