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90例强迫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随访比较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患者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改变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强迫症量表(Y-BOCS)强迫思维、行为与治疗前均有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对强迫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护人员准确把握患者病情,调整治疗该方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关键词】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强迫症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98-02
强迫症包括意识强迫以及行为强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焦虑障碍型神经精神病。患者意识强迫主要有追求过度完美、做事严苛、缺乏稳定性和安全感[1,2]。强迫症患者意识强迫与反强迫是并存的,患者主观感觉有一些行为以及想法毫无意义、反反复复,极力控制却始终无法控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3]。本次实验选取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探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90例强迫症患者,实验组45例患者,男性23例,年龄在17~64岁,平均年龄在(36±3.5)岁。女性22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年龄在(37.2±3.2)岁,45例患者病程在2-12年,平均病程在(5.4±2.4)年。对照组45例患者,男性24例,年龄在17~64岁,平均年龄在(37.2±3.4)岁。女性21例,年龄在17~64岁,平均年龄在(37.2±3.3)岁。45例患者病程在2~11年,平均病程在(5.6±2.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病例选择标准
90例强迫症患者符合强迫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在17~65岁,平均年龄在(37.2±3.2)岁,病程在2~12年,平均病程在(5.6±2.4)年。排除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协议,均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能配合复查随访工作。
1.3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90例强迫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抗抑郁的药物包括赛乐特、百忧解、左洛夏,抗抑郁的药物普遍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因此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物用量,同时配以维思通、奥氮平与启维等抗精神病药治疗。对于存在焦虑情绪的患者,可以选用佳乐安定或氯硝安定等抗焦虑药物。本次实验选用赛乐特与启维联合用药,赛乐特(生产厂家: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43),每日一次,每次20mg,药量逐渐增加至每日50mg。启维(生产厂家:湖南洞庭要以为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66),每日一次,每次25mg,药量逐渐增加至50mg。实验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认知治疗,认知治疗包括思维阻断法和暴露反应法,两种方法。(1)强迫症患者在入院治疗时,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与患者共同探究强迫症产生的原因,向患者讲解强迫症的临床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由于缺乏对强迫症的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的紧张、焦虑情绪。(2)进行暴露反应预防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引导患者发现自身强迫症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发现自身认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患者产生相应临床症状的强迫意识进行纠正,劝导患者对可能引起强迫意识的环境展开联想,并且帮助患者在各个情境中不产生强迫行为。(3)指导患者进行思维阻断治疗方法,当患者出现强迫意识思维时,通过转移注意力或者进行外力控制等手段,阻断强迫行为的发生。随访比较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患者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改变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强迫症量表(Y-BOCS)测试评分改变情况,两组患者药物依存性、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医护人员服务的满意度。
(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如下[4](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压力不断加重,药品监控不到位等原因都容易导致强迫症的出现,随着现代医学对强迫症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强迫症患者通常性格内向,人际关系紧张、责任感过强、工作压力大使人体大脑中5-羟色胺系统功能发生紊乱[5]。目前临床治疗强迫症的方式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其中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选用氯米帕明等三环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和调整5-羟色胺系统功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小。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心理治疗,认知治疗包括思维阻断法和暴露反应法[6]。
本次实验发现药物治疗和认知治疗均能对强迫症患者强迫思维、行为起到改善作用,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疗效更为显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强迫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与医护人员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护人员准确把握患者病情,调整治疗该方案,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
【参考资料】
[1]曹党芹.认知行为治疗与抗抑郁剂联合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3,04(21):120-121.
[2] Fangfang Huang, Li Zhanjiang, Han Haiying, Xionghong Fang, Ma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drug treatment of OCD efficacy meta-analysis [J]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2013,09 (19): 643-649.
[3]程洪燕.强迫症的心理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5,12(23):96-98.
[4]宋晓红,李建明,杨文丽.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32(63):3030-3031.
[5] Candice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OCD efficacy meta-analysis [J] Modern Medicine, 2015,13 (24): 90-91.
[6]姚元宏.认知行为联合抗抑郁剂治疗强迫症临床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1(45):960-961.
论文作者:黄惠舜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患者论文; 强迫症论文; 认知论文; 实验组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两组论文; 病程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