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学科教学;渗透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心理学思潮,赛利格曼、卡里曼等积极心理学者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潜在的建设性力量以及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解读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人无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获得更美好的生活”1。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幸福是一个概念,包括五个要素(即PERMA):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2。五大要素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基石,促使人们实现蓬勃的人生。
(一)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内容。积极情绪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愉快情感,包括喜悦、愉快、满足等3。众多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可以给个人带来多方面的益处。经常体验到积极情绪的人,会拥有更亲密的人际关系、更高的收入、更强的主观幸福感4,还可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疾病的康复进程5。
(二)积极投入
积极投入是指个体全神贯注的一种状态,即个体将兴趣、好奇心、专注力、决心与活力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学业投入是与学习有关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一种旺盛的精神状态6。大量研究表明积极投入与学习能力、学业成绩以及幸福感呈正相关。
(三)积极关系
人存在于各种关系之中,人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与他人发生联结。人际关系对于青少年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着青少年的自尊水平、学业成就、情绪状态、身体健康以及主观幸福感等诸多方面。
(四)积极意义
塞利格曼认为,意义是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意义感与价值观相联系,指引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选择。人类拥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倾向于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和生活方式。意义就像是灯塔,指引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五)积极成就
成就是指个人达成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在积极心理学中,这个目标不一定是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只要是个人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就是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成就和幸福感相辅相成,当取得一定的成就时,个体会感受到幸福;而在感受幸福的同时,会促进个体成就的达成。
二、积极心理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鉴于积极心理学的五大要素,本文也从这几个要素入手,将积极心理学的核心要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同时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
(一)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校时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进行学科的课程学习,在学习时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愉快、自豪、感动这样的积极情绪会提高学习效率,而厌恶、生气、无助这样的消极情绪会降低学习效率7。正念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重要内容,对情绪的调节起着一定的作用。正念也称心智觉知、专念,英文为 mindfulness,原本的含义是留心、专注、全神贯注,是一种注意力或观察力8。诸多测量以及脑神经研究证实,正念可以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调节消极情绪,促进情绪的稳定9。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冥想训练,身体扫描训练。即通过播放相应的轻音乐,在语音指导下进行深呼吸,觉察自己的感受。如果在课前进行,可以将之前的课堂和课间产生的情绪得到相应的沉淀,让自己更加关注到自己的感受,从而提高注意力,提升课堂效率。
(二)创造心流体验,提高学生投入度
心流是积极心理学投入要素的重要内容。心流, 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 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10。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心流产生的条件是从事的活动具有挑战性,并且和一定的技能相匹配,这也与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殊途同归。在教学内容上,鉴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储备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符合不同程度学生的教学内容,比如教学材料的准备、设问,可以循序渐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学习中感受到心流。产生心流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对此,在作业布置时,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基础题、提高题以及附加题的设置,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去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让学生在作业反馈中体会自己的进步,不断地产生心流体验。
(三)积极倾听反馈,增进师生关系
所谓教学,乃教师教、学生学统一的活动11。当师生表现出“主体与主体”的伙伴关系以及民主协商式的师生关系时,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积极的课堂行为12。就师生间对话而言,当教师多采用支持性的对话方式时,学生会更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学习更加投入;当教师采用评价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预期这种非支持性对话时,学生则会回避课堂活动13。倾听是积极心理学构建积极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有效的倾听需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并给予积极反馈。在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地倾听学生的回答,不要以评判的角度去简单地与预期正确答案进行比较,而是要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回答的原因是什么,逐步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向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且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无论学生回答如何,都不能进行打击式地教育,应给予及时的积极的反馈。这样可以减轻学生对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担忧,提升学生的自尊,同时促进班级支持包容氛围的建立,构建和谐温暖的班级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注重价值观培养,探寻学科、学习、生命意义
在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罹患“空心病”,对生活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价值观对意义感有着一定的影响。当所从事的事情符合个体的价值观时,会增强意义感;反之则会降低甚至消解意义感。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对这一教学目标加以重视,而不是仅仅写在教案上。并且在培养价值观目标时,不只是单独的课程中去寻找,而是应该站在学科素养、学科与学生的联系的整体出发,探索学科意义、学科能力与学生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将价值观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始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探寻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对于学科的理解,体会到学习是有用的、有趣的。当学生能用自己所储备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时,可以增强对生命意义的体验14。
(五)培养成长型思维,实现人生成就
在实现成就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智力和能力都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更看重人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并且将此作为学生积极发展的驱动力15。首先教师要自身运用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的教学是可以发展和培养提高的,在遇到教学上的困难时,运用成长型思维扭转认知,促进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其次,在看待学生时,也要用成长型思维去看待他们的进步。学生的学习水平并非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过程,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提高的。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对学生的努力进行表扬,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并且在班级内形成努力进取的班风。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成长型思维。很多学生在考试成绩不佳时,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缺乏学习动力,陷入成绩下降的恶性循环。教师在考试后,以及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将成长型思维的相关概念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正视自己暂时的挫折,产生持续努力的动力。不仅可以提高学业成绩,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坚毅的品质。
积极情绪、投入、关系、意义、成就五大要素,奠定了积极心理学的基石。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也被成为“幸福理论”,其主旨在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积极心理学五大要素的方法加以实践,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促进学生达成自身成就,构建和谐关系,培育幸福学生,构建幸福班级,营造幸福校园。
参考文献:
1.况志华,叶浩生.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三种新取向及其比较[J]. 心理学报,2005,37( 5) : 702 - 709.
2.马丁?塞利格曼. 持续的幸福[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22
3.Clark,L. A. ,Watson,D. ,& Leeka,J .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positive affects. Motivation and Emotion,1989, 13( 3),205 - 234.
4.李爱梅等.追求积极情绪可能导致消极后果及其机制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6):979-989
5.董妍, 王琦, 邢采. 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的进展. 心理科学, 2012,35(2), 487-493
6.Schaufeli,W.B,Martinez,LM.,Pinto A M,Salanova M,Bakker A B.Burnout and engagement in uninersity students: Across-national study [J] Journal of Cross Cultureal Psychology. 2002(33): 464-481.
7.Valiente, C., Swanson, J., & Eisenberg, N. Linking Students’ Emotion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When and Why Emotions Matter. Chil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2012, 6(2), 129-135.
8.苗元江,汪静莹.积极心理学领域中的正念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3, 28(8):943
9.陈语,赵鑫,黄俊红,陈思佚,周仁来。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理论与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 2011,19(10): 1502–1510
10.Csikszentmihaly.幸福的真意[M].张定绮, 译. 中信出版社,
11.王策三.教学论稿[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88—89.
12.张紫屏.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15:18
13.hulman, L. S .Teacher development: Roles of domain expertise and pedagogical
Knowledge[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0
14.曾光,赵昱鲲等,幸福的科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33-134.
15.Dweck C S.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M].New York:Random House Incorporated,2006.
论文作者:1张智博,2于立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心理学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情绪论文; 意义论文; 成就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