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分析论文_于洋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分析论文_于洋

大庆眼科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观察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研究对象为我院眼科收治的1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以住院号奇偶随机均分为两组,奇数为对照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偶数为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的差异。术后,观察组的视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对于改善患者视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引言

白内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该病症高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该病症的临床发病率有明显提高。白内障会导致患者出现晶体混浊以及视力减退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失明,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提高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将以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接诊的120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老年性白内障病患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眼科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诊断与《眼科学》中的标准相符合,并经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排除合并青光眼、眼底/角膜病变、晶状体脱位、眼科手术史及手术禁忌症等患者;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全部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以住院号奇偶随机均分为两组,奇数为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60~78(68.43±6.72)岁;病程1~12(7.45±2.01)个月;偶数为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62~80(68.51±6.67)岁;病程1~13(7.54±1.96)个月。经t或χ2检验对比两组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两组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检验,如测量眼压、冲洗眼道、眼球彩超、角膜曲率测量等等。

对照组: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术前散瞳,麻醉方式为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剪开患侧眼球上方的角膜边缘球结膜,并做结膜瓣。在患者角膜曲率最陡子午线距离角膜边缘约2.5cm位置做长度约为0.6cm的切口,做好环形撕囊,之后进行晶状体核水分离。在核周围注入黏弹剂,之后将晶状体核娩出。在患者囊袋以及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并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上述操作完成后使用灌注液将前房内的黏弹剂置换出,巩膜切口不进行缝合,在球结膜下诸如地塞米松,之后结束手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观察组: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治疗:术前30min,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并用爱尔凯因眼液行表面麻醉,其后在角膜缘内3点位置做穿刺口,长约1.0mm,并在颞上透明角膜缘内做隧道式切口,长约3mm,注入适量的黏弹剂于前房内,使前房加深;对于粘连的虹膜,应先行钝性分离,其后行连续环形撕囊,在水分离和水分层后,超声乳化将混浊晶状体核吸出,并吸出残余皮质,在囊袋内注入适量的黏弹剂,并植入折叠的人工晶体;最后吸出黏弹剂,并用水密封闭;术后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进行涂眼,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1.3观察指标与术前对比,术后7d两组的视力、眼压及生存质量的临床差异,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角膜水肿、后囊混浊、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及纤维素性渗出膜;生存质量采用QOL量表评定,包括心理状态、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及活动能力,采用百分制,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对两组研究所得数据间的对比处理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两组间各项数据的对比均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两组间各项数据的对比均实施t检验。若比较结果提示P<0.05时则表明证明此项比较指标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视力变化情况比较术后7d,两组的视力均发生改善,且观察组的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眼压变化情况比较术后7d,两组的眼压均降低,且观察组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引起白内障的因素众多,主要与年龄、遗传、免疫异常、外伤、营养障碍等有关,在发病期,由于病情未对视力产生影响,故患者极易忽视,当就诊时白内障已发展至成熟或过熟阶段,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降低了预后的恢复质量。对于白内障患者,临床认为手术为最佳治疗方法,对于恢复视力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但当前关于何种术式更为有效、安全仍值得学者探讨。

目前临床治疗白内障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手术方案,前者的治疗方法势必会对患者带来较大创伤,而且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速度相对较慢,较易出现各类并发症,为患者带来额外痛苦及康复风险。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超声波脉冲震动,将患者的晶状体核打碎并吸出后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的治疗方法,该种疗法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相对较小,且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效果较为理想,患者耐受性良好,故适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对比两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也均显示观察组所得疗效更为理想。

此外,尽管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治疗优势,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减少超声乳化时间,控制能量释放,提高操作技巧;(2)晶状体核乳化应在囊袋内进行,减少能力对角膜内皮的损伤;(3)保证连续环形撕囊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用于白内障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术后视力,且其切口小、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不良反应轻,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赵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白内障20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1):96-97.

[2]林莹,黎绮雯,吴小桃.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9):161-162.

[3]张凤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术后护理[J].江苏医药,2015,41(13):1608-1609

论文作者:于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  ;  ;  ;  ;  ;  ;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路径分析论文_于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