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途径的探究论文_俞灵芝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途径的探究论文_俞灵芝

俞灵芝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小学部 211500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综合体系。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上下五千年劳动人民所凝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化教学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教育不但要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输,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既要帮助学生提升文化修养,还要帮助学生立德树人,使学生的智力与品格共同发展。这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实践途径;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4-142-01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现如今,不仅是语文学科,其他各学科都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核心素养成为评价教育质量与驾驭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语文学科而言,如果想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就要通过知识教育与品德修养教育两方面来完成,即传播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统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德育的原因

在传统的学科教育当中,小学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科的专业性,很少涉及德育的相关内容。如果将德育充分应用到小学语文当中,将会对语文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需要合理地通过教材以及自身的真实感受强化对于德育内容的理解,依据当前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内容准备,进而有效地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老师需要通过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对于学生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理解,透过表面掌握内容的本质,学习良好的品质和精神,例如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等。语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充分地结合情感,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掌握,有效地将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途径

(一)课堂融入德育教育,树立核心素养之心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听书识字,培养文化素养最为基本的环境依托。课堂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最为基本的形式。课堂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生识字、朗读、背诵是最基础的教学任务。在这个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基础的思想品德教育来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将德育教育合理地应用与自己的课堂,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社会道德,什么是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的基本内涵是立德与树人,其中立德在前,体现了德育为首的基本理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完成课堂基本任务的基础上,让德育渗透进学生所学的知识力,无论是识字还是朗读,都有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影子,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身作则德育教育,维护核心素养之根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在形成与发展阶段,没有完全定型或者成熟。因此教师成了学生眼中的“权威”,教师说过的话学生会拿来模仿,教师有过的行为学生也会拿来模仿。言与行,是体现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最直接的标杆。学生的这种向师性,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和文字明白做人的道理,还要通过日常教师行为的榜样力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将负面的行为传递给学生。小学生处于思想启蒙阶段,很多小学教师可能是学生一生当中的第一位老师。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用自己正面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一个言行的标杆,这样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正常开展。所以,教师就像是一面镜子,不仅能够投射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能投射学生的言行。如果教师没有做到以身作则,那么学生有可能会受到教师行为的影响,也产生一些负面的行为和习惯。所以,作为教育的主导,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

(三)多加实践德育教育,完善核心素养之本

理论永远离不开实践,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要想把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联结起来,小学语文的教学就不能完全拘泥于课堂。语文教师必须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与人为善,让学生有充分的社交。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才能通过合作建立友谊,才能知道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在集体中找准个人的地位。合理的社会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熏陶情感,升华思想,逐渐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时代精神,从而让小学语文教学真正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二者要各司其职。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始终作为教育的主体,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树立生本位的理念。

(四)融合共生德育教育,升华核心素养之魂

培育和发展小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于学生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属性是有积极的作用的。学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能对教材中、课文中与之匹配的人物或者事件产生共鸣,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提高写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信,提升学生同周围同龄人交往的能力。这样才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既要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要接受思想的熏陶,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核心素养的形成依靠德育教育来实现,德育教育的开展以实现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为目标。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核心素养中体现的个人修养、个人发展、社会合作和实践等因素融入语文课堂的德育教育中。如何通过语文的特征——语言和文字的表达来实现德育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葸学鸿.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69.

[2]陈冬丽.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34.

[3]杨美德.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20(03):65.

论文作者:俞灵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途径的探究论文_俞灵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