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的中产阶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产论文,中国论文,阶层论文,透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知不觉中,一个相对更加富裕的新兴阶层悄然出现。他们拥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及教育背景,稳定而不菲的经济收入,追求高雅的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他们是改革开放20年后出现的当代都市中的亮点,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被称为“中产阶层”(The Middle Class)。
中国中产阶层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有较强的认同感,对社会对立和社会矛盾起着缓解的作用,是稳定社会结构的基础,是未来稳定中国的最主要的力量。这不仅预示着一个富裕时代的开始,而且稳健有力的中产阶层也将促使执政者制定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更有利于形成一个更为繁荣、也更趋合理的理性社会。
中产阶层的定义与构成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所谓中产阶层,是指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靠工资及薪金谋生,具有谋取一份较高收入、较好工作环境及条件的职业就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具有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的社会地位分层群体。研究报告分析,社会中产阶层不是某个阶层的代称,而是几个具有相近或相似特征特别是收入处于中等或接近中等以上水平的阶层的合称。从经济占有、政治地位、文化层次的角度上看,中产阶层介于现阶段社会上层和下层的中间水平。
到底谁是现阶段中国的中产阶层?从结构因素看,其来源构成主要有:传统的“中产阶级”,包括小业主、小商贩等自营业者、个体户;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间阶层”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干部、知识分子;改革开放以来新生的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家;由引进“外资”及高新技术人才而生的新型中间阶层。从中产阶层现阶段所涵盖的职业、职务成分看,主要有八大类:科学、技术、研究等领域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以及未评定职称的专业人员;中、小企业的经理、企业家,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等各种经济类型企业;各级公务员和办事员;行政事务及公共事业管理者;私营业主、小业主、小商贩等;技术工人,包括“白领”工人、流动民工中有一技之长者;商业和服务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目前,我国能够纳入中产阶层的就业人口所占比例仅为总人口的15%左右。
中国中产阶层的特点及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在西方,中产阶层是社会结构中占社会总人数最大的那一批人。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结构因素。它成为社会主体,社会高层与低层的冲突就会减缓,这是社会稳定的政治原因;中产阶层在社会上代表着温和的意识形态,其占据主导地位,极端与激进的思想和冲突论就很难有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思想原因;中产阶层也是引导社会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保证了社会广大稳定的消费市场,这是社会稳定的经济原因。中产阶层是整个社会机制安全发展的重心所在,在社会结构中起着“安全阀”作用。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中产阶层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
——中国的中产阶层在社会阶层中所占比重不大,且发育不成熟
西方国家评价社会繁荣程度的一个重要考察标准,是中产阶层在社会中的百分比,以及中产阶层的生活品质。在发达国家,这个阶层占了总人口的80%,阶层结构呈稳定的“橄榄型”结构。中国的中产阶层的比例远远要小,阶层结构还只是一个“洋葱头型”,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橄榄型”。现阶段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并不是合理的:该缩小的阶层还没有小下去,该扩大的阶层还没有大起来。
此外,中国中产阶层是70年代后社会流动的产物,基本上属于第一代,仍处于形成时期。它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不是定型的,不具有长久性、稳固性,中产阶层中很多人往往不是靠教育资历和个人奋斗获得成功,而是靠与党和政府的某种关系或是靠掌握某种资源而获得财富与地位的。非正常途径的突然暴富,自然决定了他们的不成熟。
——中产阶层的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良莠不齐
按西方的惯例,中产阶层的受教育程度应为高等教育,否则他们的职业、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地位都很难跻身于中产阶层,但在中国现阶段,中产阶层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不是高等教育,如属于中产阶层的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成员最初来自于乡村和城镇社会的较低阶层,他们的收入、社会地位甚至生活方式都与受过高等教育的这部分中产阶层无太大分别。在1992年后,具有文化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开始大量加入该阶层,使该阶层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教育程度有所提升。
——中产阶层的政治影响力相对较弱
现阶段中产阶层政治参与最重要、最规范的方式,是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以及工商联成员、私营企业家协会会员等。他们通过相应的团体和渠道参政议政,对政治事务发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参政形式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当中很多人认为,“代表”、“委员”等的意义首先是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标志;其次是一种社会承认;然后才是政治参与的途径和舞台。也就是说,他们的政治参与还带有个人性质。此外,其中许多人是利用这种关系而获得财富和地位的。就其整体而言,政治上的独立性和成熟性还远远不够,在引导社会向民主方向发展上作用亦有限。
——中产阶层的职业构成面较窄,体现出较强的行业特点
