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初中英语教材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初中论文,英语教材论文,国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初中各类英语教材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国内对英语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初中英语教材也相继出版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国内外语界对初中英语教材的研究也从未间断过。这些研究从多角度探讨分析了我国初中英语教材的各个领域。为了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等,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四类期刊上发表的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相关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初中英语教材的思考和对其未来研究的展望。
一、文献范围和统计方法
本文选取了1980年~2007年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初中英语教材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论文主要来源于《外语界》等外语类期刊、《课程·教材·教法》等中小学教学与教材类期刊、《教育导刊》等教育类期刊和《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等普通本科大学学报。经过严格的筛选与统计,我们最终确定了初中英语教材研究论文110篇(见表1)。本文运用的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卡方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国内初中英语教材研究发展的基本趋势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1980~2007年间,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总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这表明随着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发展,以及教材种类的丰富化和多样化,初中英语教材越来越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一批初中教学与教材类期刊在2000年左右逐渐涌现出来,这大大推动了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发展。经过SPSS数据统计和卡方检验,1980年~2007年这28年间国内主要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论文有显著差异,如图1所示,各年代段初中英语教材研究论文数量差异明显,这例证了初中英语教材研究逐步得到了广泛重视的观点,其中,2004年~2007年这四年中共有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相关论文27篇被发表,占论文总篇数的24.55%。四大类期刊中,中小学教学与教材类期刊对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关注度最高,共刊登了相关论文49篇,占论文总篇数的44.55%。值得一提的是,《外语界》等国内外语类期刊逐渐不再刊登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类论文,而更多地关注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表1 国内初中英语教材研究论文统计
图1 1980年~2007年国内初中英语教材研究趋势
2.国内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方法
国内外外语界的专家学者针对外语教学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本文借鉴李志雪、李绍岩(2003)[1]研究中运用的研究方法分类标准,将研究方法简化为实证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实证研究以系统的、有计划的采集分析材料为特点,包括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以及二者的结合运用;非材料性研究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经验总结、观点陈述、理论思辨等。基于上述分类,初中英语教材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如表2所示。[2][3]
表2 1980年~2007年初中英语教材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
表2显示,1980~2007年间,我国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论文中,非材料性研究占绝对优势,共有104篇,占总篇数的94.55%,而实证性研究仅有6篇,占总篇数的5.45%,且实证性研究在1995年才第一次出现。这说明,我国初中英语教材研究以经验介绍、个人对教材的介绍与分析、教学法与教材探讨等主观分析为主,而以数据或者调查资料为基础的研究则甚少。
3.国内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内容
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将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论文共168篇大致分为6大类。(详见表3、图2)
表3 国内初中英语教材研究内容的分类标准
经多方检验,初中英语教材论文研究的内容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为教材与教学、教材分析与评价研究论文居多,而研究教材理论与编写原则、教材编写问题探讨等的论文数量偏少,如下页图2所示,英语教材研究中教材与教学研究类论文篇数最多,共有论文54篇,占论文总篇数的49.09%,这表明有一半的研究是对初中英语教材的使用和教学进行探讨的。其次是教材分析与评价方面的论文,共有26篇,占论文总篇数的23.64%。而与教材编写相关的教材理论和编写原则、教材编写方法和具体问题方面的论文则较少,分别只有论文8篇和6篇,共占论文总篇数的12.73%。
图2 初中英语教材研究内容的比例
三、对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1980~2007年间,国内外语界对初中英语教材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上述的统计分析说明目前的初中英语教材研究还存在不少问题。
1.研究方法单一
1980~2007年间,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的方法以个人经验总结、观点陈述、理论思辩等非材料性研究为主,材料性研究则起步较晚,主观经验色彩浓厚,缺少客观实证特征。而现有的初中英语教材研究中仅有6篇是实证研究的,且大部分属于定性研究,没有数字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基于此种情况,我们需在初中英语教材研究方法上进行完善,加入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可以加深研究的深度、拓宽研究的广度、增强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还能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和材料支持,对初中英语教材的发展和建设大有裨益。
2.缺乏系统的教材编写理论和原则、方法的探试与分析
1980~2007年间的研究中,对初中英语教材编写理论与编写原则进行探讨的论文仅占总论文数量的11.31%,大量的研究集中在评价和分析教材、探讨教材的使用情况与教材的介绍和推荐上。尽管我国近年来每年都要出版一大批初中英语教材,但外语教材编写理论和原则、方法方面的研究仍相当薄弱。“至今外语教材编写方面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多见,理论专著则更是寥若晨星。”[4]目前,仅有的初中英语教材理论与编写研究也大多停留在介绍某种教材的编写理论与原则或者提出自己对教材编写的思考(杜培俸,1993;魏国栋,1998;胡壮麟,2006),都是主观经验之谈,缺乏客观数据和资料的支持,缺乏系统性、理论性,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此外,国内研究者对国外初中英语教材编写理论与方法的关注也不够,没有及时引进介绍相关理论,更没有进行对比分析和借鉴性的试验应用。初中英语教材理论研究的这种尴尬现状和蓬勃发展的英语教材出版事业是极不相称的,也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初中英语教材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3.对学习主体的研究薄弱
1980~2007年间,大量的研究以分析教材本身为主,介绍教材、评价教材、探讨如何使用教材和教材编写的相关问题居多,其研究对象是教材本身或教学的主体——教师,而从学习主体——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探讨教材的研究则甚少,对此方面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当然,从教材本身和教师角度来探讨教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教材的最终使用者是学生,从学生角度调查他们对教材的感受、分析教材的使用情况,对于客观地评价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和寻找合适的教学法是很有意义的,而且还能够为教材的编写提供真实、丰富的素材佐证和建议。
4.教材评价不够客观,外部评价偏少
系统的教材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评价教材本身或内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评价教材的指导思想、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材的组成部分、教材的设计、语言素材的真实性和地道性)和外部评价(评价教材对于某一使用对象群体的适用性,即评价某种教材是否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对象群体,考察教材是否满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课程标准的需要)。[5]根据我们的统计,1980~2007年间,初中英语教材评价多为内部评价,很少有外部评价。教材的本质属性与第一要素是教学性,因为它能够决定或影响教材的其他特性及功能的发挥。教师通过教材的教授,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如果我们仅仅从教材的本身来分析和评价教材是不够的,从教师、学生和课程要求的角度来评价教材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认识教材。此外,多数教材介绍和评价的论文只谈教材的优点,而不谈教材的缺点。这种以推广、促销为目的的教材评价是很难做到客观地评价教材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加强教材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双重评价机制。
初中英语教材编写理论与原则方法的探讨与分析对于教材本身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理论和原则又须具备实践调查和客观数据资料的支撑。而国内1980~2007年间的研究中,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上恰恰都相当薄弱。为推动初中英语教材的建设和教学的发展,未来的初中英语教材研究理应加大对教材编写理论和原则、方法层面上的研究,改善研究方法,并从学习主体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初中英语教材,为教材的编写设计与教学提供客观真实的建议。