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市和谐交通体系的研究探讨论文_傅妍虹

构建城市和谐交通体系的研究探讨论文_傅妍虹

深圳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为了使城市交通更加快捷,相关的交通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就城市交通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构建城市交通体系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市;和谐交通体系;构建措施

引言

现今我国许多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经下降到20km/h以下,有些大城市甚至已经降至7~8km/h,与此同时,由于车辆行驶速度缓慢,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大大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使气温增加。为了缓解经济发展给交通运输带来的巨大压力,使有限的交通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各国政府都加大对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1、当前城市交通体系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居住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的交通需求也逐渐旺盛,导致了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地政府也将破解“交通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大力投入改善交通设施,实行“错时上下班”、“公交优先”等一系列新型交通管理制度,城市的交通拥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存在一些不和谐之处:

1.1“车主人辅”的现象愈来愈明显

(1)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设计得不够人性化。为了让车流通畅,减少斑马线上日益增多的交通惨剧,交通主管部门在一些道路修建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这些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的投入使用,确实提升了百姓出行的安全性,但由于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的位置离交通路口都比较远,很多百姓为了避让车流,不得不绕一大圈过马路,而且有的人行天桥的坡度设计得很陡,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的人登上天桥都比较困难,很多公交车站的路口过街斑马线被取消,人行天桥与路口的距离有50m左右,且没有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上下的辅道,百姓过街很不方便,导致很多行人不得不冒着生命财产安全损失的危险,与车争道。

(2)行人过街红绿灯时间过短,使人车争道现象严重。红绿灯是维护城市交通秩序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市民安全出行的保障,灯控的目的就是有序疏导车流人流,降低车流速度,达到安全有序畅通。灯控秒数的设置应该是人性化的,充分考虑到市民出行的具体条件。但是我们常在一些过街人行横道处看见,行人为了在十几秒的红绿灯时间内过到对面,要快跑前进,遇到较宽的公路,还得在行人过街安全岛上等下一次红绿灯时间,给行人过街造成了很大不便。

1.2公交优先却不先,影响大众出行效率

(1)公交专用道不专用,公交出行效率无法保证。在设置公交专用道时,由于公交专用道沿途经过的道多,进出岔道的车辆与公交车辆混杂一起,交通管理部门处理违章的成本非常大,也就只好默许违章行为的合法化,法不责众的后果使得公交专用道形同虚设。致使公交出行时间不定,很难保证乘客对时间准确性的需求。

(2)公交服务不优,降低其对市民的吸引力。部分公交企业的管理、服务不佳,公交司机作为城市文明窗口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却屡屡曝出不文明现象,如超速、拒载、违章停车;在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超载严重,车厢内乘坐环境恶劣;公交车票价较贵,低收入阶层负担加剧;公交运行线路过长、公交线路曲折,无法实现快速、高效运行;公交尾气排放超标,被市民声讨为“乌贼车”等,均降低了公交对市民的吸引力,市民选择其他出行方式的意愿不断增强。

2、基于城市交通体系的构建措施

以人为本是构建交通体系最基本的保障,无论是在初期的交通规划还是在后期的交通管制过程中,都要做到以人为本。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交通,可以协调处理好交通与人的关系,实现交通与人的和谐,为城市和谐交通体系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2.1树立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

(1)以人为本交通理念的正确认识

城市交通归根到底是为人服务的,实现人性化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既是构建“和谐城市”的现实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人为本”常常被挂在嘴边,但是人们对它的内涵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过去,人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仅局限于简单狭隘的层面上,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某些强势利益群体的特殊利益为本,就是要强调维护少数人的个人权益。现在,人们渐渐意识到,以人为本强调的就是公正与和谐。

(2)“人权”高于“车权”的意识

“人权”是指行人的通行权,“车权”是指机动车的通行权。“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就是强调交通要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其核心理念是把人当作交通系统的第一要素,确立“人权”高于“车权”的原则。“人权”高于“车权”首先要明确机动车与行人间的权利、义务分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可见,行人在人行横道上享有绝对优先权,从法律上明确确定了“人权”高于“车权”的原则。在道路设计阶段,细化道路功能分级,在以人行为主的生活服务型支路上,通过车道窄化、交叉口抬高等措施降低行车速度,保障行人的安全,提升步行体验,从设计上保障“人权”高于“车权”。

2.2采取TOD(公交导向)开发模式

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简称TOD),作为一种从全局规划的土地利用模式,为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有机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也是在当前国内外交通规划、建设中得到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的建设模式。一直以来,城市交通以及城市空间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众多大城市政府的一项策略,从效果来看,轨道交通确实能够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发展轨道交通是引导和实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绝不能仅仅将轨道交通作为改善城市交通的公益性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将其作为政府引导城市发展的工具和手段,以轨道交通建设为骨架,围绕轨道站点构建15min的居住-工作-城市公共服务生活圈,在15min生活圈内打造便捷的常规公交系统、优质的慢行出行环境,通过公交及慢行品质的提升,引导居民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从源头上环境城市交通压力。

3、当前城市交通体系发展的新形势

城市交通体系不仅要符合现实需要,还要符合新时期国家政策导向。新时期,城市交通体系发展形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传统交通模式变化,甚至超越城镇化的速度。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出行方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私家车数量的增多给交通运行增加了一定压力。

(二)城市规模扩大,需求量增加,出行距离延长。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对交通的需求日渐明显。目前,城市交通规划的运用在实际中不能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矛盾日渐突出。

(三)基础设施建设过于注重城市的对外交通,尤以道路和桥梁为重,公共交通被忽略。城市交通规划应注重交通与土地的融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保障公交优先的落实。

(四)构建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新时期的城市交通规划,应摒弃各网独立规划、建设,将道路网、轨道交通网、常规公交网、场站规划布局、慢行交通网络纳入一张综合交通系统网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构建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实现各网之间的高效衔接,以利于整个交通系统的组织和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施以人为本的交通,首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交通理念,通过法律明确、道路设计等手段建设以人为本的交通系统;其次要采取公交导向开发模式(TOD),通过统一规划打造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第三,实施交通需求管理,减少车辆出行,均衡交通分布,鼓励乘坐公交,动态引导车辆行驶。通过这些措施,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交通体系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健康、有序、高效的城市和谐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构建和谐交通促使交通发展[N].中国交通报.2005.7.1

[2]王炜.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7

论文作者:傅妍虹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构建城市和谐交通体系的研究探讨论文_傅妍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