目前,中产阶层主要集中在:部分流通性公司;房地产公司,虽然现有不少花园别墅卖不出去,但收入并未下降;金融部门,特别是某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像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一些垄断性较强的大型工业企业,比如某些大型钢铁企业、石化企业、铁路运输企业、电力公司、轿车生产企业等;外资企业的中方雇员,主要是其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一部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此外,一些带有自由职业性质的从业人员,如律师、歌星、影星、化妆师等收入也相当高。
——中产阶层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
主要集中在沿边沿海的开放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80年代中期以来,广东省的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居全国之首;然而据调查统计,1997年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上海市月均收入超过3000元人民币的工薪阶层家庭,已占其总数的30%。目前,深圳特区的社会经济等级结构已类似“橄榄型”,中中层所占比例最大,接近半数的人处于中中层。而我国中部湖北省汉川市的社会经济等级结构则明显呈顶尖底宽的金字塔型结构。中产阶层在国内的地域分布极不均衡。
中国中产阶层的发展趋势与未来
(一)数量增长趋势 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入WTO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中国职业结构变迁以及劳动力流动将带来重大的变化和影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和国际型人才的需求将增加。中国的中产阶层将会迅速扩大、成熟。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官员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有两亿人口进入“中产阶层”消费群。
(二)年轻化趋势 中产阶层在未来的结构将趋于年轻化,更多的青年人会加入中产阶层,使中产阶层的年龄结构得以降低。近年来,高收入领域大都集中在三资企业、新兴行业,如信息、高新技术等领域。年轻人有学历、有新的专业知识、懂外语、会电脑,比较容易进入到有竞争力的职业中。这种有利于年轻人的竞争环境为年轻人步入中产阶层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后年轻人的适应力的优势将更为明显。相反,年龄较大的人,由于其年龄和原有的技术、知识使之很难适应这些新的专业领域;也因其所在的国有企业和传统的制造业由于种种原因进入了衰退期,这些都加速了中老年人社会地位的下降。双方面的共同作用将使中产阶层的结构年轻化。
(三)行业结构及收入构成合理化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垄断性行业的逐渐减少,中产阶层所涉足行业分布将越来越广泛,行业内部分工将日趋优化;分布区域更加广泛和均衡化,中产阶层将由沿海及内地一些地区向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延伸,这些地区的中产阶层的队伍将得到迅速扩大。同时,在新世纪初年,认识到中产阶层特殊功能的我国政府将会在制度安排及政策导向方面全盘考虑,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为更多的人通过正当途径进入中产阶层拓展通道。随着脑体倒挂问题、收入分配不正当倾斜问题、行业垄断问题等的较好解决,中产阶层收入构成将日益趋于合理化。
(四)智能阶层主体化趋势 我国的中产阶层在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中,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一方面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而加入私营企业主和三资企业高层管理队伍,从而进入中产阶层,另一方面,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素质较差的中产阶层分子不断退出这一阶层。在未来高技术知识的社会,各种旧行业逐渐淘汰,许多技术性行业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其中一大批技术娴熟的知识分子将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跻身于中产阶层之列,他们会形成一个崭新的群体,即智能阶层,并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中产阶层的主体。
(五)积极的政治参与趋势 中产阶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地位的提高,其政治参与程度亦会相应提高,而政治参与程度的提高又会增强其经济实力,进而会提高其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这是一个互动过程,中产阶层将对政治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参政议政积极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产阶层中,知识分子的国家忠诚感高于工人、农民和个体劳动者,仅次于干部。知识分子通过民主党派等渠道积极参政,其参政能力在民主实践中一直不断提高。近几年来,私营企业主也通过捐资兴办公益事业,为群众或政府部门的活动提供赞助来换取社会对他们的承认,利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提高政治地位,对政策施加影响。组织参与将成为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参政方式的未来选择之一。随着中产阶层数量的增加及其重新组合,潜在利益要求不断明朗,中产阶层积极参政议政的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六)合理引导与规范中产阶层,实现各阶层的共赢趋势 在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稳定的、开放的、有活力的,各阶层可以通过广泛妥协和合作来实现共同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共赢”。现在,中国“作为阶层而存在的各社会集团,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社会各阶层“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敌我关系”。虽然,目前我国的社会分层还处于初级阶段,贫富差距较大,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经济发展着眼,按政策办事。合理引导与规范中产阶层,在具备一定经济、财政实力的条件下,逐步调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分配关系,实现各阶层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